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招聘會往往人滿為患。(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0月04日訊】北京的中宣部喉舌《光明日報》日前刊登文章,針對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創造了「慢就業」一詞,稱大學生擇業觀正在改變,很多人不急於就業。文章引發爭議,被指是在用精心包裝的詞藻,掩飾目前中國經濟不景氣,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困局。
《光明日報》10月2日刊登的題為「慢就業不失為一種選擇」文章說,有數據顯示,今年將有1000萬畢業生競爭有限的工作崗位。不過,其中一部分人並不著急就業,而是選擇暫時遊歷、陪父母、瞭解市場等,成為「慢就業一族」。
文章說,許多人的擇業觀正悄然改變,不再恪守「畢業即工作」的傳統模式,而是更多地考慮未來規劃和就業質量。文章還稱,「慢」並非原地不動,只是放慢步伐以更好的選擇或衝刺。磨刀不誤砍柴工,「慢就業」給了人們沉靜下來仔細觀察、學習、思考的時間,可以讓自己以更成熟的面貌面對人生,而這也將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希望社會能更包容「慢就業」,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10月3日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不排除有些大學生有自己的職業規劃,但不可否認的是,經濟的不景氣也是造成「慢就業」的主要原因之一:
「的確也存在著一些大學生,不想馬上就業;也反映了中國經濟存在下行的壓力,就業不容易;也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的困難,實際上中國還是需要中低端人才,或者體力勞動者現在反而很好就業。」
《光明日報》「發明」的「慢就業」一詞,也迅速受到輿論質疑。網民「名之地盤」嘲諷道:就業的問題是很好解決的,因為它只是一個觀念的問題,而能用新名詞解決的觀念問題都不是問題。以前失業的人不叫下崗,叫「下海」;如今畢業生就業困難不叫就業困難,叫「慢就業」。只要多動腦,多換幾個好聽的說法,就業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中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家」。
也有評論說:真正的慢就業,只適合於極少數家境富裕之人。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可以等得起。就算以後一輩子不工作,家裡的餘錢可以養他們一輩子。這樣的家庭,過去有,現在依然有。北上廣深諸多有幾套房產的家庭,賣上一套房子,孩子一輩子吃喝都有了。但問題是,大多數家庭沒這個本錢,讓孩子上學,就是為了日後的就業,找一個飯轍,好安身立命。慢就業這個詞兒說說輕鬆,在這個慢的過程中,誰來養他們呢?
時政漫畫家變態辣椒3日向本臺表示,當局過去也經常創造出一些詞藻,用來掩飾中國的現實問題,麻痺普通民眾:
「他一直在造一些詞,要扭轉一些負面的詞的意思。像這個其實也是一種失業,他就換了一個詞,叫「慢就業」。包括像什麼「新常態」,都是掩飾他經濟下滑、失業的一個危機的詞。可能會愚弄很多人,灌輸到後來大家都麻痺了,開始不由自主用他那個詞的時候就會忽略本來嚴重的意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