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原戰國時期威力驚人的半自動武器(組圖)
「諸葛連弩」現身殺傷力驚人
作為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智慧化身,諸葛亮一生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比如他的三大發明——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和八陣圖。傳說這把弩威力無比,殺傷力極大,瞬間能連發十箭。如此神奇的兵器到哪去找?它真的在歷史上出現過嗎?
東漢末年中原大地狼煙四起,魏,蜀,吳三國鼎立,公元234年漢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臨終前諸葛亮對姜維面授機宜:我平生所學,已著兵書二十四篇,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我遍觀諸將,唯汝可傳,且要用心研讀啊。據 說諸葛亮臨終前留下的兵書中就有製作十連弩的詳細介紹,姜維據此製作了十連弩並用在戰場上,所到之處敵軍聞風喪膽,甚至不戰則降。
公元263年威力驚人的諸葛連弩沒能改變蜀國滅亡的命運,這件神器也隨之銷聲匿跡,成為了歷史的謎案。
有關弩的最早文字記載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國因為擁有強大的弓弩隊而讓六國膽寒。但是強弩也有它的缺點,上弦比較費力耗時,發射速度慢。因而秦軍往往將弩手編為三組:第一組瞄準射擊;第二組張弦後處於待發狀態;第三組上弦。當第一組射擊完畢,就退為第三組,第二組則進為第一組,第三組進為第二組,如此循環不斷,以保持射擊的連續性。也許正是因為傳統弩機的進攻效率低才讓諸葛亮產生了發明連弩的念頭。
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在《三國誌》和《魏氏春秋》中的記載只有二十二個字: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從字面可以理解成:這是一把可以隨意增減箭支發射數量的弩,在戰場上是主力武器,鐵質箭頭,箭長8寸左右,根據三國時期度量衡換算,1寸約合現在的2.3厘米,那麼整枝箭大概長度是18厘米左右,一次能發射10箭。
但是遺憾的是,諸葛亮的連弩只有文獻記載,沒有形象的東西。
關於諸葛連弩的寥寥數語引發了人們一千多年的猜測和遐想,甚至有人認為諸葛亮發明的連弩可以十箭齊發,堪稱最早的半自動武器,甚至對中國古兵器有相當研究經驗的李斌博士都在懷疑,如此先進的兵器會出現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嗎?
滄州連弩現身
記者從軍博李斌博士那裡得到了一個最新消息,河北滄州一個姓吳的民間工藝師手裡有一隻祖上傳下來的連弩,他懷疑這就是1700年前諸葛亮設計的連弩,記者決定碰碰運氣,到現場探探虛實。
滄州連弩
吳師傅從內屋的閣樓上為記者拿下來了那支祖傳連弩。據吳師傅說,這把連弩是家傳的諸葛連弩,是老姥爺自己做的,那時候用來看家護院,距今有一百多年了。吳師傅那個時候也不知道它叫諸葛連弩,小時候和表弟經常玩,因為上面有一個箭盒,就取了一個名字叫盒子箭。
由於年久失修,這把上百年的連弩已經不能發射,吳師傅決定按照祖傳連弩原樣複製一把,驗證一下它的威力。從外觀上看, 箭盒一次可以裝十隻箭,盒裡的箭是靠自重落下來,但在發射時不用豎起箭盒,這樣就節省了不少的時間。 吳師傅採用了竹製的加強弓,弓的張力很大,單靠手的力量是無法上弦的。他沿用了祖傳的連桿頂弦裝置,向前推動連桿,弩身就掛上了弦,而且很輕鬆就能把連桿拉到底,弦也就被連桿頂出了。就是這個看似簡單卻又非常實用的連桿頂弦裝置,實現了連弩的速射威力。
