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W牆住了什麼 牆不住什麼(圖)


網友乖乖作品,鼓勵用戶使用推特本身去推倒防火長城(RFA)

【看中國2015年06月07日訊】近日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兩位網友在微信群聊裡發生爭執,其中一人是在推特中文圈人氣較高的博主,很少使用牆內平臺,另一位則是不翻牆的微博愛好者,兩人在微信中使用的昵稱均與他們在推特和微博中所使用的一致。結果是兩位互不認識、互不認同,連基本的語話體系都南轅北轍導致互不理解,正是這種起自根源的隔閡推高了衝突氣氛,圍觀角度甚至略帶喜感。爭執的起因微不足道,但過程透露出一個問題:難道GFW真的造就了「平行世界」?

GFW牆住了什麼?

無法否認,大批翻牆積極者的主動傳播功德無量,在翻牆愈加艱難的如今,是他們無償無私的勞動讓牆內外的訊息得到了儘可能多的流通,甚至有些時候、在某一局部的角度上看,推特和微信的獲知速度幾乎無差別,有差別之處在於留存速度:牆內有可能存不住,牆外則隨時可查。

但牆的次生危害是潛移默化的,固定於牆內和牆外的兩個群體會逐漸形成各自的習慣、認知深度、表達方式和思維路徑,就連在不同平臺的搭訕,偶爾也有些滑稽而微妙的「規則」。最近一件小事就體現了這點。

推特上一位粉絲近兩萬且活躍度較高的用戶開始使用微信,當他的朋友在微信群聊中向大家介紹他時,最初說的是:「推特名人某某」,但很多人表示「不認識」,現場氣氛尷尬,有群友提問「您的微博賬號是什麼?可以加一下」,但這位推友表示自己不用微博。這時「介紹人」忽然想起該推友多年前曾經在某QQ群中駐留過一段時間,那是個在政治關注者群體中比較有知名度的Q群,於是換了個介紹方式,說:「這位是當年某Q群裡的朋友,當時的昵稱是……」。不出所料,這個方式立刻引來廣泛的呼應。此後,該「介紹人」私下感嘆:「真是平行世界了」。

但相比下,長期活躍於牆外的網友對牆內的大小資訊、知名ID及動態則瞭解得更多。這樣看來,GFW就如同一面單向透視玻璃窗,但裝反了,牆外看牆內是清晰的,牆內卻看不到牆外。

長期居於牆內的網友會形成一種習慣性自我審查,為了安全起見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習慣一旦加深,便有可能轉化為一種理由,以自我保護為由放棄對自由的爭取、以關愛為由勸說他人謹慎言論。日前有微信用戶在朋友圈轉發本網有關「六四前夕網路管制加劇」的報導,當晚便接到了數位微信聯繫人發來的私聊,要求其刪除朋友圈這篇文章的鏈接,給出的理由就是「安全第一」。本網的文章無法使用微信分享,只能單獨貼鏈接,否則只有發布者自己可見。該用戶表示,其日常閒聊的帖子下面每次能收到很多留言和點讚,唯相關六四的這篇文章下面,留言者只有寥寥幾位推特上認識的朋友。無獨有偶,另一位推特網友稱自己於六四前一晚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句「無題,沒有明天」的話,但幾乎無人回覆:「除了兩個響應的,平時見我放屁都點讚的,全躲得遠遠的」……

越來越多的網址打不開了,官媒對「翻牆軟體管制」的報導隨處看見,相信如今已有絕大部分長期居於牆內的網友足夠瞭解GFW、痛恨封鎖,每當「又一個著名網址被牆了」的消息出現時,牆內社交網路上都能掀起一陣輿論熱潮,大量網友紛紛轉發並怒斥GFW。但同時,也是這些網友中的一部分人卻因某鏈接「打不開」,而拒絕瀏覽,也不去想辦法翻牆,甚至會埋怨發布這些被牆鏈接的人:「為什麼不做成長微博或印象筆記?」這似乎有些讓人難以理解,或許是長期依賴那些便捷的搬運品而變得更懶於自助?甚或他們面對封鎖管制的真實情緒並不如其所言那般怒髮衝冠?

