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下降創下五年新低。(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1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11月7日,中國央行公布的報告顯示,10月外匯儲備環比減少457.27億美元,連續四個月下降,為2011年3月末以來最低。原外管局官員透露稱,央行不可能既要保匯率,又要保外匯儲備。有專業人士通過計算,得出了中國外匯儲備的底線。
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下降創下五年新低
11月7日,中國央行公布的報告顯示,10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31206.55億美元,連續四個月下降,為2011年3月末以來最低,當月單月外儲環比減少457.27億美元;以SDR計值的10月外匯儲備為22714.69億SDR。
中國央行自2016年4月1日起,除按美元公布官方儲備資產外,增加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公布相關數據,折算匯率來源於IMF網站。
法國外貿銀行高級大中華區經濟學家Iris Pang表示,由於繼續面臨資本外流和估值因素的影響,中國外匯儲備11月還會繼續下降。
10月外儲數據有三憂 原外管局官員透露實情
儘管10月外匯儲備下降幅度沒有此前澳新銀行預測的800億美元那麼多,但457億美元的下跌規模也令人十分吃驚。10月主要儲備貨幣中的歐元、日元和英鎊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分別為2.3%、3.3%和5.7%。
假設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與全球外匯儲備類似,非常保守地估算,10月因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化帶來的外匯儲備下滑幅度應不少於300億美元。這就意味著10月份中國央行因干預外匯市場所導致的外匯儲備損失不少於150億美元。
大陸商業銀行資深金融市場研究員韓會師撰文表示,10月外匯儲備數據存在三個令人擔憂的事情。一、在人民幣對美元整體仍然趨於貶值的大環境下,在各種恐慌性情緒的推波助瀾下,人民幣貶值速度很可能因此加快。
二、10月份的第一個交易日始於10月10日,10月比9月少了6個交易日,如果假設這少掉的6個交易日維持10月平均的資本外流壓力,那麼10月因央行調控市場所減少的外匯儲備規模應該是210億美元左右。
這至少說明,儘管10月人民幣持續貶值,但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並未得到有效釋放,因此才會產生結匯價格越來越好但企業卻繼續持匯觀望的客觀現實。而企業的結匯動力偏弱是企業購匯需求受到嚴格約束後結售匯長期保持逆差的直接原因。
三、人購匯對外匯儲備的壓力可能持續並趨於增大。2016年開始,個人購匯可能逐漸成為結售匯逆差壓力的重要源頭,也是外匯儲備下滑的重要原因。近期關於個人境外刷卡受限的新聞報導不絕於耳,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個人層面的貶值預期和貶值預期驅使下的購匯意願在過去1年裡總體呈增強態勢,這是監管當局必須重視的問題,畢竟高淨值個人對外匯儲備和匯率穩定的衝擊能力絕對不會小於企業群體。
「不可能三角」即通常所稱的經濟學術語「三元悖論」,用於闡述一種宏觀經濟政策狀況。原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認為,中國外匯政策存在「新的不可能三角」。
他在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解釋說:「一是負責外匯市場價格出清的匯率政策,二是外匯市場干預,三是資本流動管制。後兩項負責外匯市場的數量出清。不可能同時實現這三個目標,即我們不可能同時既要保匯率,又要保儲備,還要搞開放。至少要使用其中一個工具來解決市場出清的問題。」
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外匯儲備?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測算了中國外匯儲備的底線,其採用一些廣泛使用的指標來評價中國外儲的充足程度:
3個月進口覆蓋(0.42萬億美元):該指標反映在遭受衝擊情況下進口可維持的時間。
100%短期債務覆蓋(0.92萬億美元):該指標衡量一國在危機時的外債償還能力。
20%的M2覆蓋(4.29萬億美元):該指標捕捉在資本外逃情景下應對境內存款外流所需外儲。中國外儲僅為其M2存量的14.4%;當然,需要考慮中國仍對個人換匯實行每年5萬美元的限額。
IMF綜合指標(有資本管制經濟體為1.75~2.62萬億美元,無資本管制經濟體為2.82~4.23萬億美元),該指標涵蓋包括貿易衝擊、債務償還、資本外逃等在內的一系列風險,並根據不同匯率制度和資本賬戶安排設定不同的風險權重。
綜合來看,中國外匯儲備對M2覆蓋不足可能是一個薄弱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