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安史之亂」中的另類大將僕固懷恩

善始無終 反噬國家

 2014-11-09 00: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僕固懷恩家族本是鐵勒九大姓之一僕骨部,因音訛為僕固,以部落為姓。歷史上,僕固部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一直是「時叛時降」,其祖先最早為匈奴別部,後又成為過突厥的臣屬。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包括僕固部落在內的鐵勒九姓附唐,幾世為金微都督,到僕固懷恩這輩,已歷四世。

由於世襲武職,僕固懷恩對征伐戰鬥非常內行,「曉識戎情,部分謹嚴」,雖然是個高度漢化而又通曉邊陲各少數民族內情的唐朝邊將。

安祿山造反,僕固懷恩就跟隨朔雲節度使郭子儀在雲中(今山西大同)大破賊兵;在馬邑斬殺七千多叛軍;配合李光弼部在常山、趙郡、沙河等地苦戰,擊走史思明叛軍。唐肅宗即位後,馬上與郭子儀赴靈武勤王。由於安祿山引誘同羅部落叛變,僕固懷恩在郭子儀指揮下率軍迎擊。由於先戰不利,僕固懷恩的兒子僕固玢兵敗投降。小夥子機靈,後來乘人不備又隻身逃回唐營。僕固懷恩大義滅親,「叱而斬之」。見到將軍連親兒子都不饒貸,唐軍將士無不以一當百,殊死拼鬥,大破同羅部落,收繳器械、駝馬無數。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僕固懷恩又跟從郭子儀攻克馮翊、河東兩郡,襲破潼關。不久,賊將安守忠等人率大部叛軍進攻唐軍,雙方苦戰兩天,唐軍不支潰敗,僕固懷恩退至渭水,由於沒有舟船可渡,僕固懷恩抱著所騎戰馬的脖子渡河,倖免一死。五月,賊將李歸仁率勁騎五千邀擊郭子儀於三原北,「子儀窘急」,幸虧僕固懷恩等五將伏兵於路,打得李歸仁大敗而去。

唐肅宗以廣平王李豫(後來的唐代宗)為元師,郭子儀為副元師,意圖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僕固懷恩帶領回紇六千多騎兵,與唐軍協同作戰,屢立殊功。兩京收復後,因功獲授開府、豐國公、同節度副使。

長安一戰,唐將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安史叛軍十多萬人與唐軍對陣。賊將李歸仁挑戰,唐軍前進逼逐,叛軍突然起步直衝,出乎意料,唐軍後卻,軍中驚亂,賊兵趁勢亂搶唐軍器械輜重。胡人出身的大將李嗣業見形勢危急,對郭子儀說:「今天如果我不以身餌賊,我軍無孑遺矣!」於是,李嗣業脫光膀子,手執陌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當其刀者,人馬俱碎,殺數十人,(唐)陣乃稍定」。緊接著,李嗣業身後唐軍前軍各執長刀,如牆而進,大將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安史叛軍皆是經驗豐富的職業軍人,見唐軍氣盛,就埋伏精兵於陣側,準備等唐軍前軍過後躍出偷襲。還未舉旗發兵,僕固懷恩從間諜口中知曉實情,率回紇騎兵蜂擁而上,把埋伏的賊兵「剪滅殆盡」,「賊由是氣索」,一下子泄氣反走。唐軍前後夾擊,斬首六萬多級,被踐踏至死或摔死於溝塹的也有萬餘,「賊遂大潰」。如果沒有僕固懷恩截殺埋伏賊兵,雙方勝負還真難以預料。

唐肅宗乾元元年至乾元二年(公元759至760年),僕固懷恩跟隨郭子儀把安祿山的兒子安慶諸包圍於相州。在五個多月時間裏,他常為先鋒,「堅敵大陣,必經其戰,勇冠三軍。」李光弼代郭子儀為主師後,僕固懷恩為副,仍舊摧鋒陷敵,多次獲勝。乾元二年,他被唐廷封為大寧郡王。其子僕固瑒也隨父出身入死,軍中號為「鬥將」。

