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4月09日訊】如果翻閱中共的歷史,就會發現那是一部不斷自我否定的歷史。從經濟層面看,從計畫經濟到改革開放,從深化市場改革的論調到後來「國進民退」主張,都可以清晰印證這一點。
當前,被中國社會廣為熱議的房地產新政同樣如此,為挽救瀕臨崩潰的房地產,這次中共政府可謂花招頻出,上演一番令人眼花繚亂的組合拳,試圖在不大水漫灌的貨幣大規模超發前提下,通過刺激市場內需的方式為房地產托底。至於成效如何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
首先,中共政府為什麼要救市?這是一個常識的問題,雖然當前中國經濟進入官方所稱的新常態,即進入「前所未有」關鍵的結構調整時期,但社會信心和預期是支撐一切的關鍵前提。房地產對中國經濟重要性無需多說,在一個「全民炒房全民說房」的特殊國度裡,房地產不僅是個人財富和地位的代名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維持社會信心穩定的最後一道防線,倘若房地產市場出現斷崖式崩塌,將直接引發中國經濟劇烈地震,導致社會整體預期逆轉產生「非理性」行為,形成對實體經濟和人民幣匯率的雙重衝擊,從而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
供求機制是市場經濟維持運轉的核心。但是長期以來,中國房地產在各級地方土地財政、廉價貨幣堆積、以及市場投機炒作等因素共振效應下,遠遠脫離實際需求形成一場「金融遊戲」,如果失去廉價貨幣流動性支撐立時遭遇卡阻,進而引發資金鏈斷裂最終導致崩盤的情形。客觀看,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這一過程。
今年中共「兩會」召開前夕,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引發社會廣泛關註:今年2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跌5.7%。這是現行《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自2011年1月開始實施以來的最大跌幅,從環比看,下降城市66個,較上月跌0.4%,為連續第十個月下滑。二手房方面,70個城市中有26個城市的二手房價已跌回到五年前。
對此,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2009年在4萬億的財政刺激和10萬億的貨幣刺激下,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創出歷史新高,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甚至包括縣一級的地方都創了歷史新高。而在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上正處於去泡沫和去存貨的進程中。在此背景下,市場正在消化過去幾年形成的大量過剩的供應。這種供應過剩主要出現在二三線城市。」
中國房地產庫存到達何種程度?下面再引申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全國在建、竣工和新開工的商品房合計有101.2億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72.1億平方米。而去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2.1億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10.5億平方米。慘淡的市場銷售狀況,以至於中國官方「權威媒體」均不得不承認,中國房地產庫存的消化,將是長週期且充滿痛苦的過程。
正是迫於空前嚴峻形勢,中國房地產從2010年「史上最嚴樓市調控」,迎來五年之後「史上最有誠意的救市。」3月30日,中國央行、住建部、銀監會聯合通知: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降至四成。財政部、國稅總局發文:二手房轉讓營業稅免征期限由5年改成2年。而就在上週五,2015年3月27日,國土部、住建部要求2015年各地有供、有限,合理安排住房和其用地供應規模。「貨幣、財稅、土地」政策三箭齊發,且一箭猛過一箭,足見房地產政策的基調已經從原來的壓制轉為全面放鬆。
中共政府遠超預期的救市政策,彷彿讓地方政府和開發商抓住了「救命稻草」,短時間內,中國樓市價格即將迎來全面上漲的消息,再度在各大媒體上傳開。在所謂「利好」消息鼓噪下,一些投資者甚至持巨額資本湧入樓市,試圖「奮力一搏」。但是,和2008年救市政策所引發的瘋狂效應相比,中共政府此輪救市政策出爐之後,中國市場各方相對理性起來,紛紛抱有遲疑態度:中共此舉能成功嗎?
不得不承認,中共此輪救市政策從「術」的層面的確考慮得當,多年來,中國房地產結構層次可謂極為紊亂,由於中共政府和開發商逐利慾望使然,並未將保障性住房、消費性住房(即中共當下所稱的改善性住房)和投資性住房,進行界限清晰的區分,並且一直以來將消費性住房和投資性住房兩者概念混為一談,因此,當房地產投資(投機)過熱之時,往往針對兩者進行貨幣斷血,採取「一刀切」的抑制,而此次中共政府彷彿「清醒」了過來,從刺激市場需求角度出來,將三者進行「界限合理」的差別化區分,試圖滿足市場不同的需求等級,從而最大限度化解國內房地產市場天量庫存,達到維持樓市價格穩定市場資本情緒目的。
針對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環節,中共政府此次調整戰略,通過降低首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降低二套房住房首付比例,特別針對二、三線城市,以取消限購、限貸、限外的方式擴大覆蓋範圍,力圖將所有市場需求群體「納入囊中」,使之成為此輪救市政策中「接盤」主力。投資性住房環節,中共政府此輪政策,將營業稅全額徵收的免征期由過去的5年轉變為2年,這樣一來,降低了二手房剛需購房者的購房成本,最重要的是,試圖以此來穩定市場投機者心理預期,防止市場恐慌效應進一步蔓延所導致的拋盤行為,緩解樓市劇烈下行壓力。(待續)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供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