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雲中君】蕩氣迴腸 郭震「劍詩」傳豪情(組圖)

 2014-09-15 14: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龍泉寶劍是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干將和越國歐冶子二人,用昆吾所產精礦冶煉多年而鑄成的傳奇神劍。(網路圖片)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時代,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都呈現繁盛的景象。這種局面的開創,和唐太宗及其後的君王關愛百姓、選賢任能、善於納諫有極大關係。

大唐盛世,人才輩出,各個文化領域都有頂尖的代表人物,都有傳世精品。文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李商隱、韓愈、柳宗元等,武有大軍事家李靖、 李勣、李光弼、郭子儀,還有大建築家宇文愷,大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玄奘,以及大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大畫家閻立本等,此外還有塑聖楊惠之、草聖張 旭、畫聖吳道子等人,不勝枚舉。

其中盛唐可謂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詩仙李白的詩歌雄奇飄逸,詩聖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是盛唐詩壇的高峰;高適、岑參以邊塞詩揚名;孟浩然、王維以山水田園詩著稱。即使是在詩壇上鮮為人知的唐朝詩人郭震,也有千古名作《古劍篇》傳世。

文采飛揚 名詩《古劍篇》得武則天賞識

郭震(公元656年∼713年),字元振,唐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南)人。根據《舊唐書》記載,郭震少有才志,唐高宗咸亨四年進士及第,年僅18歲。年輕的郭震負氣仗義,愛打抱不平,還參加過鑄造私錢、掠賣人口的非法活動。當朝女皇武則天耳聞此事,隨即召他進宮當面查問。郭震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毫不隱瞞,武則天覺得很奇怪,就令他交出寫過的文章。郭震獻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古劍篇》。武則天看後大加讚賞,命人把郭震的詩抄寫數十份,詔示李嶠、閻朝隱等學士閱讀,又破格提升郭震,即授右武衛鎧曹參軍,進奉宸監丞。

《古劍篇》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原文如下:

「君不見

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練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

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衝天。」


唐朝詩人郭震的千古名作《古劍篇》書法。(網路圖片)

古劍篇》中所吟的「古劍」是指古代著名的龍泉寶劍。郭震在詩中生動描寫龍泉寶劍巧奪天工及美輪美奐的特色,文采飛揚,氣勢雄偉,成為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詠劍名篇。他藉著歌詠龍泉劍寄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在詩中暗喻自己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因生在太平盛世,就像沉埋匣中的龍泉古劍,英雄無用武之地,但自己不甘沉淪,仍將和古劍一樣,「猶能夜夜氣衝天」。

龍泉寶劍賦予了郭震豐富而奇特的詩人靈感,特別是詩末兩聯的「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衝天」,堪稱神來之筆,由此得到武則天的賞識,不但成了成名之作,也使他平步青雲,官位直至兵部尚書、饒州司馬。

湛盧寶劍長伴岳飛忠魂

相傳龍泉寶劍是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干將和越國歐冶子二人,用昆吾所產精礦冶煉多年而鑄成,備受時人讚賞。但是龍泉寶劍後來淪落埋沒在豐城一個古牢獄的廢墟 下,直到晉朝宰相張華夜觀天象,發現在斗宿、牛宿之間有紫氣上衝於天,後經雷煥判斷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才重新被發掘出來。

越國(紹興)人歐冶子,是中國古代鑄劍的鼻祖。據漢袁康的《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記載︰「越王允常(勾踐之父)命歐冶子鑄劍。」他曾為越王勾踐鑄了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五柄寶劍,為楚昭王鑄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柄名劍。

歐冶子到閩、浙一帶名山大川遍尋適宜鑄劍之處。當他見到湛盧山(今福建松溪縣)清幽樹茂、薪炭易得、礦藏豐富、山泉清冽,適宜淬劍,就結舍於此鑄劍。數年 辛苦,歐冶子終於圓了自己畢生的夢想,鑄就了鋒芒蓋世、無堅不摧而又不帶絲毫殺氣的湛盧之劍,不禁捂劍淚落。此劍可讓頭髪及鋒而逝、鐵近刃如泥,舉世無可 匹敵。傳說歐冶子煉成寶劍後,為測其性能,揮起寶劍朝巨石砍去,巨石轟然裂開。「一劍揮落巨石分」,湛盧寶劍鋒利無比,由此可見一斑。

湛盧劍後來屢易其主,到晉代為名將周處所得,後由其子孫轉贈給抗金英雄岳飛。然而自岳飛風波亭遇害後,湛盧寶劍就伴隨著岳飛那充盈在穹宇之中的浩然正氣隱去了行蹤。

千古名作蕩氣迴腸 激勵後人

相傳郭震曾講學於河北石家莊近郊的封龍山。這裡多奇山怪石,人文薈萃,風景優美。一日,郭震在山上忽聞巨響,見一石中裂出五彩雲氣,得一金琉璃玉匣,內有一把龍泉寶劍。他揮劍劈石,竟將巨石劈落一半。此情此景,郭震想到了自己的理想抱負,遂借劍言志,寫下了《古劍篇》這首詩。

時過千年之後,我們重溫這首《古劍篇》,仍能感受到作者通過歌詠龍泉寶劍來抒發自己的理想、抱負和懷才不遇的萬丈豪情。作者以寶劍的非凡冶煉、鑄鍛過程比喻自己素質超人、久經陶冶;以寶劍的形色精美比喻自己人才出眾、儀錶堂堂;再以寶劍在太平年代為君子、英雄佩用和行俠,比喻自己行為高尚、俠義;終以寶劍塵埋而夜夜氣沖,比喻自己不甘埋沒、自信才華會受到重用。全詩一氣呵成,氣勢磅礡,對於那些被壓抑在社會下層的才智之士,具有極大的鼓舞與激勵作用。

由此可見,詩歌才是文學之王,也是最精煉、最高雅的文學表達形式。真正優秀的詩歌作品,勝過萬言書!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