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宋代手工業中的自動化技術(圖)

 2014-11-04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水轉翻車屬龍骨水車之水力水車類。唐代開始使用,宋代趨於成熟。

宋人發明瞭諸多可以代替人力、畜力提供動力的自動化器械,雖然沒有發明蒸汽機,但人們對大自然動力的利用已相當自覺。多桅船的發明,其實便是想最大化利用大自然的風力。宋人還從帆船上獲得靈感,製造了一種帆車,可以借風力行駛。

宋朝是一個大量使用水輪技術的時代,人們利用水力進行舂碓、研磨、鼓風、戽水、紡紗等,在許多磨茶作坊、磨面作坊、紡織作坊、冶煉作坊中,都採用了水力驅動機械。王禎《農書》記載了一種水力大紡車,在水力驅動下,「旋隨輪轉,眾機皆動,上下相應,緩急相宜,遂使績條成緊,纏於軔上……晝夜紡績百斤。」《農書》雖成書於元代,但水力紡機出現於南宋後期是沒有疑問的。這種當時最先進的水力大紡車技術輾轉傳入英國,啟迪了十八世紀阿克萊水力紡紗機的發明,從而觸發了工業革命的驅動力。而在中國,進入明代後,水力大紡車幾乎銷聲匿跡。

與水力紡機工作原理極為相似的水磨,在宋代的應用就更是普遍了。有學者做過一個有趣的統計:以「水磨」(或「水磑」)為搜索項,對二十四史進行全文檢索,結果發現,在宋代之前的史書上,「水磨」(水磑)只出現過10來次,在《明史》中只出現3次,而在《宋史》上,出現了58次。從許多宋元畫作上,如《千里江山圖》、《雪棧牛車圖》、《雪麓早行圖》、《溪山積雪圖》、《山溪水磨圖》,也都可以看到水力磨坊的構圖, 其中畫得最細緻的是一幅叫《閘口盤車圖》的宋畫,描繪了一個大型官營磨面作坊的勞動場面,四五十個磨坊工人正在從事磨面、篩面、扛糧、揚簸、淨淘、挑水、引渡、趕車等工序,而作坊的核心部件——磨面的機械即是由水力帶動的。而在清明時期的畫作上,則難覓水磨之蹤影。我們有理由相信,宋代是水磨手工業的鼎盛期。

宋朝政府對發展水力機械與自動化手工業作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首描述嘉陵江水磨作坊的宋詩寫道:「激水為皚嘉陵民,構高穴深良苦辛。十里之間凡共此,麥入面出虛無人。彼氓居險所產薄,世世食此江之濱,朝廷遣使興水利,嗟爾平輪與側輪。」宋政府還在京師與一部分州設立「水磨務」,管理水力機械。甚至有人提出在汴河上設置一百盤水磨、用於手工業生產的計畫。

宋代水磨的發展,還引發了手工業坊場與農業水利灌溉之間的衝突,雙方展開了對水資源的爭奪,如北宋明道元年(1032),「舒州民多近塘置碓磑(即水磨坊),以奪水利」,鬧出了官司(《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一)。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