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從阿根廷比索的暴貶經歷解讀匯率之疑惑

作者:如松  2015-08-20 1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15年08月20日訊】1975年—1990年的16年間,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異常「穩定」,除了1986年的通貨膨脹率為90.1%之外,其餘年份均在100%以上。1975年初,最大面額的貨幣為1,000比索,到1976年底,最大面額的貨幣為5,000比索。1979年初,為10,000比索,1981年底,面值達到1,000,000比索。1983年進行貨幣改革,1阿根廷比索(Peso argentino)可以換10,000舊比索。1985年再次進行貨幣改革,1 austral(奧斯特拉爾)可換1,000阿根廷比索。1992年的貨幣改革令1新比索(可兌換比索)代替10,000 australes。1新比索等於1983年前100,000,000,000(一千億)比索。

新比索(也就是可兌換比索,以下稱為比索)是與美元可以完全自由兌換的,當初問世時的美元兌比索匯率為1:1。2001年11月2日,阿根廷貨幣市場利率急劇飈升,以致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竟高達250%至300%。2001年12月3日,阿根廷為了對抗比索貶值的壓力,採取了限制取款和限制外匯出境的嚴厲管制措施。這一措施一出臺,導致社會劇烈動盪。12月18日,反對經濟緊縮的遊行演變成一場暴亂,造成7人死亡,當時的經濟部長和總統被迫下臺。此後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阿根廷顯示了自身的「效率」,更換了五位總統。2002年1月2日,第五位總統杜阿爾德宣誓就職,面對比索強大的貶值壓力,終於宣布放棄和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美元兌比索1:1的匯率時代宣告結束。

這導致阿根廷比索的劇烈貶值,在2002年3月,比索兌美元最低達到4:1的水平。2002年12月12日,比索對美元的匯率水平回覆到2.48:1。比索危機發生之後,阿根廷採取三項措施緩解了當時的局勢,首先,在未能與IMF和私人放貸機構達成再融資協議後,阿根廷拒絕償付其全部債務,包括拖欠IMF的部分。這令阿根廷2002年拖欠的950億美元主權債務成為史上國家欠債中最大的一筆。其次,將比索的價格與美元脫鉤——即阿根廷經濟「去美元化」——伴隨而來的是所有債務和儲蓄(包括私人儲蓄)被強制兌換成比索,這標誌著阿根廷開啟了外匯管制。第三,就是比索貶值。

2002年之後,拜賴賬的效果特別是大宗商品需求增長、價格上升所賜,阿根廷比索基本穩定並呈小幅貶值的態勢。2011年1月,比索兌美元大致在4:1以下一線。此後的阿根廷比索又開啟了新一輪加速貶值,到2015年6月底,阿根廷比索兌美元是9.1:1。

但這僅僅是阿根廷官方公布的匯率,由於阿根廷實施外匯管制,黑市匯率一直存在,但在阿根廷比索與美元匯率基本穩定和小幅貶值的階段(2003——2011年),黑市與官方匯率差異一般在5%左右。到2012年5月,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國內通貨膨脹高企的背景下,阿根廷政府打響了「匯率戰」,加強對外匯市場管控,強行截留外匯,力圖穩住金融市場和投資者信心。但如此一來使得居民通過正規市場購買外匯的交易幾乎完全凍結,黑市美元匯率反而大幅上漲,不僅加劇市場恐慌情緒,而且進一步推高已經失控的通貨膨脹。

擁有西班牙和阿根廷雙重國籍的魯文·胡里奧和老伴居住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頤養天年,每個月收到西班牙政府用歐元發放的養老金。他習慣將部分歐元存起來或兌換成美元,作為「壓箱底」資產,用來應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但從2012年7月開始,他發現匯入銀行賬戶的歐元養老金被阿根廷央行強制兌換成本幣比索。打聽之後才知道,阿根廷政府已經將「匯率戰」觸角伸到用外匯支付的養老金。