唐代宗繼位後,仍以僕固懷恩為郭子儀的副手,為朔方行營節度。當時,史思明與回紇新登位的登裡可汗搭上線,回紇派兵近十萬入塞,有侵擾進襲之意。登裡可汗不是外人,他爸爸毗伽闕可汗的皇后(可敦)是唐肅宗親女,他自己的皇后是僕固懷恩的親女,因此,這位率大軍進塞的登裡可汗實際上僕固懷恩的女婿。登裡可汗上表,要與老丈人僕固懷恩和老奶奶(懷恩之母)見面,唐代宗下詔答應(此時他不能不答應)。僕固懷恩聞訊心中暗驚,怕有通敵嫌疑,不敢去和登裡可汗見面。唐氏宗又下手詔,賜鐵券,明白表示朝廷無嫌猜之心。

僕固懷恩與登裡可汗在太原相見,敘翁婿之禮,「可汗大悅,遂許助唐廷討史朝義」。這句話也真應了「虜性反覆」那句話,有奶就是娘,誰給好處就幫誰。於是,數萬回紇大軍在陝州紮營,隨時準備上戰場(到時幫誰還不一定)。

洛陽一戰,僕固懷恩、李抱玉、馬璘等大將(包括大公公魚朝恩也親率一幫勁弩手加入)拚死鬥戰,大敗史朝義十萬多賊軍,收復東京及河陽城。僕固懷恩一鼓作氣,乘勝逐北,壓賊而進,下鄭州、降汴州、撥滑州,追破史朝義於衛州。賊軍睢陽節度使田承嗣等人率四萬多兵馬來援,皆大敗,「賊徒駭散」,於是相、衛、洛、邢、趙、深、恆、定、易數州皆復降於唐軍。

博縣一戰,賊軍背水決戰,又一敗塗地,積屍擁流而下。史朝義逃至歸義縣,又被追及的唐軍打得落花流水。窮蹙之下,史朝義逃入林中自縊身死。不久,田承嗣又向僕固懷恩投降。至此,「安史之亂」平。

由於居功至偉,僕固懷恩被唐廷封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單于鎮北大都護、朔方節度使。由於皇帝在先前有詔命,平叛後惟取史朝義一族,其餘叛將皆赦免。因此,田承嗣、李懷仙、張忠志、薛蒿等人見僕固懷恩時都叩頭裝孫子,希望效力帳下。僕固懷恩自恃功高,認為自己「賊平則勢輕,不能固寵」,私心頓萌,就上書請朝廷分授這幾個力竭才降的叛將以「河北大鎮」,並大市私恩,「潛結其心以為助」,為後來這幾個人的割據一方埋下禍根。

同時,唐廷下詔令僕固懷恩引登裡可汗一班回紇兵馬回其原屬地。起先,僕固懷恩初到太原,太原尹、金城郡王辛雲京(也是唐朝乾城之將)一直懷疑登裡可汗入塞是僕固懷恩這個丈人招來的,閉城不出,不敢稿軍,怕回紇軍趁機攻下太原。僕固懷恩送登裡可汗回去,又路經太原,辛雲京仍舊閉門不納,也不出城「熱情招待」。

自以為功高震天地的僕固懷恩大怒,上表彈劾辛雲京,並屯軍汾州,很想讓朝廷為自己出口惡氣,派詔使斬了辛雲京後,自己再和登裡可汗出塞。

也是合該有事。大太監駱奉先先到太原辛雲京處辦事,兩個人非常投機。辛雲京就講僕固懷恩與回紇登裡可汗暗中密約要造反,要駱奉先回京後把此事密稟皇上。

從太原城出來,駱奉先路過僕固懷恩大營,依情依理也要去看視。家宴之上,僕固懷恩的老媽很不高興,責備駱奉先說:「你與我兒結為兄弟,現在又和辛雲京這麼熱乎,作人怎能兩面三刀呢……過去的事就算了,從今以後我們母子兄弟如初。」酒酣耳熱之際,僕固懷恩起舞娛客,駱奉先也大贈金帛以作回禮。有來有往,加上駱奉仙又是皇宮紅人,僕固懷恩想轉天回贈大公公一份厚禮。