根據古文記載,「以鐵為矢,矢長八寸。」吳師傅自製了鑄鐵箭頭,根據三國時期度量衡換算,1寸約合2.3厘米,整枝箭的長度定在了18厘米。 短短的10秒鐘時間,10只箭都順暢地射了出去。除幾隻箭箭桿和箭頭分離外,10支箭有8支上靶。而且讓第一次接觸連弩的記者操作,發射十支箭也只用了12秒而已。這樣的速度,確實比傳統弩效率高了很多。在隨後的射程測試中,連射十支箭平均射程也在70米以上。
吳師傅家祖傳的連弩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而且它的箭匣和發射機關的設計有獨到之處。難道在民間被稱為盒子箭的十發連弩,就是失傳千年的諸葛連弩?但是令記者沒有想到的是,軍博的李博士卻說吳師傅家祖傳的連弩,其實和諸葛亮沒有任何關係。它的基本結構和軍博收藏多年的明代連弩完全一樣。
李博士說,在明代巨著《天工開物》和《武備志》中對連弩箭盒的形狀,發射原理都有詳細的描述。這就是滄州吳師傅祖輩製造盒子箭的理論依據。而且在全國範圍內類似的復原作品也不在少數,追溯其根源,也只能定在明代。就連吳師傅嘗試製作的三箭齊發弩,都可以在明代兵器譜中找到它的大名——「克敵弩」。
要說明代的連弩就是諸葛連弩,這恐怕難以服眾。這也是軍博為什麼要費盡心機尋找諸葛連弩的主要原因,接下來到哪找?又該怎麼找?此時我們的記者腦中突然閃過一個想法,如果三國之後沒有任何記載的話,那三國之前呢?會不會諸葛亮是借鑒了三國之前出現過的某樣連射兵器而發明的連弩呢?三國之前有沒有連發武器呢?記者順著這個線索在浩如煙海的各種文獻資料中尋找,沒想到,還真發現了關鍵線索!
荊州連弩現身
記者配合軍博李斌博士,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失傳的諸葛連弩,然而目前國內所有復原的連弩,均被定為明式武器,晚於三國時期1000多年。記者決定換一個思路尋找,沒想到一位軍事愛好者在網路上的留言,給大家帶來了新的希望。據這位網友說,湖北省荊州博物館內存放著一把20多年前出土的連弩,當年還有軍事專家稱,它就是半自動步槍的鼻祖!
1986年湖北荊州博物館陳躍鈞作為考古隊隊長,負責對江陵縣秦家嘴古墓群47號楚墓的考古挖掘。那是座只有一槨一棺的小墓,與眾多陪葬品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保存完好的盒子。
陳老打開盒子,發現裡面放著一件他從來沒見過的東西,那是一件長28厘米,寬17厘米,厚5厘米的木製品,由於時間過於久遠,木頭已經碳化,通體烏黑。在它旁邊放著一支箭簇,箭簇很短。讓陳老沒有想到的是,這塊黑色的木頭裡竟然還裝著數量可觀的箭簇,盒裡有十九支箭,盒外一支,一共二十支箭。
陳老經過反覆研究,開始懷疑它可能是一把弩,並且根據木質弩身上的兩個洞推斷,也許這是一把能夠一次發射兩隻箭的弩。然而讓專家們琢磨不透的是,出土的盒子裡並沒有發現弩弓和弦,只有一個長約七厘米的月牙形小木塊,這小木塊是又幹什麼用的?難道它就是這把弩的弓嗎?
如果說它確實是一把弩,為什麼沒有弓呢?而且出土時也沒有發現弓弦。沒有弓的弩怎能將箭射出去呢?更令陳老不解的是,這隻弩甚至連發射的扳機也沒有。沒有扳機又如何發射的呢?陳老說,拉弓一次可以放兩支箭。
說起來容易,但是當時在場的記者理解起來就太難了,因為博物館陳列的這把連弩是國家一級文物,連弩裡面的青銅機關都已經被撤走,保存在庫房裡。10多年前陳老曾經做過一個演示模型,但早已不知去向。現在留給記者的只有一張測繪圖和陳老簡單的口述。
能不能參照測繪圖再復原一把雙矢並射連發弩呢?記者馬上想到了一個人,他就是滄州的吳師傅,單靠記者手中這有限的資料,這把2000多年前的神弩能再現江湖嗎?