在阿根廷和鄰國烏拉圭的邊境口岸,上演的是更驚險的一幕。全副武裝的阿根廷海關人員牽著警犬對過境的車輛和旅客進行細緻的搜檢。這種如臨大敵的氣氛,總會讓人以為在盤查恐怖份子,或者是搜查毒品走私販。 如果您這樣想就錯了,阿根廷海關人員盤查的,不是恐怖份子,甚至不是以往檢查重點的毒品走私,而是正在查找美元——沒收所有違禁帶出阿根廷的美元現鈔。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佛羅里達步行街被稱為阿根廷的金融街,街道兩側聚集著許多銀行和貨幣兌換所,阿根廷警方和稅務部門的稽查則在街頭巡邏,打擊倒賣外匯的「黃牛黨」。

通過合法途徑購買外匯的渠道幾乎全部堵死,隨之而來的就是外匯黑市交易欣欣向榮,黑市匯率大幅飆升,本幣資產急劇貶值。2012年7月17日,黑市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匯率為6.5:1,而官方匯率是4.55:1,差價超過42%。2015年6月底,官方阿根廷比索兌美元約為9.1:1,而黑市匯率則為14—15:1。

阿根廷的比索很可能再次走上20世紀70—90年代的道路。第一,黑市產生之後,居民就不再信任阿根廷比索,持續儲蓄的是美元,他們會將美元儲存在「床墊中」。可當市場中的流動性匱乏之後,為了經濟和政府運作的需要,阿根廷中央銀行就需要持續釋放阿根廷比索基礎貨幣,形成惡性循環。第二,為確保經濟增長,阿根廷政府大幅擴大公共支出,這又導致該國陷入惡性通脹——阿根廷在2014年之前很多年份的通貨膨脹率均超過20%,匯率貶值和通貨膨脹互相推動。而阿根廷中央銀行缺乏獨立性,必須配合政府的意願進行貨幣發行,這與私人股權的央行具有本質的不同。

阿根廷中央銀行發行的是典型的「剛性銀行券」,從誕生之日起即開始貶值,一直到價值基本歸零。1992年發行的1比索等於1983年前的100,000,000,000(一千億)比索,舊比索的價值基本歸零。然後又開始新一輪貶值循環……

為什麼阿根廷的銀行券不能告別剛性,不能採取間歇性的緊縮措施延長自己的壽命?

這種現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但總體和幾個因素有關:第一,取決於國家的治理水平。可以看到,2001年11月,阿根廷政府欲進行經濟緊縮措施時,引起了劇烈的抗議,並最終導致騷亂。當國家治理水平比較低的時候,形成貧富差距惡化,窮人抵禦不住國家採取經濟緊縮的措施,當國家採取這樣的措施的時候,窮人就必定走上街頭,南美的街頭政治也就如此形成。第二,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太低。當政府在經濟方面遭受困難的時候就求助於中央銀行印鈔,甚至一些選戰中給予工會和民眾過度的承諾,當最終無法兌現的時候也藉助印鈔,最終形成基礎貨幣不斷膨脹的慣性。第三,經濟規模和經濟增長水平與政府支出不匹配,使得財政不具有持續性,這是以投資為主的經濟體所面對的通病。

所以,你可以看到,阿根廷的歷史就是在不斷循環。20世紀初期,作為農業大國成為發達國家,到今天,依舊是農業大國,是發展中國家。最根本的原因是:這些剛性的銀行券總是走向價值歸零的過程,而最終可以保護自己財產的手段就是購買土地,從獲取這些銀行券的當天就開始。所以,阿根廷就一直是農業國家,工業化進步的速度遠遠落後於歐美。

若再考察一下中國的歷史,看得出也是使用的「剛性銀行券」,只有貶值,少有升值,所以,也一直是農業國家,無法跳出不斷循環的怪圈。俄羅斯又何嘗不是如此?扣除了石油,他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農業。

這是每一個社會進程的內在邏輯,是根本。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