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19日訊】市場原以為落空的單獨二胎政策,在三中全會《決定》內一錘定音,以後夫婦任何一方是獨生子女便可生二胎,打破實行多年的一孩政策,對社會、教育、醫療、經濟多個層面的政策轉變,影響既深且遠。市場反應向來非常即時,昨日跟二胎政策放寬相關的嬰兒奶粉、紙尿褲、嬰兒用品及護理股份,頓成資金追逐對象。股價是股民的「投票機」,市場對此政策反應睇法正面與否,不言而喻。
內地實行多時的一孩政策,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控制人口過分膨脹的產物。到八十年代,出生率已由七十年代的百分之三點三驟降至一點八,政策效應立竿見影,而二○一○年的出生率再降至百分之一點二,人口結構變化直接牽動中國的經濟發展。
大量廉價勞動力是中國經濟起飛的最大原動力,去年國民生產總值規模達八點二七七萬億美元,足足是三十年前的四十倍,成為近代經濟神話。不過,隨著外資減少流入,勞動人口下降,經濟增長逐步放緩,神話頗有「強弩之末」的味道。面對人口紅利結束,去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三百四十五萬,要如何延續增長,遂成為未來經濟走向的最重要課題。
二胎政策完全是衝著人口紅利而來,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比例下降的方法。中國目前人口年齡的中值為三十四歲,遠低過日本的四十五歲,若政策依舊,一切不變,二○五○年的年齡中值便有機會升至四十六歲,追上被喻為老人國的日本,政策放寬刻不容緩。按最新估算,單獨二胎啟動,將有二千萬獨生子女受惠,人口出生高峰有望持續到二○二○年,新增新生嬰兒數量達一千萬以上,年均額外出生一百五十萬人,未來將成為勞動力的生力軍。
人口紅利之外,政策可進一步拉動產前的安胎保健、產後的嬰兒所需,到兒童成長階段及未來住房、交通、教育等其他衍生需求,都有利於推動經濟。可是,這個令市場欣喜的政策,是否百利而無一害?經濟學上一直認定,推動經濟增長有三大要素,分別是勞動力、資本及全要素生產率(TFP),全要素生產率是量度生產活動在一段時間內的效率,往往是科技進步的指標,成熟國家如美國靠的就是科技、創新,TFP在經濟增長中佔重要席位。
一般新興國家科技落後,惟有依靠較低層次的勞動力,出賣勞力賺取外匯。中國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規模僅次美國,說到增長要素,竟然跟其他經濟剛起步的新興國家無異,更重要的是當這股人口紅利繼續擔當經濟增長主角時,要推動科技創新的迫切性相形降低,扼殺經濟增長中更具價值的內涵,無助於縮窄跟成熟經濟體的差距。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