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陛下"怎麼成了皇帝的尊稱(圖)

 2014-11-08 1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關於「陛」的解釋簡單明瞭:陛,宮殿的台階。如,石陛。在《辭海》中,「陛」字條目下的解釋又多了「帝王」二字,即 「帝王宮殿的台階。同時,舉出《戰國策•燕策三》:「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蔡邕《獨斷》捲上:「陛,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於陛側,以戒不虞。」顯然,「陛下」乃是「台階之下」的意思。「陛下」何時成了對帝王的稱呼?在很多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大臣見了皇上,常常是「陛下」、「陛下」的不絕於耳。「台階之下」,怎麼成了對帝王的尊稱呢?

北京故宮太和殿
 

在中國古代,陛字最早確實是指宮殿外由臺榭下段通向臺頂的台階。「陛」有時是土筑,有時是木構,有時還有更花哨的樣式,如「飛陛」。又因為古代只有王或者諸侯有資格建造臺榭作為自己的居所,久而久之,「陛」就特指君主宮殿的台階。那麼, 「陛下」一詞為什麼由建築構件變成了帝王的尊稱呢?因為在古代,這條通往君主的台階是有侍衛把守的,只有經過把守在陛下侍衛的允許才可登階升殿,見到君王。「皇帝陛下」即是通過陛下的衛士向皇帝轉達的意思,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自秦代以後,「陛下」一詞就專用來稱呼皇帝了。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此中的「陛下」即指的是「秦始皇」。

漢代蔡邕在《獨斷》中,曾對為何將君王稱為陛下作過詳細說明:「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也就是說,稱呼陛下的原因是緣於群臣向天子稟報事情的時候,不敢直呼天子本人讓他知道有人在向他稟告,所以只是說「在台階下的人進行稟告」,用這種說法既讓天子知道有臣子向他稟告事情,又體現了臣子對天子的尊敬之意。如對天子上書,書中也是用這種稱呼法。由此可見,用「陛下」稱呼「天子」乃是由「不敢指斥天子」而來。雖稱天子為「陛下」,但不是指「天子在陛下」,而是指「向天子稟告事情的人在陛下」。《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史記》是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秦始皇本紀》中的這段記載表明,到了西漢,以「陛下」代指皇帝已經被普遍接受了。與「陛下」一詞相似的還有「閣下」、「殿下」等,也是循此例而來的。

来源:北京晚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