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個大陸移民在溫哥華的生活

 2013-09-09 0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9月09日訊】溫哥華漫長的雨季又到了,連綿的陰雨使一切看起來都是陰鬱的,也包括心情。這個雨季對我來說格外不同,加拿大疲軟的經濟導致我所在的公司倒閉,而找到一個新工作也變得如此之難。我只好呆在家裡,等待下一次機會。靜下心來之後,移民加拿大後的一幕幕又展現在腦海中,經歷過的一些事,接觸過的一些人都變得格外鮮明。既然無事,不如把這個經歷寫出來,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初登陸溫哥華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很長時間也沒有找到一種歸屬感,我雖然生活於此,但感覺它仍然離我很遠,它不屬於我。直到一天傍晚,我駕車行駛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裡,上沒有一個行人,天空下著濛濛細雨,兩邊的樹木蒼翠欲滴,遠處的雪山格外清晰。突然間,這個景像似乎喚起了我最深處的記憶,一切都顯得那麼熟悉,就像是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一種最深沉的傷感從心底泛起,像被一隻手抓住了心頭那塊最軟的肉……從此以後,我不再把自己當成是一個過客,我試著去觀察、去體驗、去感受。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這不是一個長篇小說,而是一系列的人和故事,用一個普通大陸移民的視角把溫哥華社會的各個層面展現在大家面前。有些是你瞭解的,有些恐怕你沒有經歷過,權當飯後的一個消遣吧。在太平洋的那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這樣的生活著。

從Burnaby圖書館說開去

加拿大的各大城市都有比較完善的公共圖書館系統,公民、永久居民及持合法簽證的人都可以辦理圖書借閱證。圖書館規模大小不一,但一般來講,環境、地理位置都比較優越。一些規模較大的圖書館館藏豐富,除有數量眾多的圖書外,還有雜誌、報紙、音像資料。辦理圖書證和借閱圖書都是免費的,唯一的要求就是保護好藏品並按期歸還。圖書館還設有學習區、閱覽區,設施完善,尤其是學習區被分割成一個個的小隔間,並配有插座及上網插頭,可以自帶筆記本電腦上網,對於想學習又苦於沒有良好環境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每天都到Burnaby圖書館學習。Burnaby圖書館位於大溫哥華地區Burnaby市的中心,交通便利,環境十分優越。更有一個原因,就是它靠近我租住的房子,步行就可以到達。但是去了一段時間之後,我便沒法堅持下去了,因為實在沒法適應如此嘈雜的環境,如果比我家裡都吵鬧的話,我又何必費力去那裡學習。本來是一個公共的學習場所,卻近乎成了一個娛樂場所,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但我同時又不無傷感的說,這種情況主要歸咎於我的同胞──形形色色的華人。請注意,我用的詞是「主要」,不是全部,我不敢確定這比例,但絕對在80%以上。

首先,在圖書館門口的草坪上有一群華人中老年婦女(數量在10-20以上),每天早上都旁若無人的在那跳健身操(有時候好像也扭大秧歌)。鍛練身體沒有錯,卻也不至於把錄音機開到120分貝吧,刺耳的中國民歌響徹整個圖書館及周圍地區。從幾點鐘開始我不知道,我每天9點鐘到圖書館,她們要直到10點鐘左右能結束。很多西人都駐足觀看,驚為天人。我估計他們從來都沒去過中國,沒見過這陣勢。

每天圖書館開門不久,一樓的報刊、雜誌閱覽區就變成了青年婦女看孩子的場所,不幸的是大部分還是華人。你也許會問,你怎麼知道就不是日本人,韓國人。我只能說,更為不幸的是她們一般都說普通話或廣東話。孩子吵鬧聲,訓斥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有時候工作人員會出面勸說一下,但這無濟於事。一是人數眾多,二是沒有什麼嚴厲的處罰措施,她們一點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上述兩類人如果有時候不在,那也面臨第三個嚴峻挑戰。每天都有數量眾多的華人小留學生在圖書館的學習區打網路遊戲(前面我提到過,圖書館有免費的網路接入系統)。一般情況下,他們都具有良好的整體協作精神,一個個嚴肅認真的探討作戰方案。我熟悉的語言再一次在耳邊迴響。

有時候,電話鈴聲響起,不出意外的就是這面有人答到:餵,請講!#$%。。。。。。但比起前面的幾種情況,這似乎都不值得一提。最後,我發現我實在沒有辦法,我服了,再不去了,行不?