駱奉先心中小鼓一直打個不停,自稱有急事,固辭要走。僕固懷恩說:「明天就是端午節,今晚在此休息,過了大節再走不遲。」苦苦相留不住,僕固懷恩就派人把大太監的馬藏了起來。其實,這本是一片好心,就好像現在為了留住好朋友多住幾天,藏起對方車鑰匙一樣。

駱奉仙惶急於心,半夜驚起,對手下說:「酒宴上老太太罵我兩面派,現在僕固懷恩又藏起我的馬不讓走,不是要殺我吧。」越想越怕,駱奉仙爬牆逃走。早晨起來,僕固懷恩到客館,見大太監已經無影無蹤,心中也暗暗叫苦,連忙派人帶著一大包金銀連同馬匹一起「追趕」駱奉先,在半路上把東西還給這位公公。

雖如此,驚魂未定的駱奉先一回朝就上奏僕固懷恩要造反。知此訊後,僕固懷恩也上表請誅辛雲京、駱奉仙。唐代宗充當和事佬,手詔和解三人怨隙。僕固懷恩心甚不平,怏怏不快。憤懣之下,上書皇帝自敘功勞,怨恨之意,謚於言表(此表肯定是其帳下文士之傑作,情深意切,文采不俗,特錄於下):

廣德元年八月二十三日,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朔方節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帥、上柱國、大寧郡王臣懷恩,刺肝瀝血,謹頓首頓首上書寶應聖文神武皇帝陛下:臣家本蕃夷,代居邊塞,爰自祖父,早沐國恩。臣年未弱冠,即蒙上皇驅策,出入死生,竭力疆場,叨承先帝報功,時年已授特進。洎乎祿山作亂,大振王師,臣累任偏裨,決死靖難,上以安社稷,下以拯生靈,仗皇天之威神,滅狂胡之醜類。無何,思明繼逆,又據東周,宸極不安,海內騰沸。臣謬承大行皇帝委任,授以兵權,誓雪國仇,以匡時難。闔門忠烈,咸願殺身,野戰攻城,皆先士卒。兄弟死於陣敵,子侄沒於軍前,九族之親,十不存一,縱有在者,瘡痍遍身。況陛下潛龍之時,親統師旅,臣忝事麾下,陛下悉臣愚誠。大行皇帝未捐宮館之時,臣頻立微效,累沾官賞,遂被輔國等讒害,幾至破家,便奪兵權,逾年宿衛。臣雖內省無疚,終懼讒佞傾危,以日繼時,命懸秋葉,至將歸骨泉壤永謝明時。幸遇陛下龍躍天衢,繼纘鴻業,知臣負謗,察臣丹心,遂開獨見之明,杜絕眾多之口,特拔臣於汧、隴,再任臣於朔方。誠謂遊魂返骸,枯骨再肉,使臣得竭駑蹇之力,效錐刀之功,上答陛下再造之恩,下展微臣犬馬之志。

去年秋末,回紇伏義而來,士庶不知,悉皆驚駭。陛下以臣與其姻婭,令至太原祗迎,一切事宜,許臣逐便處置。遂與可汗計議,分道用兵,克復洛陽,平蕩幽、薊,惟有神策兵馬,頓軍獨住陳留。可汗時在洛陽,即被朝恩猜阻,要為流議,已失蕃情。臣自平賊卻回,天恩又令餞送,臣遂罄竭家產,為國週旋,發遣外蕃,貴圖上道。行至山北,被奉先、雲京共生異見,妄作加諸,閉城不出祗迎,仍令潛行竊盜。蕃夷怨怒,早欲相仇,臣遂彌縫,方得出界。及其祖餞事了,回至太原,臣忝跡鼎司,又承重寄,奉先、雲京曾無禮數,閉關不出相看。臣遂過汾州,休息士馬,凡經數日,不遣一介知聞。自以行事乘疏,恐臣先有論奏,遂乃構其謗黷,妄起異端,扇動軍城,以為設備。又臣從潞府過日,見抱玉只迎回紇,庶事用心,懇稱家資罄於公用,又與臣馬兼銀器四事,臣於回紇處得絹,便與抱玉二千匹以充答贈。今被抱玉共相組織,將此往來之貺,便為結托之私,貴在厚誣,務相傾奪。陛下不垂明察,採聽流言,欲令忠直之臣,枉陷讒邪之黨。

