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欲嫁寡居妹,乃屬奇事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了皇帝,追崇祖考,廟祀既定,復尊母杜氏為皇太后,冊立夫人王氏為皇后(趙匡胤原配賀氏,後周顯德五年病歿,王氏本後周彰德軍節度使王饒女,周世宗曾封瑯琊郡夫人)。他還有兩個妹妹,一已夭逝,追封為陳國長公主;一曾與米福德結婚,不幸夫亡,正在寡居。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封她為燕國長公主。
剛登基不久的趙匡胤,居然在那個重視封建禮法的社會中,允諾嫁妹,這實屬罕事。
據清末歷史學家蔡東藩《歷朝通俗演義》記載:燕國長公主長得花容月貌,但韶年孀居,寂寞閨中。在後宮一片歡笑聲中,她雖然強顏歡笑,勉為應酬,但總是緊鎖雙眉,無法歡樂。趙匡胤看在眼裡,也為同胞妹妹犯愁。
正巧,擁護他為帝的臣子高懷德喪妻亦正鰥居中。趙匡胤想將兩人撮合在一起,就去問母親。
太后遲疑道:「這事恐未便做得。」
太祖道:「我妹華年,不過逾笄。怎忍令她長守空閨,終身抱恨?」
杜太后道:「且待問明女兒,再作計較。」太祖退出,太后即召入公主,與她密談。公主聽到再嫁二字,不禁兩頰微酡,俯首無語。
杜太后道:「為母的也不便教你變節,但你兄恰憐你寂寂寡歡,是以設此一法。」
公主道:「我兄貴為天子,無論宮廷內外,均應遵他命令,女兒怎好有違?」公主自覺不好意思,即拜別出室去了。
後來,宋太祖聞妹有允意,遂派趙普、竇儀二人為媒,前往高府説合。
高懷德得知公主姿色可人,又是天子胞妹,結了婚就是皇親國戚,自無不應的道理。
趙普、竇儀回報後,當由太師擇定吉日,行合婚禮,並賜第興寧坊(城內左軍第一廂內),結婚之日,趙匡胤詔書頒下,拜懷德為駙馬都尉。
趙匡胤不願胞妹終身抱恨,為公主定佳婿
然而,為什麼太后最初會說這事恐未便做得呢?是因為雙方地位懸殊、男方條件不佳嗎?
高懷德乃河北真定郡人,其父高行周是後周天平節度使,算是將門之子,且生得一表人才、精通音律。但按照中國的封建老禮法,「男得重聘,婦無再嫁」,婦女本身需遵從「從一而終,不可變節」之理。更何況宋太祖初登帝位,禮樂制度正待振興,哪能辦得這等事。所以杜太后才會道:「為母的也不便教你變節,但你兄恰憐你寂寂寡歡,是以設此一法。」
可趙匡胤是個性情中人,從他對太后所言的「我妹華年,不過逾笄。怎忍令她長守空閨,終身抱恨」,即可探知,趙匡胤知道婦女應遵守的禮節,但是面對親情,他亦能感同身受,為之憐惜。
《宋史.列傳第七.公主》亦載:「秦國大長公主,太祖同母妹也。初適米福德,福德卒。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封燕國長公主,再適忠武軍節度使高懷德,賜第興寧坊。」
女子喪夫再嫁,在今天是平常事,但放在一千多年前的帝王之家,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無論《歷朝通俗演義》所描述的言詞是否還原當時情況,從趙匡胤決定嫁妹之舉,可見他在親情與理法之前,選擇理解胞妹的處境,而毅然決然將寡居公主嫁出,堪屬愛惜妹妹之人。
責任編輯: 予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