後來和我房東(幾十年的老移民)提起這個事,他告訴我:在很久以前這種情況是無法想像的,但隨著華人的不斷湧入,現在越來越嚴重。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現在很少有西人再去Burnaby圖書館了。回想起來確實如此。他們恐怕也和我一樣──服了。這就是經濟學中劣幣驅逐良幣理論在生活中的又一具體體現。但讓我比較傷感的是──造成這種現象的為什麼是我的同胞?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就想過,這個題材十分敏感,很多人不管你出於什麼目的寫這種文章,都會毫不猶豫的給你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我想我只能這樣解釋,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優點和缺點,有高素質和低素質的人。華人、西人、印度人、日本人、東歐人、東南亞人都不例外,這是符合辯證法精神的。我在酒吧打工期間,見到了形形色色、不同種族的人。請相信我,有些西人素質低劣到令人無法想像的程度,如果有的朋友感興趣我可以專門寫一篇有關這方面的文章。我想探討的只是一個比例的問題,如果一種性格在一類人身上比較突出,或者說這個民族有很高比例的人都具有這一特點,是不是可以把這看成是一種民族性。探討這方面的著作比較早的有林語堂先生的《吾國吾民》,近一些的有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我決沒有和這些大家比肩的意思,只是想就我在海外所見到的一些現象,加以探討。也許你只有離開了這個群體才能更好的觀察。我在國內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從民族性這個角度來反省自己及整個民族。來到加拿大之後,我發現了很多原來所忽視的東西,而且這些特點如此鮮明。在這篇文章裡我想討論的是不好的一面,也就是常說的劣根性。好的一面我在這裡就不說了,表揚與自我表揚不是我這篇文章的主題。想聽拜年的話,你就別看了。

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不遵守規章制度,缺乏公德心

我想我這樣說或許更符合實際情況,不遵守規章制度,缺乏公德心絕不僅僅限於華人,但華人的比例高的驚人。這一邏輯適用於我以下的所有觀點。

在加拿大有一種沒有紅綠燈的十字口,叫做四方停車,也就是說無論哪個方向的來車在十字口前都必須停定,然後根據先來先走的原則,繼續行駛。可是總有些右轉的車,從停止的車輛旁插到最前邊右轉,不管前面有多少輛車在按秩序等待。不出意外的話,這類不遵守秩序的人有兩種面孔──華人和印度人,客觀的說印度人的比例絕不低於華人。華人的這種不遵守秩序的開車風格,直接導致了Richmond市(大溫地區華人比例最高的城市)的交通狀況在整個大溫地區是最混亂的。

在美國、加拿大排隊似乎同唿吸一樣正常,只要有需要,大家都會自發的去排隊,很難見到有人插隊。而我的一些同胞卻似乎對插隊情有獨鍾。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我見過的插隊的人都是華人。在一些大的交通中轉站,尤其是上、下班的時間,等車的隊伍會排很長。有一次我就在這樣的車站倒車,只見一個40歲左右的華人婦女,逕直跑到隊伍的前面,先是假裝看站牌,看了足有10分鐘。等到公交車到站之後,大家開始按順序上車,她又開始用具有濃重中國口音的英語假裝詢問司機。突然她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飛到了車上,飄然落座,目不斜視,整個動作一氣呵成,難度係數250。整個隊伍目瞪口呆,幾秒鐘之後大家才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我後面的西人小夥恨恨的說:What a bitch!在敬佩這乾淨利落的同時,我更佩服這種心裏素質。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障礙,絕對不可能做到這樣視眾生於無物,「雖千萬人,吾往矣。」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人至賤則無敵」。類似的情況以後還碰到過幾回,但沒有讓我失望,都是,都是華人。