滄州吳師傅出自木雕世家,20多歲就成了滄州一帶小有名氣的工藝師,他研究連弩已有多年。參照圖紙加工木製構件對小吳來說是輕車熟路,但是當他看了有關雙矢並射連發弩的資料以後,還是對於連弩的發射機關產生了疑惑。
這把沒有弓的弩是怎樣連續發射的?在整個弩身內只有牙和旋刀兩個銅製機關。這讓吳師傅犯了難。因為弩一般都是有扳機的,而從這個弩的圖裡沒有看出發射結構。
據《吳越春秋》記載,弩最早發明於春秋晚期的楚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弩是在戰國初期。弩源於弓箭但又不同於弓箭。弩的最大特點是在弩臂的後端安裝了一個簡單的發射控制裝置——弩機,可這把出土的連弩卻沒有扳機,從測繪的草圖上可以看出雙矢並射連發弩只有兩個銅件,牙和懸刀,都被安裝到了活動木臂上,它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吳師傅經過反覆的推敲終於摸清了其中的奧秘。
把活動木臂往前推,當牙碰到懸桿的時候就會直立,懸刀的尾部由於重力的原因下落,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自動的把弦掛上。活動木臂往會拽的時候,懸刀又被抬起,然後又一次發射。
解決了發射問題,剩下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弓了,荊州博物館的陳老認為七寸長的月牙木塊就是弩的弓。吳師傅並不認同陳老的觀點,單靠一塊沒有彈性的小木塊箭能發射出去嗎?
李博士和吳師傅都認為沒有弓就不能成為弩。
明代《考工記》中說,「桿也者,以為遠也」,意思是說,用來作弓的材料,要有一定的變形蓄能能力,才能把箭射的遠。
吳師傅用竹子做了一張弓,這樣一來從外形看它就更像是一把弩了。傳統弩機靠手上弦,弦就被牙鉤住了,扣動扳機,旋刀觸發牙,鉤在牙上的弦就被釋放了出去。
而這把戰國連弩,活動木臂取代了扳機,牙和旋刀被裝到了活動木臂上,在一推一拉間就能完成勾弦、拉弦、發射、再勾弦的全過程,極為省時。看似簡單的兩個銅片之間卻有著超乎想像的精密配合。稍有偏差不是牙鉤不上弦,就是弦釋放不出去。
在經過了上百次的修整調試後,吳師傅終於讓我們看到了這把世界上最早的半自動武器的完整發射過程。
推動木臂,牙就咬住了弦桿,拉動木臂到達最大位置時,弦刀推倒牙,弦就被釋放了出去,再次推動木臂,牙又咬住了弦,反覆推拉木臂,就達到了連射的效果。
怕您沒看明白,我再給您比劃比劃。我這麼一推木臂,聽!吧嗒!一聲金屬聲,這說明牙已經咬住了弦桿,我現在拉動木臂,拉到頭時,弦刀碰倒了牙,這箭就被射了出去。就這麼推推拉拉,一對兒一對兒的箭就被射了出去。細心的觀眾一定已經注意到了這個,這就是與連弩一同發現的那個小木條,這個小木條絕對不是多餘的,吳師傅發現每當連續射擊時,需要反覆拉動活動木臂,手腕極易產生疲勞,如果在活動木臂尾段的圓孔中拴上一根牛皮繩和小木塊連接起來,操作起來會非常的方便。在看到這,大家一定想知道它的威力如何,我們請吳師傅來給咱們拉弓射箭,看看著兩千多年前的半自動武器到底威力如何。
威力驚人
試射就在吳師傅家後院開始了。
一隻在地下沉睡了2300多年的楚國雙矢並射連發弩,終於在吳師傅手裡復活了,配上一張小巧玲瓏的弓,古樸的連弩更顯露出了一股殺氣。吳師傅專門為連弩設計了銅質三棱竹竿箭,發射時將20只箭依次從箭匣上的圓孔中裝入箭匣,拉動活動木臂,勾弦,拉弦,射擊一氣喝成,當箭道中的兩隻箭同時發射出去後,箭匣裡的箭自動落槽,周而復之,實現了連續射擊。別看這隻連弩通長不過30厘米,但是它的殺傷半徑竟然可以達到十幾米,不愧為一件高效小型的速射武器。
民間傳說是諸葛亮發明瞭中國的第一把十箭連發弩,楚國雙矢並射連發弩的出土和復原成功,終於揭開了困惑人們千年的歷史謎案。其實早在2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明瞭一弩二十矢連發的秘密武器,它外形獨特,設計巧妙,堪稱中國第一神弩。相比之下民間所有仿造的明代諸葛亮連弩也就只能甘拜下風了。我們不妨大膽設想,如此先進的戰國連發速射半自動武器,是否會被幾百年後諸葛丞相所借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