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國有資產補充社保基金已經提了二十多年(圖片來源:網路)
【看中國2015年04月19日訊】在3月份的時候,中共政府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演講時稱,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的公平辦法,就是「劃撥部分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已經有劃撥國有資產充實養老金的提議。20多年間的曲折往復,折射出權貴利益的籓籬使中國改革艱難不前。
經濟學家們在研究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時,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不同的補償辦法。就是在現有國有資產中切出一塊來做補償,但是,這都受到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官員的反對,補償未能實現。
從1998年起,大陸各地的養老保險基金陸續進入了當期收不抵支的困境。1999年,中國有25個省區市出現赤字,個人賬戶被挪用超過1000億元。社會保障體制不能改革,由此造成的社會矛盾開始凸顯出來。
1998年開始的國有經濟改組過程中,超過3000萬的民眾失業,中共政府謂之「下崗」。當時流行的做法是,由企業實行「買斷身份」,即按照職工工齡和工資級別予以一次性現金補償。失業和退休職工拿到的一次性補償,並不足以維持生命餘年的生活。2000年初至今,一些地方的民眾由於生活困難,不斷爆發了大量群體性事件。
知名經濟學者吳敬璉曾感慨的說:「從國有資產中‘切一塊’的建議遭到社會保障主管機關的反對,最後被擱置,使行政主管機關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收繳、保管和發放全權處理的權力保持不變。所以這裡涉及的,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與一些人的權力和利益相關的政治經濟學問題」。
2003年中共政府的「兩會」上,身為經濟學者的吳敬璉與林毅夫聯合提交《關於劃撥國有資產歸還國家對老職工社保基金欠賬的建議》。這份編號為「3352」的提案寫道:「這是一個關乎數以億計職工基本權益和政府的政治信譽的最大問題」,「現在國家還擁有近10萬億元的國有資產,提出賬面債務後的淨資產約有五六萬億元,用一部分綽綽有餘」。
2004年10月,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採取多種方式包括依法劃轉部分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
財政部原部長劉仲藜和吳敬璉給溫家寶寫信說,劃撥國有資產有利於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如果不在此時將部分國有資產劃撥給社保基金,將來財政將不堪重負,最終負擔將轉移到現有和未來的勞動人口身上,導致養老金繳費狀況惡化和勞動力市場效率降低」。
現在中國的社保基金管理體制扭曲變形:行政管理機關和基金管理機關合一,他們只對上級行政機關負責,基金收支無需向受益人報告,也不受他們的監督。因此,官員容易以權謀私,致使貪污和挪用人民「保命錢」的行為多發。
據統計,1986年-1997年,中國有上百億元社會保險基金被違規動用。2006年發生的上海社會保險基金「窩案」更令民眾震驚。該案侵佔社會保障基金金額達百億元,而且牽連出眾多高官。
與此同時,社保基金的缺口繼續擴大。但相對於以萬億元計並且還在不斷增加的養老金支出缺口,社保基金的結余只是杯水車薪。尤其是上海,這個中國老齡化最嚴重的城市,2000年養老基金首次出現虧空,此後連年飆升。2011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坦言,「社保是上海可持續發展最頭疼的一個大問題。」
2012年6月,由經濟學家曹遠征和馬駿牽頭的研究團隊聯合發布《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的報告稱,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
2014年底,中共政府副總理馬凱坦言:「如果我們的體制不改、機制不轉、政策不調整,缺口是必然的,不是一星半點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