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德國小孩過生日:社交第一課(組圖)

作者:吳茵  2016-04-16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德國私立學校的學生。

德國,為什麼有些學校學生邀請別人過生日是個時尚,而有些學校就不是呢?因為我兒子先後經歷過這兩種不同的學校,所以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興趣。仔細挖一挖,居然發現這裡面還有深層的社會原因。兒子三年級時,從公立小學轉到了一所私立小學,比他小兩歲的妹妹也在這所學校上學。撇開其它方面不說,我發現這兩個學校的學生過生日有一個很大不同。

我兒子上的那個公立學校裡,邀請同學們一起慶祝生日的小朋友比較少,即使邀請,參加人數也不多。而這所私立學校的學生幾乎所有人都邀請小朋友過生日,而且發一堆邀請信,一大幫小孩子在一起玩個痛快。

女兒因為是從學前班就在那裡上的,小朋友們之間情誼不淺,所以一年要參加將近十個生日慶祝會。兒子因為是中途插班進去的,所以收到的邀請沒有那麼多,但一年也得有四五個。

當然私立學校之間,公立學校之間肯定也是有差別的,不能以一蓋全。這裡只是拿這我家孩子經歷過的兩個學校做個對比。

一開始我只是覺得,邀請十幾個小朋友去哪個遊樂園玩,或者預定博物館專門給小孩子們涉及的生日派對活動,外加蛋糕,飲料和一頓正餐,二三百歐元一下子就出去了,公立學校的父母未必有這個心思為孩子花這份錢。

也的確如此,兒子上的公立學校的家長們中沒有一個是身居要職的。而這個私立學校,女兒班上20多個孩子,家長裡有四位律師,還有兩位在知名跨國企業管理層工作,N個人在銀行系統工作,其他人有在小公司當老闆的,也有在大公司做職員的,普遍來說手頭比較寬裕。

時間長了,我慢慢琢磨出點味道,其實這裡面還不僅僅是個錢的問題。孩子的生日派對,是家長們社交習慣的一種有意無意的延伸。


德國一小學的課堂上。(以上均為網路圖片)

這傢俬校的家長們特別愛聚餐,一個月一次,就在學校旁邊的希臘館子裡;家長會後有時候也一起去吃飯。要知道,兒子上公立學校時,家長們從來都沒有組織過出去吃飯。

聚餐時看似閒聊,其實信息量巨大,學校裡的事,社會上的事,各行各業工作上的事,他們還和我聊中國的政治經濟時局⋯⋯漸漸的我明白了,這哪裡是簡單的聚餐,這就是他們社交活動的一部分,人脈就是這樣慢慢培養起來的,眼界就是這樣開闊的。

當然不是說,這些人功利地把認識的人當作提供信息的工具。和他們一接觸就能感覺到,他們頭腦開放,真的是對什麼都感興趣。他們並不刻意從談話中獲取知識和信息,這只是他們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副產品而已。

當然聚餐是需要有經濟基礎的,每次20歐元左右,雖然不多,但架不住經常舉辦。公立學校的家長們量入為出,自然不願意出這份閑錢。但話說回來,也有一些便宜的餐館可以聚會啊,問題關鍵大概在於,是否希望瞭解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事情?這個願望是否那麼強烈?

這麼一觀察,我就琢磨開了,家長的行為模式從小就耳濡目染地影響著下一代,我孩子們上的這所私校的家長們給小孩子開生日派對,說白了就是給孩子們上了一堂人生中的社交第一課。

從一開始的如何寫邀請卡,如何在Amazon上建立一個禮物清單,再到如何接禮物,小朋友們走的時候,過生日的小朋友要一一告別,而且送一個裝著甜食和玩具的小袋子以表示感謝,等等等等,從六歲開始就要一一操練起來了。

總聽到有人提到「打入德國主流社會」,想想看,還真的有不少學問在裡面呢。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