二、熱衷於內鬥,互相拆臺

中國人的內鬥恐怕世界聞名,而且這種良好的傳統也被完整的帶到了海外。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內鬥,華人似乎永遠不知道團結為何物。有個朋友在一家大型的會計師事務所上班,經過幾年的拚搏做到了部門主管的位置。部門主管有權招收自己部門的員工,有機會他就招聘了一個華人。過了一段時間他被叫到老闆的辦公室,告知他被解雇了。他非常震驚,也毫無頭緒,問老闆為什麼。老闆只是說了一些表面上的理由:什麼你已經不適合這個工作了,和其他人相處不融洽了,其他的合夥人對他評價不高等等。他除了離開,毫無辦法。後來其他的部門經理告訴他真實的原因:那個他招來的員工,到老闆那告他的狀,說他在國內大學期間有作弊行為,被學校處分過。西人老闆尤其是會計師事務所的負責人,對員工的這方面要求非常高,誠信永遠是第一位的。雖然這是徹底的謠言,但是老闆寧願相信,因為他認為:告發你的人也是華人,而且是你招收進來的,他所說的肯定是真的。並且老闆也無法調查,因為他的大學是在國內讀的。無言已對,我想他有生之年再有機會招收員工的話,是絕對不會再招華人了。血淚教訓啊。

這種情況絕不罕見,程度不同罷了。我在打工的時候,最能算計我的就是我的同胞。

這種情況導致的一個最明顯的結果就是,一些薪水較高,條件較好,不需要較強專業背景的工作都被其他族裔的人佔據了,鮮有華人面孔。例如出租車、建築業、通信公司、保安行業,印度人的比例高的驚人。溫哥華的華人,除了不工作的(大奶、二奶、留學生),打LABOR工都集中在餐館、倉庫、菜市場、豆腐廠、海鮮廠,干最辛苦的活,拿最低的工資。連打掃衛生都輪不上,打掃衛生的大部分是菲律賓人。少數靠自己奮鬥找到專業工作的,一般都是男的搞計算機,女的做會計。

三、缺乏社會責任感,對集體事務漠不關心

美國和加拿大的永久居民一旦加入國籍之後,就有權利參加選舉。而且政府鼓勵每一個具有選舉權的公民行使你自己的權利,同時也是盡一份義務。隨著移民數量的增加,各個族裔也逐漸成了各種政治力量爭取的目標。而且執政者會在取得權利之後進行利益分配的時候,進行適當的傾斜,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但具有相當數量的華人,無論怎麼遊說,也不去投票,拒絕行使自己的權利。慢慢的,很多地方華人群體就被忽視了,因為無論怎麼做工作都不會成為他們取得政治地位的因素,那還不如把資源投入到其他方面去。顯而易見,在利益分配時,華人群體也同樣被忽視了。在北美,華人始終沒有形成和人數相匹配的政治力量,也就很少有利於華人的政策出臺,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

以上是從大的方面說,還有一種情形也能反映這種情況。在加拿大車禍目擊者是有義務自發的協助調查並作證的。但華人自掃門前雪的心理,導致很少有華人去主動協助調查,看見車禍跑的比肇事車輛還快,生怕惹上一點點麻煩。久而久之,西人也不缺心眼兒,只要發現車禍的車主是華人,馬上開車走人。社會是以交換為原則的,說白了就是沒有一廂情願的事,你不肯為別人出力,誰替你出力?

