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招聘会往往人满为患。(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10月04日讯】北京的中宣部喉舌《光明日报》日前刊登文章,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创造了“慢就业”一词,称大学生择业观正在改变,很多人不急于就业。文章引发争议,被指是在用精心包装的词藻,掩饰目前中国经济不景气,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困局。
《光明日报》10月2日刊登的题为“慢就业不失为一种选择”文章说,有数据显示,今年将有1000万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不过,其中一部分人并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暂时游历、陪父母、了解市场等,成为“慢就业一族”。
文章说,许多人的择业观正悄然改变,不再恪守“毕业即工作”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未来规划和就业质量。文章还称,“慢”并非原地不动,只是放慢步伐以更好的选择或冲刺。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就业”给了人们沉静下来仔细观察、学习、思考的时间,可以让自己以更成熟的面貌面对人生,而这也将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希望社会能更包容“慢就业”,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10月3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不排除有些大学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的不景气也是造成“慢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的确也存在着一些大学生,不想马上就业;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存在下行的压力,就业不容易;也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实际上中国还是需要中低端人才,或者体力劳动者现在反而很好就业。”
《光明日报》“发明”的“慢就业”一词,也迅速受到舆论质疑。网民“名之地盘”嘲讽道:就业的问题是很好解决的,因为它只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而能用新名词解决的观念问题都不是问题。以前失业的人不叫下岗,叫“下海”;如今毕业生就业困难不叫就业困难,叫“慢就业”。只要多动脑,多换几个好听的说法,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也有评论说:真正的慢就业,只适合于极少数家境富裕之人。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可以等得起。就算以后一辈子不工作,家里的余钱可以养他们一辈子。这样的家庭,过去有,现在依然有。北上广深诸多有几套房产的家庭,卖上一套房子,孩子一辈子吃喝都有了。但问题是,大多数家庭没这个本钱,让孩子上学,就是为了日后的就业,找一个饭辙,好安身立命。慢就业这个词儿说说轻松,在这个慢的过程中,谁来养他们呢?
时政漫画家变态辣椒3日向本台表示,当局过去也经常创造出一些词藻,用来掩饰中国的现实问题,麻痹普通民众:
“他一直在造一些词,要扭转一些负面的词的意思。像这个其实也是一种失业,他就换了一个词,叫“慢就业”。包括像什么“新常态”,都是掩饰他经济下滑、失业的一个危机的词。可能会愚弄很多人,灌输到后来大家都麻痹了,开始不由自主用他那个词的时候就会忽略本来严重的意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