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7月02日訊】信用低下,是阻礙中國金融改革真正的大老虎。
一連串事件證明:信用低下造成金融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經營成本直線上升,隱含壞帳居高不下。
最近的事件是,鋼貿虛假倉單騙貸造成連環地雷陣大爆炸,青島港證明銅與鋁的虛假信用證、虛假倉單氾濫,誠實經營的企業,以及眼開眼閉的金融機構折戟其中,預測損失幾十億美元。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中國成為信用瘟疫區,部分海外現貨銅轉變了目的地,不再流向中國,中國銅市場升水較一個月前下降一半。不僅如此,《華爾街日報》報導,此事引發漣漪效應:除了金屬,國內外銀行正在重新審視其他大宗商品貸款質押物,比如鐵礦石、大豆和橡膠。這助長了市場的憂慮:任何信貸枯竭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貿易貸款違約,或迫使其他資金短缺的公司取消今年下半年的國際訂單。中國公司大宗商品經營成本大幅上升,小型貿易公司或者遭遇滅頂之災。
當然,少不了黃金,6月27日,中國國家審計署通過對25家黃金加工企業的檢查中發現,自2012年以來,這些企業虛構貿易背景,進行跨境、跨幣種循環滾動貸款,高達人民幣944億元(約合152億美元)與非法黃金融資交易有關的貸款,套取匯差和利差人民幣9億多元。
看金不是金,看銅不是銅,看鐵不是鐵,只要可以用於質押貸款的商品,在投機者眼中都成為套利工具,套入低息美元進行套匯交易,或者在國內質押套取平價貸款進入高息市場。人們有理由懷疑,貿易公司不再是貿易公司,而成為金融掮客,那麼,那些能夠得到銀行平價貸款的國有大型企業,就那麼道德高尚,能禁受得起高息的誘惑嗎?懸。
全企套利、全民套利,這是如何瘋狂的境界,許多人都成為小微企業、房地產企業、處在破產邊緣瘋狂借貸企業身上的吸血蟲,並且,毫無愧疚感。
政府需要以定向降准、向小微企業、高科技企業提供優惠貸款的方式,改變吸血鬼式的自我毀滅的金融模式。但這種做法徒勞無益,筆者早就說過,在銀行無法篩選出誠信的、經營低風險的企業之前,在銀行員工個人承擔壞帳損失之時,讓銀行員工冒險給小微企業貸款,與目前銀行的激勵機制不吻合,無異於讓銀行員工以隨時打破飯碗為代價為小微企業服務。不能建立低成本的信用篩選體制,靠央行的號召與優惠政策,結果不外乎讓銀行造出一些假數據,滿足央行的好勝心而已。
只有兩種模式解決了信息不對稱、信用風險高漲的難題,一是基於電商平臺的小貸公司,阿里小貸起碼以傳統銀行無法想像的低成本,解決了自己平台上電商的小額貸款難題;二是基於傳統小型社區性質的銀行,如臺州路橋行,通過人情社會中的大媽啄木鳥們及時發現信用危情與經營危機,解決了本區小微企業貸款信用不對稱的難題。除此之外,還沒有第三種途徑可以解決目前小微企業貸款難。
上述兩種方式邊界非常清晰,侷限也很明確,如使用自己平臺交易、擁有自己的支付系統的電商,一旦脫離交易平臺,就缺乏信用數據,所以,電商小貸不可能給平臺之外的小微企業貸款。而社區銀行範圍狹窄,為了控制信用風險,他們絕不可能大舉擴張,服務本社區之外的小微企業。因此,政府真正想要解決信用風險,最好的辦法是大力發展電商與電子支付,鼓勵各地發展自己的有特色的社區銀行。目前央行與銀監會的做法剛好想法,對電子支付等舉起了大棒。
因此,銀行只好轉而貸款給大企業,有地方政府隱性擔保的平台企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造成中國市場的全面低效化,成為中國市場化的絆腳石。
低信用、愛造假不僅讓金融有翅難飛,還形成了全球範圍的中國產品折價,政府意識到這一根本,日前,國家層面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重磅推出,根據規劃,以政務、商務、社會和司法四大領域為主體的信用體系建設方案將實現社會信用全覆蓋。個人金融信用、企業金融經營信用、金融機構共享的基礎資料庫都在擬議的過程中。
以法治樹信用,讓有信用有前景的企業有市場溢價,讓中國商品成為誠信的代名詞,中國的金融與實體經濟才有戲。
造假、謊言構筑的市場,不可能有未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