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遇到比自己在某方面強的人或事物時,經常會感嘆地說:「真是小巫見大巫呀!」(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據《燕下鄉脞錄》記載:
《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續作者高鶚,曾在清朝嘉慶六年,任順天府考官。這次鄉試的試題為《百川赴巨海》。這道試題的典故,出自晉朝謝康樂之作,意為「江山一統,天下歸心」。但考生之中,能理解其意者甚少。
主考官把前十個試卷,送給王文端公審閱。王公走馬觀花而覽,深為秀才們竟不知題目出處、學識淺陋而深感遺憾。但高鶚卻不殫辛勞,細細閱卷,從字裡行間,搜尋精意,發現定遠縣書生陳黻的答卷,開門見山,一語破題。於是,極力推薦,陳黻因此得中南元。
為此,高鶚又重審落選者的試卷,發現其中有「略涉正意」者,亦予以補薦。這些秀才,最後也因而中舉。
品花深恐太匆匆
這屆科舉會試收場後,富有伯樂之心的高鶚,感慨萬千,賦詩以記。詩云:
品花深恐太匆匆,摘艷尋香午夜中。
二十四番辛苦後,有人牆外怨東風。
高鶚在經歷了「二十四番辛苦」之後,仍怕落選考生,埋怨其草率評卷。這樣的考官,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當人們遇到比自己在某方面強的人或事物時,經常會感嘆地說:「真是小巫見大巫呀!」意思就是說能力相差很大,簡直不能相比。
「巫」是舊時裝神弄鬼以替人祈禱為職業的人。「小巫」法術小,「大巫」法術大,「小巫」見到「大巫」自然就不能施展他的法術了。詞語究竟出自何處,難以考證,但下面的故事卻值得一看。
三國時,有兩個同鄉好友,一個名叫陳琳,在魏國做官;一個名叫張級,在東吳做孫權的謀士。兩人皆有文學才華,雖然各事其主,仍友好且經常書信來往,探討作品。
有一次,張級見了栩榴枕很是喜歡,專門為此作賦。千里之外的陳琳見到了這篇賦後,讚賞不已。在一次請客宴賓時,還特地拿出來讓在座的賓客傳閱、欣賞,還不斷誇耀說:「這篇文章寫得多麼脫俗清新呀!你們知道嗎?這是我的同鄉張級寫的呀!」
過了不久,張級也收到了陳琳寫的《武庫賦》和《應機論》,他看了後,不由得擊掌叫好,並立即回信給陳琳。信上對陳琳這兩篇文辭清新、見解獨到的文章大加讚賞,並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學習。
陳琳見信後感慨極了。他在覆信時謙虛地說:「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閉塞,與天下的文人學士交往很少,沒見過大世面。這裡能寫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這兒容易冒出頭,得到大家過分的稱讚,這並非我的才學真有那麼好,與你們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就好像是小巫遇見大巫,沒法施展巫術了。」這便是「小巫見大巫」一語的由來。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