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11月1日訊】摩根士丹利全球宏觀經濟聯席主管及亞洲首席經濟學家Chetan Ahya在週日的報告中表示,中國一年來的復甦是由新一輪債務放鬆推動的。在過去12個月裡,中國的債務規模增長了4.5萬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同期僅增加債務2.2萬億美元,日本8700億美元,歐元區5500億美元。換言之,中國的新增債務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
人民大學近日發布的月度經濟數據報告也印證了摩根士丹利對於債務的描述。證券時報援引人大報告稱,截止8月末,中國今年已新發債券規模超過25萬億元,超過2015年全年的發行量,債券市場存量接近80萬億。
三大債務風險
人大報告稱,目前中國債務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即總體槓桿率上升的緊縮風險、債券市場泡沫和密集違約的風險和債務到期規模加速增長的風險。
首先,總體槓桿率上升的緊縮風險。由於債務的自動攀升機制,中國總體債務率預計將從2015年的252%上升到261%,同比上升9個百分點。這種總體債務快速上升的局面已經改變了中國「債務-投資」增長模式的運行機制,使企業步入到「借新還舊」→「借新還息」→「資產負債表惡化」的困境之中。預計2016年企業還息的規模將高達GDP的11%,還本付息的規模將高達社會融資總額的60%。
其次,債券市場泡沫和密集違約的風險。2016年前3個季度,流動性寬鬆疊加「資產荒」進一步蔓延,市場投資在短期化的同時大規模進入債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導致短期國債和地方債價格飆升、債券規模快速攀升。截止目前,債券市場累計有71只債券發生違約,違約金額超過300億元,其中2016年有41只債券發生違約,違約金額超過200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違約金額的2倍多。
最後,債務到期規模加速增長的風險。展望未來幾個季度,債務到期的規模將加速增長,而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利潤和再融資空間有限,未來違約事件或將加速發生。因此,債務違約情況不僅可能延續現有違約加速的態勢,同時可能會在明年1季度還款高峰期出現違約高潮,導致銀行不良率上升、企業資金鏈收緊和恐慌情緒的蔓延,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震盪。
從「穩增長」到「防風險」
摩根士丹利指出,大量的新增債務都進入了基建和房地產領域,這推升了中國國內需求,從而拉動全球商品價格上漲以及中國大宗商品相關的經濟部門。
上週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會議中指出,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本次會議為中央政治局會議層面上,第一次在「貨幣政策」部分強調「抑制資產泡沫」,印證貨幣政策從穩增長轉向抑制資產泡沫。其原因在於經濟L型拐點已過、「資產荒」導致金融風險堆積、房價過快上漲威脅可持續增長。
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7%。分析稱,三季度的經濟數據表明年內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問題不大。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張一平此前就提出,在此背景下,近期政策重心由穩增長轉向降槓桿等防風險措施。
中國9月金融數據也延續了8月的回升勢頭,新增人民幣貸款、社融規模均超預期。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中有近四成來自於房貸。
周浩此前點評稱,「肯定要調降對放鬆的預期了,繼續放鬆只是有利於房地產,今年降准降息的難度都變大,政策轉向風險控制為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岳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