content

說話是門藝術!天下皆知,君不知與守約(圖)

 2016-11-16 01:0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話一出口,即可顯出自身的思考水平與說話層級。(圖片來源:Pexels)

現今社會與古代相比,有許多不同。例如,古人在說話時,會重視對話者的階層與說話時該遵守的禮儀。因此,官員在與帝王對話時,更是得時時刻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以免觸怒龍威。另外,古人重然諾,一旦承諾了對方,就得遵守,不負他望。不過,「說話是一門學問」,這一觀念底蘊應是不變的。

天下知君不知 李勉妙答回德宗

古代官員在向皇帝答話時,總謹慎小心,以免觸怒掌握生殺大權的龍顏。因此,敢向皇帝直言不諱的忠臣,才令敬佩、推崇。由此可知,與皇帝說話,絕非輕率隨意的平常事,那可是關乎一家大小,甚至是一族的安危。《唐國史補・卷上》就記載一例極有意義的君臣對話:

唐德宗在貶謫奸相盧杞後,卻常想念他。後來,德宗想要稍稍提拔他,朝臣感到恐懼,都紛紛上諫奏疏來奉勸帝王。德宗問李勉:「盧杞何處奸邪?」李勉回道:「天下都認為他奸邪,而陛下卻不知道,這就是盧杞奸邪的地方!」

李勉的回答看似簡易,實則道出了上位者與下位者,以及與百姓的觀點之所以有差距的主因。帝王與大家的意見之所以出現差異,除了因為地位本身所造成的扞格之外,更因為德宗過度寵愛盧杞時,被盧杞的諂媚所蒙蔽,並僅聽他單一方的言論而聽不進其他臣子所言,導致自身無法辨識奸邪。這一主因才導致德宗自認為高明並擁有賢臣,殊不知朝臣皆為帝王身旁有誤國害君者而發愁、著急。君王自己不辨忠奸,不識盧杞真面目,但是天下人可是目明耳清,清楚正臣與奸臣究竟為何,李勉此回答已經同時說出千古以來的普遍事理。

李勉的答話實在是有他的特殊用意,他既不明確的列舉盧杞狡詐的事例,以免引發德宗出現更多情緒,而從德宗本該顧及的「天下」立場來作答覆。一旦從天下這一角度來探看一名昔日被帝王重視的臣子,就是告知帝王不可不慎了或提醒帝王是否過於昏昧了。

「天下皆知,君不知」,這實在是身居高位者不可不警戒的事情啊!

守約不交犯法者 張建封化解糾紛

《唐國史補・卷中》另載一例,揭示出有技巧的說話,能夠化解糾紛與尷尬。

文人崔膺本性狂妄率直,軍事張建封相當讚賞他的才華,就將他招攬為幕僚。崔膺跟隨著張建封行軍,一起待在軍營中。夜裡,崔膺突然大聲呼叫,驚動了群軍們。軍士都憤怒萬分,說要吃崔膺的肉,張建封就將他藏了起來。

隔天設宴,他們的監軍(監督軍務的官員)說:「我和尚書來訂個約定,彼此都不可以違背。」張建封說:「好。」監軍說:「我有個請求,要會見崔膺。」張建封說:「就依照約定所言。」頃刻間,張建封又說:「我有個請求。」監軍說:「好。」張建封說:「我不接受請崔膺。」在座的人都笑了起來,在這件事情後,崔膺就免受懲罰了。

張建封與監軍一來一往的對話,看似簡略直白,實則富含說話的藝術技巧。在軍營中,需謹守嚴格的軍法,可是崔膺卻在夜裡喊叫,犯下有可能會惹來敵人注意或攪亂自家軍營的大錯,因而惹怒眾軍士也是自然。可是當監軍要張建封交出崔膺時,張建封卻即刻運用先前的約定,再巧妙得體的回復,不僅不令監軍怒不可遏,還帶來輕淡的玩笑意涵,令在場者無不莞爾,化解了一場尖銳相對的風波。

不知你有無注意到,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可以把一個人徹底得罪了,也可以讓一個人歡歡喜喜的樂上好幾天。現在雖然與古時不同,面對總統或官員不需像古代晉見高位階那樣唯唯諾諾、誠惶誠恐,可是說話依然得注意禮節。畢竟,話一出口,即可顯出自身的思考水平與說話層級。

說話,真的是一門藝術,不可不慎。

 

參考資料

嚴杰譯注﹔周勛初審閱《中國名著選譯叢書67唐五代筆記小說》(台北:錦繡,1993)

《唐國史補》(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