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看中國2018年7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美國對中國增加徵收關稅後,中國經濟結構下半年將處於轉型趨勢,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則成為中國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然而,中國官方竟造出新名詞「慢就業」,試圖轉移焦點,引來外界批評。
中國總體經濟消化不了龐大畢業潮
自1999年高校擴招制度實施後,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就成為中國嚴峻的社會問題。
2001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約有114萬人,到2017年翻了7倍,達到795萬人,今年更是突破800萬人。如果加上海歸畢業生和往屆畢業生,將有超過1000萬的畢業生,同時競爭新工作,這其中還不包括大批藍領職缺。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程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表示,今年就業形勢面臨結構性矛盾和總量壓力。結構性矛盾是指高校畢業生達到820萬人,比去年增加了2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先就業後擇業 學校帶頭造假
此外,畢業生就業率造假亦是學界半公開的秘密。在大陸許多大學校園裡,比學生找不到工作更慘的是,學生畢業前必須配合校方「被就業」。
例如,2016年西北師範大學為提高就業率,要求學生用畢業證書、學生證等證件自己找工作,並製作「假接收函」,學生如果配合可得到百元補助。
然而,當上述這學生畢業再準備報名參加就業項目考試時,卻被告知無法報考基層服務工作,理由是他們已經就業。
2015年《南方週末》披露,昆明某學院為促進學生就業績效,在淘寶網拍賣65名畢業生玉照,每位標價千元,企業付費可取得應徵意向機會。
2014年安徽六安皖西學院畢業生爆料,如果他們不提供就業證明,就領不到畢業證書。
2010年湖北孝感學院公佈,該校就業率超過90%,部分系接近100%。但多名畢業生披露,他們許多人並沒有就業,只是因為學校威脅他們簽署就業協議,否則扣發畢業證書和學生證。而他們也只好找些單位蓋章應付了事。
「慢就業」虛偽用語與忽悠文化
針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困境,官方提出「慢就業」、「靈活就業」(無契約兼職)的虛偽用語與忽悠文化。曾有學生諷刺地說,「我們是在上大學?還是被大學上了?」
為求紓解大學畢業就業問題,中國政府打算啟動「上山下鄉運動」(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發起的運動,被指是變相勞動改造),此舉引來爭議。
發表署名「齙牙趙」的網絡文章指出,當網路鋪天蓋地的出現,〈大學生畢業回家養雞年入幾十萬〉、〈白領辭職回家養雞年入百萬〉、〈研究生承包山林養豬年入千萬〉、〈女海龜回國開拖拉機種地年收入上億〉等消息時,稍有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人就應該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個大學生,辛辛苦苦十幾年的學習,如果不是家境特別優渥、或者個人的心態不夠端正,誰不想畢業之後,就找一個性價比不錯的職位好好工作。」文章質疑,「一個成年人,每個月昂首挺胸地從財務室領取自己的勞動報酬,不比死乞白賴地找別人要錢要舒服得多嗎?」
「不去上班,無非就是崗位太少就業者太多,無非就是找不到性價比合適的工作,無非就是就業現狀達不到自己的心理預期……」文章寫道。
文中批評,造詞「慢就業」一詞的人,把「失業」這樣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消弭於無形,「能夠寫出這種文章的人,他們的臉皮厚度已經到比我這種馬拉松愛好者腳上的老繭還要厚,別說打臉了,直接用菸頭燙臉都不會起紅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