四、只看重眼前利益,目光短淺

在加拿大的各大型商場(更類似於國內的步行街)都有Food Court,就是各類小型快餐店集中到一起,方便消費者用餐。由於加拿大是個多元化的國家,所以快餐店的種類十分豐富,當然中餐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有一次一個Food Court開了一家中國北方風味的快餐店,十分難得。我和我妻在這家店開業後沒多久就去嘗試了一下,味道十分不錯,很地道。但加拿大的中國移民還是以南方人為主,所以生意似乎挺冷清。過了不久我們第二次去,點了炒麵,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生意不好還是其他原因,麵條已經酸了,肉也發臭了,我們才吃了幾口,回家就拉了一天的肚子。我沒有去找老闆要求更換或退掉,也沒有和他爭論,但這不等於我們傻。我們的選擇是再也不去了,而且我相信我的朋友也不會去了。

說句心裏話,我很難理解這種人。你難道以為你省下一盤麵條幾塊肉就佔了多大便宜嗎?你失掉了多少客戶?溫哥華的華人市場就這麼大,而且針對中國北方人的群體就更小,爭取的就是回頭客。這畢竟不同於在國內火車站邊上開飯店,不擔心客源,宰一個算一個。如果是我的生意,我肯定對待客戶都像我的親人一樣,這可是我的衣食父母啊。我在西人的快餐店、酒吧打過工,他們對食品質量的要求和華人餐館絕對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提供變質的食物是無法想像的事情。你甚至可以以食物不符合你的口味要求更換,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一般老闆也都欣然滿足客戶的要求。

不出所料,給我們變質麵條的餐館不久就倒閉了,把別人當傻子的人,往往自己就是傻子。但我相信,這個老闆絕對不會吸取什麼教訓,他將永遠陷在開張──倒閉的循環中。

韓國人印象

大溫哥華地區有很多個市,類似於國內城市中的區。溫哥華也是其中的一個市,是大溫地區最早開發的部分,現在仍然是整個大溫地區的中心。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加,有些新興城市逐漸發展壯大。例如裡士滿市、高貴林市、索裡市等等。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一些人口眾多的族裔都有自己喜歡的聚居城市,中國香港、廣東人喜歡居住在裡士滿市,中國大陸移民偏好伯那比,印度人一般會去索裡市,而韓國人在伯那比市的比較多。我就住在伯那比,所以也就有機會近距離的觀察在加拿大的韓國人。

我從小生活在中國北方,而且是中國朝鮮族最多的省份。我的同學朋友中有很多朝鮮族人,相處的十分融洽,從來沒有感覺到他們和我們有什麼不同,縱使發生了什麼矛盾也沒有上升到民族差異這個高度上去。對他們的認識一般來講只有這些:他們的咸菜很好吃,冷面物美價廉,男人喜歡喝酒,女人皮膚很白。後來陪著老婆看了很多韓國電視連續劇,印象更是不錯,男的一般都彬彬有利、女的美麗溫柔、老年人和藹可親、少年天真可愛。

來到溫哥華之後見到了為數眾多的韓國人,徹底顛覆了他們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原來從小認識的中國朝鮮族人還不等於韓國人,韓國電視劇裡不是韓國人,誰他媽也不知道是哪裡人。

一次,我和我妻乘坐公共汽車去市中心,初次領教到了韓國人的厲害。在我們旁邊有一對韓國中年婦女,也許是老年婦女,實際上我沒分辨出來。她們碩大而扁平的臉上搽著厚厚的一層粉,厚度不好估計,但很像石膏硬化後形成的一個殼,感覺隨時有掉下幾塊的危險。嘴上塗上最鮮紅的唇膏,小眼上塗著黝黑的眼影。小時候最恐怖惡夢中的可怕形象復活了。她們在那裡旁若無人的聊著天,整個車上只有她們的聲音,甚至蓋過了汽車發動機。我頭一次發現,朝鮮話竟然是這樣難聽,韓劇裡溫柔的話語竟然可以以這樣一種可怕的模樣出現。站的久了,我調整一下姿勢。一不小心,我的背包碰到了其中一位,兩人馬上朝我怒目而視,我和我妻連忙道歉,她們臉上依然充滿憤恨,就好像我不是碰到了她,而是強姦了她。在我說了足有四、五句Sorry之後,才一扭頭不再看我。過了一會,一個急剎車,一個西人女孩沒站穩撞到了她們。她們扭過頭剛要發作,發現是個西人小姑娘,頓時臉上露出了和藹的微笑,並問小姑娘有沒有事。我真的沒想到,就這張臉也會笑(當然比哭還難看)。我真想一拳封了她的眼,但考慮到眼睛太小,恐怕打不準,打到她們臉上反而有可能被硬殼傷了我的手,只好作罷。兩個老妖臨下車還恨恨的看了我幾眼。