昨天有一位微信用戶在朋友圈發布自己被喝茶的消息被截屏,圖中顯示,該網友表示自己因「微博翻牆消息被傳喚」,應該是情急之下沒寫明白,有可能指的是在微博傳播翻牆軟體,也有可能是指在微博發布了牆外資訊。但一時無法聯繫到本人問明因由。這些截圖從牆內傳到了牆外,引來很多推特用戶的關注,評論中也有一些網友就此重提「遠離微博」的建議。該觀點一直被很多牆外網友所公認,也曾多次被提及,鼓勵更多人翻牆、投身推特中文網。但至少目前看來,現實與預期是相反的,很多早年推特的活躍用戶已淡推,而轉向投入微博和微信,且根據小世界效應原理,他們至少帶動了三度分隔網路關係範圍內的絕大部分人。或可暫時比較理想化的認為:大家意識到微博將死,希望在牆內平臺掙扎出最後一絲語話份額。不論怎樣,翻牆都是要持續鼓勵的,畢竟牆內外平臺同時活躍並不是麻煩事,基本沒必要專注於牆內。當然,相信這裡面一定是有某些特殊的、合理的私人原因,也更願意相信,積極克服這些困難能讓推牆態度更好的體現。

GFW牆不住什麼

上述提到,自我保護有可能深化為拒絕的理由,這是管制長期威懾下的效應。但之所以牆內網友能對被敏感的話題表現出「敏銳的反應」,全因其瞭解被敏感的原因。GFW牆住了自由,但肯定牆不住認知需求,正因為那些「敏感」的存在,才吸引來更多網民主動去瞭解敏感形成的理由。只要好奇心不死,探究的主動性就不衰,一面牆是擋不住真相的。

6月3號晚六點半左右,有數位微信用戶同時發現,微信紅包應用無法填寫數字排序為「89」或「64」的金額,發布時會被提示「交易異常,請稍後再試」,與此同時,只要換一個金額便可以正常發送。因當時臨近晚間,而轉天就是「六四」二十六週年祭,該現像一時引來眾多微信用戶測試,大致匯總結論如下:1、64.89元、8.9元、6.4元、0.89元等等全不能通過,但如果將這四個數字的排序顛倒一下,如48.96元,就可以成功發送了;2、將設置中的「語言」修改為非中文的其他語種後,狀況依舊;3、另有測試相關內容的用戶表示,選擇了10元的金額,同時在微信紅包祝福語中填寫「八九六四」字樣,但成功發出後被系統自動修改為「恭喜發財」了。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因微信紅包應用的使用群體龐大,上述現象頓時引發牆內外廣泛關注。不斷有網友將自己的測試結果截屏發布於微信、推特、FB等平臺,話題熱度迅速推高,輿論異口同聲譴責騰訊「奇葩行徑」,一時下牆內外呈現罕見的默契。此後三小時內持續有網友進行測試,最終發現,該異常現象最遲於大約當日晚十點半左右消失。推測認為,或許網信辦沒有這樣的要求,只是騰訊的自我審查用力過猛,但又壓不住輿論抨擊和膨脹,為自保聲譽而不得不取消;如果命令是來自「上面」,必須由命令源宣布取消,騰訊自己只能依令行事,無法反抗。但很遺憾,上述分析一夜後被推翻了。在次日,也就是六月四號當天,北京時間早七點後(6點左右還正常中)的測試結果顯示:依舊無法發送。只能說明昨晚的短暫正常是調試中狀態,全面封鎖才是絕對的。

不論如何,起碼這一現象的相關輿論所呈現的波及面之廣、傳播速度之快足以證明:網民中絕大多數人對「六四」、「八九」這些數字被置於長期敏感位置是知曉的,對二十六年前的今天所發生的事是有所瞭解的,或許瞭解程度不同,深入也不過是時間問題。這裡面已沒有牆的存在感。從某種程度上講,逆向激發對真實的主動探尋,還是審查和封鎖的「功勞」。

每年的這個時候,牆內社交網站基本都會取消那個常年存在的「蠟燭」表情,但今年沒有取消,或許和前日發生的長江沉船事件相關。據悉,有部分微博網友「要求保留蠟燭表情」,以便追悼沉船遇難者。北京時間6月4日上午的截屏顯示(圖),蠟燭表情如常存在。有人想起了V字仇殺隊裡的台詞,感嘆曰:「(微博微信)都正常得太不正常了」。

在往年的六月三號那天,連「明日」這樣的詞都會被屏蔽、「535」也曾成為敏感詞……但今年的狀況決不可能代表管制鬆懈,或許當局變「聰明」了?認識到敏感過度只會形成相反效應?其實更可能的是,一切都沒有變,勇敢的抗爭者都已被抓捕甚至判罪,直言不諱直戳痛處的文字和圖片沒有一條能在牆內活下來。昨日有推特網友表示收到快遞後在微博發帖稱:「六月三號買的東西六月四號就到了,真是速度」,之後這條微博迅速被刪除了;另有更多網友表示,自己在微信朋友圈發布聲援屠夫吳淦的內容基本無法顯示……

一個蠟燭表情的存在,什麼都說明不了,然而其引發的猜想或許能說明另一個問題:更多的牆內網民已經對管制習以為常,對「尺度」諳熟於心,忘記了真正的自由是什麼滋味,忘記了究竟哪一種狀況才是不正常。這才是更危險的、也是更值得思考的現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Sylar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