臣實不欺天地,不負神明,夙夜三思,臣罪有六:往年同羅背叛,河曲騷然,經略數軍,兵圍不解。臣不顧老母,走投靈州,先帝嘉臣忠誠,遂遣徵兵討叛,使得河曲清泰,賊徒奔亡。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一也。臣男玢嘗被同羅虜將,蓋亦制不由己,旋即棄逆歸順,卻來投臣,臣斬之以令士眾。且臣不愛骨肉之重,而徇忠義之誠,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二也。臣有二女,俱聘遠蕃,為國和親,合從討難,致使賊徒殄滅。寰宇清平。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三也。臣及男瑒,不顧危亡,身先行陣,父子效命,志寧邦家。是臣不忠於國,其罪四也。陛下委臣副元帥之權,令臣指麾河北。其新附節度使,皆握強兵,臣之撫綏,悉安反側,州縣既定,賦稅以時。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五也。臣葉和回紇,戡定凶徒,天下削平,蕃夷歸國,使其永為鄰好。義著急難,萬姓安寧,干戈止息,二聖山陵事畢,陛下忠孝兩全。是臣不忠於國,其罪六也。臣既負六罪,誠合萬誅,延頸轅門,以待斧釒質。過此以往,更無他違。陛下若以此誅臣,何異伍子胥存吳,卒浮屍於江上,大夫種霸越,終賜劍於稽山。唯當吞恨九泉,銜冤千古,復何訴哉!復何訴哉!

且葵藿尚解仰陽,犬馬猶能戀主,臣忝恩至重,委任非輕,夙夜思奉天顏,豈暫心離魏闕,誠恐以忠獲罪,龜鏡不遙。頃者來瑱受誅,朝廷不示其罪,天下忠義,從此生疑。況來瑱功業素高,人多所忌,不審聖衷獨斷,復為奸臣弄權?臣欲入朝,恐罹斯禍,諸道節度使皆懼,非臣獨敢如此。近聞追詔數人,並皆不至,實畏中官讒口,又懼陛下損傷,豈唯是臣不忠,只為回邪在側。且臣前後所奏駱奉先詞情,非不摭實,陛下竟無處置,寵用彌深。皆由同類相從,致矇蔽聖聰,人皆懼死,誰復敢言!臣義切君臣,志憂社稷,若無極諫,有負聖朝,敢肆愚忠,以干鼎鑊。況今西有犬戎背亂,東有吳、越不庭,均、房群盜縱橫,鄜、坊稽胡草擾。陛下不思外御,而乃內忌忠良,何以混一車書,而使梯航納贐?天下至大,豈可暫輕。伏承四方敷奏之人,引對之時,陛下皆雲與驃騎商量,曾不委宰臣可否。或有稽留數月,不放歸還,遠近之心,轉加疑阻。且臣朔方將士,功效最高,為先帝中興主人,是陛下蒙塵故吏,曾不別加優獎,卻信嫉妒謗詞,子儀先已被猜,臣今又遭毀黷。弓藏鳥盡,兔死犬烹,臣昔謂非,今方知實。且臣息軍汾上,關鍵大開,收馬放羊,曾無守備,分兵數郡,貴免般糧,勸課農桑,務安黎庶,有何狀跡,而涉異端。陛下必信矯詞,何殊指鹿為馬?陛下倘斥逐邪佞,親附忠良,蠲削狐疑,敷陳政化,使君臣無二,天下歸心,則窺邊之戎,不足為患,梗命之寇,將復何憂,偃武修文,其則不遠。陛下若不納愚懇,且貴因循,臣實不敢保家,陛下豈能安國!忠言利行,良藥愈病,伏惟陛下圖之。

臣今戎事已安,糧儲且繼,深願一至闕下,披露心肝,再睹聖顏,萬死無恨。臣欲公然進發,慮恐將士留連。臣今便托巡晉、絳等州,於彼遷延且住,謹遣押衙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張休臧先進書兼口奏事。伏惟陛下覽臣此書,知臣誠懇,特垂聖斷,勿議近臣,待臣如初,浮謗不入,臣當死節王命,誓酬國恩。仍請遣一介專使至絳州問臣,臣即便與同行,冀獲蹈舞軒陛。鄙臣愚慮,不顧死亡,輕觸天威,戰汗無地。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唐廷以回紇近塞、兩將不和,便派黃門侍郎裴遵慶帶著皇帝手諭到汾州諭旨。僕固懷恩心中冤曲日攢月深,抱著裴侍郎的雙足號泣訴冤。裴遵慶向他傳達了皇帝推心至誠之意,讓僕固懷恩入朝面君,以解嫌猜,僕固懷恩當下允諾。