我在西人快餐店打了一段時間的工,快餐店所在的那條街上有很多韓國人,而且還有一個韓國人的教堂。我接觸到了更多的韓國人。大多數來快餐店吃飯的人,一般都是行色匆匆,吃完迅速離去。最閑暇的人也就是點上杯咖啡,看份報紙。來快餐店吃飯,非常享受的,而且能吃出豪華餐廳感覺的只有韓國人。每天都有一些韓國人,能從中午一直坐到晚上,佔據幾個最大的桌子。而且她們點東西的方式是獨一無二的。為了大家能明瞭,我舉個例子:如果是一個桌子有六個韓國人,一般來講請客的人會這樣點東西:三杯小號咖啡(分大中小號三種),再多要三個杯子。然後會要10包以上的糖和Cream,再要兩個大杯子打兩杯熱水,要10個小甜點(每個比元宵還小)。這六個人一下午就分享這三小杯咖啡和這10個小甜點,當然其間要不斷的來要熱水和上廁所。而且,非常有趣的就是,她們點東西的時候,絕對帶著上帝的感覺,要水的時候就自動把自己降低成了晚輩。他們的這種點餐方式直接影響到了餐廳的經濟效益,估計韓國人帶來的收益是負值。餐廳不大,就幾張大桌子都被她們佔了,有些吃飯的人看到沒有座位就走了。一次經理問我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我趕緊告訴她:那些人是韓國人,不是中國人。經理哈哈大笑,告訴我從她上班的那天她就知道。經理恨恨的說要貼出去一張通知,宣布韓國人是不受歡迎的人(營業場所有權力這樣做)。但是一直也沒敢行動,我估計是考慮到這樣做會牽扯到種族這樣一個敏感問題,而且打擊面也太大。直到我辭職離開快餐店,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兩年後,我去那裡吃飯,發現仍然有幾群韓國人坐在那裡,只是換了面孔而已。

在我們公司的隔壁,是一家大韓民航的代理網點,我對韓國人的瞭解又有了進一步的加深。這個代理網點只有幾個韓國人,經理和他的助手是兩個中年男人,帶著幾個小姑娘。著重說說這兩個中年韓國男人。經常出入我們公司的有西人、中國人、越南人、印度人等。這兩個韓國人如果遇到的是西人,有時候也包括印度人(不過我估計他們是分辨不出來印度人和西人之間的區別),他們就好像見了自己失散多年的親爹,醜態令人作嘔。見了亞洲人,甚至是其他韓國人,他們連眼皮都不會抬一抬的,似乎打個招唿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這種情況,是我見過加拿大眾多族裔中獨一無二的,絕對是韓國人的一大特色。這兩個人下班後經常要到不遠的酒吧喝一杯。只要一杯啤酒下肚,韓國「思蜜達」就響徹整個酒吧,並開始用色迷迷的小眼盯著酒吧女招待的胸部。有時候我和朋友去酒吧,看到他們在,就趕緊離開,怕人家誤會我們也是韓國人。丟不起這人。

在國內的時候,我不理解是出於怎樣的一種目的,宣傳媒體把韓國人捧成了愛國、愛民族的典範。什麼拒絕使用外國貨,支持民族工業,什麼愛國青年在日本領事館門口切手指示威等等。其實,這些絕對不是韓國或者說韓國人真實狀況的反映。韓國人西化的十分徹底,對西方國家和日本的崇拜、嚮往程度遠遠超過中國。他們所謂支持國貨的唯一理由就是韓國貨便宜。在加拿大沒見過幾個韓國人開韓國車,因為日本車和韓國車價格差不多,質量卻明顯高出許多。有錢的韓國人,也都買奔馳、寶馬。韓國人對西方人奴顏婢膝的感覺可以成為世界之最,即使在加拿大,很多韓國人也是如此,令人可悲、可嘆。

