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語文教育扼殺了漢字文化

【看中國2014年04月15日訊】這年頭出版的書,能讓人拿在手中摩挲把玩的,越來越少,《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肯定算一本。此書為晚清劉樹屏主編,1901年初版,是當年民國小學堂的通行教材。新版的《澄衷字課》影印線裝,最大程度重現了原書的氣息、風貌,實為出版者一大善舉。

翻開《澄衷字課》,對「書卷氣」三字體味尤深。從那典雅疏朗的版式,從那秀美遒勁的字形,從那帶有書者體溫的點橫撇捺,你都能體會中國人對文字的敬畏與虔誠。書中影印文字,為唐駝所寫。過去聽過唐駝的傳奇,說他寫字過勤,把背都寫駝了,遂改名唐駝。因他為上海澄衷學堂,繕寫了這課本中的3000多字正楷,「唐體」名噪一時。

這種帶有書法印跡的開蒙課本,對當下小學教育是一種啟示。漢字本身就是一門書寫藝術,如何讓孩子在課堂上,感受漢字造形之美,尤其重要。漢字本身就像一幅構圖精巧的圖畫,書寫者能讓一筆一劃暗含氣脈,讓漢字隨氣脈流動。如孩子在識字同時,能感受到筆是如何在「意」的驅動下,構成一個整體的漢字,更能真切地體會到漢字因書寫帶來的藝術魔力。隨著電腦普及,孩子們在未來接觸書法或書寫漢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如在開蒙階段,就學會品味漢字的書寫之美,實屬事半功倍的功德之舉。

當然值得把玩的,不只是裝幀和唐駝的字,而是書中對漢字的釋意。明代于謙寫過《觀書》一詩,我覺得其中四句,最適合表達我讀此書的感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一本識字課本,能讓人感到「相親」與「胸次全無一點塵」,著實不易。我們知道,中國文化是「以字為本」的,所謂一字千金、一字之師,都暗含此意。所以如何認知每個漢字,如何析形解義,都意味著你對中國文化意蘊的理解。如果細細品味,每個漢字除它指稱的含義外,還有它獨特的內涵,《澄衷字課》對漢字的釋讀,並非刻板簡單的定義,而是吸收了《說文解字》等書的精華,擇善而從,析論簡明通透,不僅展示漢字中的文化韻味,也彰顯了每個漢字的份量。

如《澄衷字課》對「政」的闡述,「音正,所以正人者曰政」,又釋「政者正也。正國者曰國政,正家者曰家政。引申之凡上所施於下者,皆謂之政。故雖弊政虐政,亦以政稱」。不只解釋了「政」字的源頭,也暗含了編者對政治的認知。再如「議」字的解釋也非常精彩:「謂欲事合於義,必群相論議也。因引申為風議諫議之議。今中國有事上聞,輒歸部奏;泰西各國則歸上下議院公議」,「合於義」三字點出了議之本質,同時還論及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給教師的釋讀空間很大。

這種充滿文化意味的釋讀,在《澄衷字課》中比比皆是。這與澄衷學堂當年倡導的「性靈說」有關,他們認為:「訓蒙以開發性靈為第一義。教者瞭然於口,聽者自瞭然於心」,所以「不必過事束縛,以窒性靈」。所以我們看到,它對大量漢字的釋讀,既汲取了傳統文化的智慧,也有對現代思潮的展現。漢字釋讀本身,就肩負了新舊傳承的文化目的。以這樣的教材啟蒙,確實能達到伸張心靈自由、培養社會倫理、涵養人格精神的目的。

雖說不能把胡適等人的文化成就,歸於開蒙的課本,但以這種方式開蒙,顯然對把握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大有益處。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漢字可以說就是中國文化的源頭,要想渠水清澈,顯然需要這樣的源頭活水。在古人眼中,漢字不只是語言的工具和符號這麼簡單,而是一個個活著的生靈,有陰陽雌雄之分,攜帶著祖先與萬物的智慧。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表明漢字誕生之初,就是一個能與天地萬物溝通的感應空間。古時的人們會在謠讖、測字中,用字形離合來判斷未來與天意,求吉避凶。人人都敬惜字紙,認為若亂丟字紙,會褻瀆字神,不僅有惜字塚,更有慈善性質的惜字會,專門收焚字紙。

我們常說要重現漢語之美,如何認知漢字,可以說是第一課。漢字不只是簡單的像形文字,更是一種表意文字。它點畫成文,合文為字,結構靈活,其中既有大量歷史和文化信息的積澱,也對天地萬物和生命的哲思。漢字構成本身,便蘊含了先祖對文化經驗和信息的綜合與處理,有對事物直觀的描摹,也有對很多抽象概念的感知,用聯想、象徵、比喻等多種方式,對事物進行觀察與思考。所以中國會有「小學」傳統,把文字、音韻和訓詁之學作為學問的根基。曾國潘說「讀書以訓詁為主」,就是指要認知漢字中的文化信息。

漢字能存在三千年之久,而且伴隨文化進程的發展而成長,還因為在漢字背後,有一個龐大的文化和哲學基礎。它相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它相信陰陽相生、虛實互補、物我兩忘。漢字就像一群有聲有色的生命,在人們的精神世界活著,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色彩與個性,就像圖騰一樣,讓人們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密碼。從鷹擊長空到魚翔淺底,從迅雷驚電到落花飛雪,這些滿溢生命動感的事物,在漢字中都只是用簡單的線條,就形神皆備地被展現出來了。你只有暢遊其間,才能感受到它無限的意蘊,如同一個自成體系的小宇宙。

有著這種深厚文化意蘊的漢字,在今天的語文教育中,只被視為一種工具,等於扼殺了漢字文化。好在有了這本一百多前的《澄衷字課》,重新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對於文字啟蒙的重視。很顯然,如何在兒童的啟蒙階段,把漢字所蘊涵的歷史與文化信息傳達給他們,是我們的語文教育者要真正思考的事。如果漢字的教育,仍是與中國文化和哲學的源頭是隔絕的,那麼想要重現漢語之美,也只能是一個空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葉匡政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