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回禮禮節是「扣指禮」。(圖片來源:Pixabay)
「扣指禮」
現今許多喝茶者,都知道喝茶的過程中,有一項客人最重要的回禮禮節「扣指禮」(又叫「屈指跪」)。
這個禮節的由來與乾隆微服下江南有關,這是大家都知道,只是,殊不知您聽過的故事版本是哪一個?
長嘴壺茶藝表演。(圖片來源:Pixabay)
「扣指禮」的由來,故事一
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時,他來到了淞江。乾隆帶領兩位太監,來到一間茶館店裡喝茶。茶店老闆拎著一隻長嘴茶吊來沖茶,端起茶杯,茶壺遝啦啦、遝啦啦、遝啦啦一連三灑,茶杯裡正好淺淺一杯,茶杯外連一滴水都沒有濺出。
乾隆皇帝不明其意,連忙問:「掌櫃的,你倒茶為何不多不少齊巧灑三下?」
老闆笑著回答:「客官,這是我們茶館的行規,這叫‘鳳凰三點頭’。」
乾隆皇帝一聽,興致一來,換他拿起老闆的水吊,端起一隻茶杯,也要來學學這茶藝道中的「鳳凰三點頭」。
這隻杯子是太監的!
皇帝向太監倒茶,這不是天地倒過來?
要是在皇宮裡,太監勢必驚嚇地跪下來大喊萬歲、萬歲、萬萬歲。可是,如今是伴駕微服出巡,要是在這三教九流混雜的茶館酒肆裡,暴露了乾隆皇帝的身份,性命豈不堪憂!
素來伴隨在皇帝身邊,早已經練就一身的應變本領的太監,急中生智,忙用手指叩桌子,藉此表示以「叩手」來代替「叩首」。
自此往後,「以手代叩」的動作一直流傳至今,表示對他人敬茶的謝意。
「扣指禮」的由來,故事二
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淞江。有一天,他帶了幾個大臣微服來到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醉白池」遊玩。乾隆見到那裡有一間茶館,就坐下來歇腳。
茶房端上幾隻碗來,隨後站在數步遠的地方,拎起大銅壺朝碗裡倒茶。只見一條白練從天而降,茶水不偏不倚,滴水不灑,均勻地衝進碗裡。乾隆皇帝看了,覺得萬分驚奇,禁不住上前要過銅壺,學茶房的樣子,朝其餘幾隻碗裡倒去。
大臣們見到皇帝居然親自幫自己斟茶,嚇得魂都沒了,想跪下叩頭,高呼「萬歲」,又恐怕暴露了皇帝的身份。情急之下,靈機一動,眾人開始紛紛屈起手指,不停地在桌上叩擊出聲。
事後,乾隆皇帝不解地問大臣們:「汝等何故以指叩桌?」
大臣們齊聲答道:「萬歲給臣等倒茶,萬不敢當,以手指叩桌,乃代叩頭致謝也。」
「扣指禮」的由來,故事三
乾隆微服南巡時,前往一家茶樓喝茶。當地知府無意間得知這項消息,唯恐皇帝發生意外,出了事,自己擔待不起。所以,知府立即微服前往茶樓,一心護駕。
知府到了茶樓,默默地在皇帝對面末座的位子上坐下。皇帝見狀,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只一副久聞大名、裝模作樣地寒暄一番。
由於,皇帝是主,免不了提起茶壺給這位知府倒茶。知府雖然惶誠惶恐,但是也不好立即跪在地上,來個萬分招搖的「謝主隆恩」。他靈機一動,彎起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桌面上輕叩三下,代表自己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
於是,「以手代叩」這一習俗就這麼流傳下來。
民間傳說故事隨著時間衍變
第二與第三則故事與第一則故事差不多,只是少了茶藝名稱「鳳凰三點頭」,以及產生「扣指禮」的來源者,改換成幾位處於驚恐中的大臣們或是當地知府。
我們僅可以從故事得知「扣指禮」的來源,紛紛指向乾隆下江南時,給臣子或太監倒茶,臣子們為了不使乾隆顯露身份,只得以手指敲桌來表示禮節。但是我們卻無法詳細知悉,臣子們以手指敲桌,敲了幾下、以哪幾隻手指敲桌、以手指敲桌代表叩首的這項訊息,如何流傳入民間、扣指禮從頭至尾的全程演變…。種種疑問,已因時代久遠而不可考了,因而我們只能讚嘆發明這項禮節者,反應快速且創意十足。
從「扣指禮」,知道行深淺
叩指禮儀,民間約定俗成行禮形式是不同的。
長輩向晚輩:食指或中指敲擊桌面,相當於點下頭即可。如果十分欣賞晚輩,可敲三下。
晚輩向長輩:五指併攏成拳,拳心向下,五個手指同時敲擊桌面,相當於五體投地跪拜禮。一般敲三下即可。
平輩之間:食指中指併攏,敲擊桌面,相當於雙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另外,主人給客人每沖泡一次茶品的時候,客人都應該行「扣指禮」作為回禮的。
如今沒有誰尊誰卑誰給誰下跪的意思,不過從「扣指禮」確實可以看出客人的茶道功力的。另外,主人給客人每沖泡一次茶品的時候,客人都應該行「扣指禮」作為回禮的。
責任編輯: 君如水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