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的中國13尊大佛(圖)
一、東方: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1997年建造而成,坐落於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靈山大佛是無錫的標誌之一,對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西方: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
三、南方:天壇大佛
天壇大佛是全球最高的戶外青銅坐佛,巍峨跌坐於海拔482米的香港大嶼山木魚峰上。這尊由寶蓮禪寺籌建,歷時十二年才落成,寓意香港穩定繁榮,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由於,其設計參考北京天壇的地基形貌,故名「天壇大佛」。
四、北方:雲崗大佛
雲崗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山的最高峰名雲岡,因此原名武州雲岡石窟。它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大小佛龕有2000多個,規模宏大,是石窟寺藝術從西域經河西走廊至內地最早開鑿的石窟群。
石窟始建於北魏文成年間(西元455年),當時有數萬名石刻工匠師經四十年的努力,完成主要的部分,隨後又零星開窟造像三十年,至西元524年才結束,前後開鑿長達七十年。
大佛身軀挺拔健碩,彰顯出北方遊牧民族的彪悍與強大,是雲岡石窟彫刻藝術的代表和象徵。
五、中原:龍門大佛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西元493年)前後,歷經了東西魏、北齊的朝代歲月,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四百多年。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餘品,佛塔70餘座,造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此石窟展現出中國古代的超高藝術水準。
六、煙臺:南山大佛
南山大佛位於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南山大佛,高38.66米,重380噸,選材錫青銅鑄造,由232件佛體、108塊蓮花瓣、302個髮髻、共642塊錫青銅鑄件組合而成。
這座舉世罕見的錫青銅釋迦牟尼大坐佛,融合了古今中外佛像鑄造藝術的精華,堪稱目前世界第一銅鑄大坐佛。
七、海南三亞觀音
南山海上觀音像從1995年開始籌備,1999年開始動工,建成後,108米的南山海上觀音像,即刷新了擁有最高高度(88米)的靈山大佛的記錄。此外,它亦成為世界最大的白衣觀音三面立體造像。
觀音聖像足下的蓮花寶座高10米,共四層,每層有形狀相同的二十七瓣蓮花(共一百零八瓣),比靈山大佛底座蓮花寶座多出二十瓣。全鈦合金打造。
八、太原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它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確切年代無法確定。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據《永樂大典》中《太原志•太原縣》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於北齊天保二年。另一種觀點是根據明嘉靖《太原縣誌》、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在開化寺建寺之後,即晚於天保二年。
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才被重新發現,不過被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風化嚴重的佛身則是埋在土石中的。
古籍記載蒙山大佛高59米,根據實際測量,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比例估計原來的佛頭高約10米,加上後世重修時補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約為46米。2007年起,則再進行保護與修建,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將佛頭重新修高了12米。
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
九、河南魯山(中原)大佛
中原大佛,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佛泉寺,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佛教造像。
中原大佛從1997年開始建造,建造過程為12年。整體佛像鑄造用銅3300噸,黃金108公斤,特殊鋼15000餘噸,表面面積為11300平方米,通過焊接13300塊銅板而成。大佛總高208米,身高108米,蓮花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55米。
世界佛光總會會長、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為大佛題寫了「世界第一中原大佛」大字。
十、峨眉山,四面十方普賢金像
十方普賢金像位於四川峨眉山上。十方普賢金像,通高48米,重達600多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賢像。
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願,二是象徵佛教中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意喻普賢無邊的行願能圓滿十方三世諸佛和芸芸眾生。普賢的十個頭像分為三層,神態各異,代表了世人的十種心態。十方普賢的內涵十分豐富,是佛教教理、教儀與造型的完美結合。
十一、九華山地藏菩薩大銅像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是於1995年開始動議籌建。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此地擁有千姿百態的群峰,宛如蓮花,素稱「蓮花佛國」。
九華山之所以成為十方信士頂禮膜拜的地藏菩薩道場,是因為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現身於世的金喬覺,選擇在此處苦修,直至年終,故在九華山神光嶺建肉身塔供奉。
典故為:唐開元年間,新羅王子金喬覺,削髮為僧,航海而來,卓錫九華,苦修數十載。終日晏坐,棲身岩穴,苦修苦行,終年九十九歲。《地藏十輪經》亦載有其形象:「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似秘藏"的地藏菩薩形象,因此識者認定。」
十二、雪竇山露天彌勒大佛
露天彌勒大佛於2008年11月在奉化市溪口鎮雪竇山建成,大佛總高度56.74米,為全球最高的銅質坐姿彌勒佛造像。露天彌勒大佛造像總高度為56.74米(其中銅製佛身33米,蓮花座9米,基座14.74米),整個岩體連成一體,穩固堅實,宏偉壯觀,氣勢非凡。
雪竇山露天彌勒大佛又被定名為「人間彌勒」,它是以傳說中奉化布袋和尚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寬容自在的基本形態為造型,是典型的中國化彌勒佛像。奉化是傳說中彌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長、出家、圓寂之地。
十三、連雲港伊山大佛
伊山大佛為釋迦牟尼佛祖的說法坐像,始建於2007年,位在連雲港市灌雲縣伊山鎮。伊山大佛為鍛銅所造,整個佛像用銅70多噸,佛像淨高近33米(寓意三十三重天),海拔高度66米,目前是亞洲鍛銅質座佛像最高的一尊。
伊山大佛與佛教的「六度六和」相穩合,可謂六六大順,寓意吉祥,與佛教的「六度六和」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