記得看過一個網友寫的一篇描寫韓國人的文章,現在覺得深有道理,不是體會至深的人是寫不出來。他這樣描述韓國人:所謂下賤的人就是,你對他以禮相待,把他當成一個人時,他傲慢無禮,並不把你當人;而當你對他粗暴凌辱,把他當成一個牲口時,他百般柔順,把你當成一個神。雖然言語有些尖利,但這確實比較貼切。

最後,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韓國女人不整容是不能看的,過了中年是要嚇死人的;韓國男人下班是不馬上回家的,是要喝酒的,喝酒是要多的;韓國人吃頓烤肉是像過年的,如果不是花自己的錢是要吃出人命的;看了這篇文章,你可以不同意的,不同意可以提出來的,咱們可以共同探討的。

主流社會還是上流社會?

在國內的報刊中,經常能看到這個提法:中國人在其他國家永遠也無法進入到主流社會。這個說法在國內是如此的流行,以至於我每次回國,都有朋友問我:你在加拿大進入主流社會了嗎?每次遇到這個似是而非問題,我都覺得很難回答。要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需要明確很多方面的概念,必須在達成一些共識的基礎上,才能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什麼是主流社會?劃分的標準是什麼?是依據人口的比例來劃分的,還是依據佔有社會資源的多寡來劃分的?如果是前者的話,那麼美、加的主流社會是中產階級,這部分人群佔人口總額的最大比例。美、加的社會是紡錘型的結構,富有人群和貧困人群的比例都不高。做為一個來自中國的移民來說,如果學習能力不差,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勞精神,進入到中產階級,也就是所謂的主流社會難度不大。縱使只能成為技術工人,收入也頗為豐厚,甚至超過一些公司的白領。有些美、加的中國移民已經超越中產,步入到富有階層。同樣根據人口比例劃分,中國的主流社會恐怕是農民和城市貧民,相信沒有人會認為這部分人是中產階級吧。中國社會的構成成金字塔型,收入較低的人群佔社會的絕大部分。因此,如果是根據人口比例來劃分的話,在加拿大我還沒有進入主流社會,但我有信心有能力成為其中的一員;在國內我應該算是超越了主流社會。

如果依據佔有社會資源的多寡來劃分,主流社會既上流社會的話。「中國人在他國永遠也無法進入到主流社會」這個論述基本上就是正確的。事實情況確實如此,縱使有些移民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奮鬥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也很難進入所謂的上流社會。這已經和個人能力無關了,涉及到家庭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社會關係方方面面的因素。有一些高級的社交圈子是相對封閉的,很難接納移民背景的新成員,富有只是一個基礎,還需要其他的東西。例如:美國紐約的老貴族圈子、曼哈頓金融業耶魯大學校友會等等。即使是一些美國土生土長的新貴都很難進入到這些個圈子,何況移民,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改變的。而中國的主流社會暨上流社會恐怕是官員和成功商人的階層,有時候這兩者是合二而一的。因此,如主流社會等於上流社會的話,我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離這一階層都相去甚遠,也沒有進入到這一社會的奢望。

所以,如果有人再問我這個問題,請先明確在你心目中主流社會是什麼,否則我是不回答的。實際上,我個人認為:無論在什麼國家,只要你覺得你的獲得和你的付出與才智相匹配,何必糾結是不是處在所謂的「主流社會」。

S父子

S是我在酒吧打工期間認識的一個華人,和我同樣來自中國北方,慢慢就熟識了起來。S是他英文名字的第一個字母,我始終不知道他姓什麼,也不知道他漢語名字,姑且就叫他S吧。我不認識他兒子,有關他兒子的一切都是他告訴我的。為了加以區分,我把他稱為大S,把他兒子稱為小S。

