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統危危可及
在一九九九年,中國政府曾經對最大的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投入了三百多億美元的保釋金,用來消去壞帳,那一次全國銀行共"剝離"一萬四千億元不良資產。
但是,老的壞帳剛剛消去,新的壞帳又快速堆積。三年後,到二零零二年,僅四大國有銀行就新增一萬七千億元(約兩千億美元)不良資產。據<<遠東經濟評論>>報導說,中國銀行系統的呆賬總額有五千億美元,約為中國國內生產總產值(GDP)的百分之四十三。如果把國債、銀行壞帳、和城鎮職工養老金等債務加在一起,中國政府的國內外債務估計有一萬一千億美元,遠遠超過中國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
中國政府公開承認中國銀行的壞帳率大概是24%,而許多獨立的經濟學家估計是高達40% - 50%。例如,美國信用等級評定公司S& P去年六月估計,中國國有銀行呆賬比例超過總貸款的50%。按照西方國家的標準,壞帳率在5%以下算是健康的,中國銀行的壞帳率遠遠高於國際公認的承受標準,所以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金融危機早已成熟,形勢非常險峻,現在缺的就是導火線。
對於壞帳的根源,分析指出,一九九九年前的銀行壞帳多數是國有企業的不良貸款造成的,而一九九九年後的壞帳主要是由貪污腐敗造成的,而且速度極其驚人。當然,追根究底,還是中共的體制問題,中共的專制和獨裁的問題。
毫無疑問,SARS對中國經濟造成打擊,一些分析估計認為,SARS給中國經濟造成至少四千億元的損失。
出於多方壓力,中國政府正在考慮要對四大銀行再一次注入大筆保釋資金來使銀行擺脫困境。政府拿老百姓的稅款、內債、外債及外資,去填國家銀行系統的金融黑洞,這本質上是把壞帳轉嫁到國內老百姓頭上、國內私營企業頭上、外資頭上、外國債主的頭上。
*社會影響
中國銀行的壞帳實際上是中國金融系統中的「腦血栓」,現在已經非常嚴重,按照任何國際標準來衡量,中國銀行系統都已經破產,都無法「於時俱進」和「與國際接軌」了。但是因為中國銀行都是「國有」的(準確地說是「黨有」,更準確地說是中共高幹和家屬子女們所有),這樣就把銀行的危機和廣大民眾、外資、外國債主緊緊地栓在了一起。對中共來說,這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好處自然是銀行的壞帳有全體中國人民扛著,很容易用強權把危機轉嫁到國內老百姓和企業頭上(外資、外國債主自然也是受害者),依靠全體老百姓的高儲蓄率度過危機。不好之處也很明顯:中共內部貪污腐敗造成的危機,錢讓中共幹部子女私吞,全國老百姓來用自己的存款填補壞帳黑洞,並且要支付龐大的債務及其利息,顯然非常不公。
簡單的分析就不難看出,由於中國銀行的壞帳,事實上全國老百姓在銀行中的存款已經嚴重縮水。按照40%的壞帳率計算,老百姓在銀行中的存款,每一塊錢中就有四毛錢成了壞帳。政府把銀行壞帳交給資產管理公司,這些公司把壞帳賣給外國投資公司,一般的價格為每一美元壞帳是幾美分,即使按照十美分的價格來計算,四毛錢的壞帳中只能收回四分錢,因此老百姓在銀行中每一塊錢的存款,實際上只有六毛四分錢,另外的三毛六分錢已經成了壞帳消失於無形之中。如果以50%的壞帳率來計算,老百姓在銀行中每一塊錢的存款,實際上最多隻有五毛五分錢。而且政府為了"剝離"和消去壞帳,大筆舉債,那麼利息誰付呢?當然到頭來,都是老百姓來支付。另一方面,由於政府大筆舉債造成利率上升,自然給企業資金流動和週轉帶來不利。這些分析表明,中共官員的貪污腐敗已經嚴重地危害到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切身利用,老百姓的錢被中共的貪污腐敗分子偷走了。
中國政府近來高調宣傳吸引外資,就在SARS猖獗的時候還在宣傳「中國是安全的」,這不僅是中共一貫的粉飾太平的做法,而且隱含中共的真正目的:中國急需外資來度過目前的銀行危機,填補金融黑洞。大量的外資確實起到了緩解銀行壞帳危機的作用,只不過外資是被蒙在鼓裡的,或者貪婪使得許多人失去理性分析的能力。
中共以前的各種危機都靠掩蓋、信息封鎖和鐵腕手段得以解決。面對新的銀行危機中共還會沿襲以前的做法,走以前的老路。中共近來的嚴打和對新聞媒體的進一步打壓和封鎖就是明顯的例證,許多人希望中共能從SARS中吸取教訓,對信息封鎖和壟斷進行鬆綁,這都只是奢望。
不過面對新的政治、經濟、社會及國際環境,中共老一套手法能不能奏效,目前還不好說。從許多零散的信息中,似乎中共已經做好了對付可能出來的最壞情況的打算:一旦銀行危機失控造成社會混亂,軍隊立即進行暴力鎮壓。
中國銀行的危機是真實的,而且是非常嚴重的,還會越來越嚴重。解決中國銀行危機的根本辦法是解決中國體制和中共內部的嚴重問題,只要中共固守一黨專制不放,反貪、反腐都無法深入下去,中國的制度問題也無法解決,中國也只能在危機中惡性循環,直到爆發。
*政治影響
面對銀行系統的危機,中共高層顯然十分震驚和恐慌,據媒體稱,總理溫家寶親自抓這件事。近來,銀行系統的貪污和壞帳問題也加重中共內部的政治和權力鬥爭。
二零零三年七月八日(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龍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