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從何而來,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爹娘給的。但在很久以前,古人是沒有「鼻」字的。表示「鼻子」的字竟然是自己的「自」。
在像形文字中,在甲骨文、金文的考證中,古今專家公認「自」字就是一個畫出來的鼻子。事實證明,「自」字原來就當「鼻」字用。
現在我們用手勢說話時,在表示「我」的意思時,還常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古人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鼻子講解的「自」字逐漸有了代詞「我」的意思。所以在古代,「自」字既是「鼻子」又是「我」。
這樣用起來,既不方便又有點亂,人們便在「自」字的下面加個「畀」字,表示「鼻子」。與「自我」的「自」字有了區別。《說文》中說:「自,鼻也。」又說:「自,讀若鼻。」由此可見,「自」「鼻」兩字,雖然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有了分工,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讀音仍然相同。
「鼻」,是會意字,從自,從畀。畀,又兼作聲符。「自」是「鼻」的形符,義為「基準點」。「畀」字從田從丌,「田」是間隔有序的田塊,「丌」讀「基」,是「基礎」、「底座」的意思。古人把人體看成一個小宇宙,「鼻子」就是人身上的基準點,也叫「夏至點」,是正中心的意思。
「鼻」字從出生之日起,除了「嗅覺」及「呼吸」的本意外,又還原成了「自」字,繁衍出了「自從」「自始至終」等詞語,也賦予了「開始」、「創始」之意。
《說文》曰:「鼻,主臭者也。」《荀子·榮辱》亦曰:「鼻辨芬芳腥臊。」這裡的「鼻」都是指「嗅覺」。《老子》說:「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還有《白虎通》中:「鼻,出入氣,高而有竅。又鼻者,肺之使。」這裡的「鼻」當「呼吸」講。「呼吸」也好,「嗅覺」也罷,這都是鼻子的本職和本義。
《方言十三》記載:「鼻,始也。獸之初生謂之鼻,梁益之間謂鼻為初,或謂之祖。」《漢·揚雄傳》也記載:「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汾隅。」這兩段話中,「鼻」是第一、開始、創始之意。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鼻祖」。這是「鼻」字的引申之義。正如《說文解字》中說的「今俗以始生子為鼻子」。
「鼻」字來源於「自我」,又回歸「自我」,還跳出了「鼻」字單一所指的圈子,有了引申之意。可見漢語言文字是變化多端、博大精深的。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