正打點行裝準備上路,僕固懷恩副將範志誠勸說道:「您現在讒言交構,有功高不賞之懼,奈何入不測之地呢?李光弼以憂死,來嫃以功誅,功不見容,兩個人就是先例呵。」僕固懷恩越想越覺得有理,就以懼死為藉口,不去長安面君。

裴遵慶回朝覆命。不久,就傳來僕固懷恩的兒子僕固瑒進攻太原辛雲京的消息。辛雲京也是百戰良將,又早有準備,對陣下來,僕固瑒大敗,回軍途中,他就集軍包圍榆次。

唐代宗憂心仲仲,任顏真卿為刑部尚書,想派他去僕固懷恩處進行宣慰。顏真卿持重老臣,建議道:「僕固懷恩現在騎虎難下,進退兩難,肯定不會進京來朝。他手下將士,也都是郭子儀從前的部曲,可以下詔派郭子儀替代他的軍職,再喻以逆順禍福,或許會來。」

郭子儀剛到河中,進攻榆次的僕固瑒就因為鞭打漢族將士引起眾怒,被焦暉等偏將斬首,獻於闕下。一時間僕固懷恩屬下將卒迸散,聽說郭子儀來,紛紛來投,歸者數萬。

僕固懷恩知道軍變消息,忙跑去告知老母。老太太也很生氣,怒叱道:「我一直告誡你別造反,國家待汝不薄。現在軍變,禍將及我,奈何!」僕固懷恩惶急天對,再拜而出。老太太提刀追趕,大罵:「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軍中!」僕固懷恩只帶了三百名親隨,度河而逃,到靈武才敢歇口氣,召集亡命散卒。

唐代宗念其舊功,不加罪,派人護送他母親至京師,供養極厚,又把他最小的女兒收留,養育於皇宮之中。不久,老太太「以壽終」,並沒有因兒子叛逆被國家殺戮。朝廷為了安撫僕固懷恩,只是下詔罷免其軍職,仍拜太保兼中書令、大寧郡王。

僕固懷恩鐵勒本性,剛烈不回,反正是破罐破摔,索性他就又誘結吐蕃,與回紇等諸蕃兵馬二十多萬入塞,攻陷豐州,進掠涇、汾一帶,為害不淺。一群烏合賊軍橫度涇水時,僕固懷恩被其手下舊將白孝德率兵打得落荒而逃;攻奉天,老上司郭子儀又把他擊退遁走。雖如此,吐蕃、回紇聯軍兵盛,四面進擊,直趨鳳翔,京師震駭。估計是憂憤成疾,僕固懷恩擁軍至鳴沙時突然暴病,幾天後就病死,其屬下以鐵勒舊俗把他火葬。

僕固懷恩一死,首腦頓失,其屬下漢軍相互攻殺,回紇和吐蕃也各懷鬼胎,關鍵時刻,郭子儀單騎說降回紇,反擊吐蕃,唐朝又逃過一次大劫難(詳情見郭子儀事跡)。

可嗟可嘆者,僕固懷恩一門,自安祿山之亂起,死於王事者四十六人;及其拒命朝廷,也攪擾了足足三年。唐代宗數次下詔,一直未有直接斥責僕固懷恩「反叛」的罪名。即使收到了僕固懷恩死訊,唐代宗仍舊惻然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深究僕固懷恩起事初衷,也是無奈何之舉,尤其是大太監駱奉先、魚朝恩事事相激,加之又與大將辛雲京不睦構隙,終使自己一生忠義事業,皆化為流水烏有,《叛臣傳》中,僕固懷恩名領首位,也真有些冤枉的。

附:「安史之亂」的兩大魔頭安祿山與史思明

来源:勸學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