大S篇

大S來自中國北方的一個大型國有企業,是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在單位一直受排擠、打壓,從參加工作到來加拿大之前一直都是基層的技術人員。大S對社會的理解似乎總是慢了一拍。早年間,靠拍馬屁就能向上爬的年代,他放不下身段,不肯屈尊拍領導馬屁,所以一直是技術員;當他明白過來拍馬屁重要性的時候,社會上流行的是送禮和鑽營,他捨不得花這冤枉錢,所以還是技術員;當他開始理解了鑽營的時候,鑽營也沒多大效果了,再鑽營能比得了市裡領導的一個電話嗎,所以他仍然是技術員。

到了接近50的年齡之後,棱角磨沒了,鬥志也磨沒了,心態就平和了,大S不再有任何建功立業的想法,日子平平淡淡的過去。讓他破釜沉舟來加拿大的原因就是他的這個寶貝兒子──小S。小S終於跌跌撞撞的自費上了×市前100強高中。在高一結束的時候,老師登門造訪,對S夫妻說:你兒子在學習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他每次考試在班級排名都是倒數第二,倒數第一的是個精神病。沒有任何關係可以動用,也沒有多少錢的大S開始為兒子的前途擔心得徹夜難眠。大S的小舅子(早年留學加拿大,後來就留下了)建議小S去加拿大留學,看來這也是唯一的出了。但留學費用負擔不起,賣了房子都不夠(小S在知道能去加拿大留學之後是堅決主張賣房子的)。小S的舅舅又建議大S全家移民,這樣小S就可以本地學生的身份申請大學,難度較小,而且費用只是留學生的三分之一。大S想了想,為了孩子啊,啥都豁出去了。50多歲的老漢又重新開始學開了英語。報名雅思考試的時候,面對前後的小朋友,不用別人問,自己先說:我來替我兒子報名。

老大學生的素質確實不容低估,基本功紮實,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突擊勐學,居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加上親屬加分,達到了加拿大技術移民的條件,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移民申請審批過程,舉家遷來加拿大。以上基本上是大S來加拿大前的歷史。

來到了加拿大之後一切都變的簡單了,年齡大了,也不再想繼續深造的事了,找了一家餐廳打工。不知道是因為溫哥華的天氣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老婆來了沒多久就抑鬱了,哪都不能去,告訴大S只要她一出門就有人跟蹤、監視她。大S沒有辦法,只能又找了一份工作,後來索性打了三分工,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就身兼三職。每天8點上班,晚上11點左右下班,一個星期上7天。只要是和我一個班的時候(一個班兩個人),他肯定來晚,而且來了之後基本上能坐著就不站著,能站著就不動手。我因為都是華人不好意思和他計較,後來瞭解了他的情況不忍心和他計較。大S累啊。

大S心態倒是十分積極向上,樂觀豁達,50多歲的人,看起來最多能有70。看著我幹活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會很無聊,就給我講他的寶貝兒子,小S浮出了水面。

小S篇

來加拿大之前,小S在國內已經高中畢業了,來加拿大之後毅然以20歲的高齡從高中一年級(加拿大中學10年級)讀起,別人學一遍,小S學兩遍,底子打得十分牢。轉眼高中也畢業了,小S申請了加拿大西海岸最好的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簡稱UBC),結果BC省畢業會考英語沒通過,各門課程除第二外語(就是漢語)符合錄取條件外,其他各學科距學校的要求相去甚遠,估計UBC負責招生的人員看到他的申請資料都哭了。好在加拿大對於想學習的人機會很多。小S在家刻苦攻讀了一年的英語,其間報名參加了4回新東方的英語培訓班,在託福考試中取得了70多的高分,雖然距UBC的標準(92分)還有一定的距離,但終於申請上了溫哥華本地有相當聲望的溫哥華社區學院,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

雖然在學習上沒取得什麼突出的成績,但小S的愛情之花卻結出了碩大的一個果。

初來溫哥華的一段時間,沒有任何社交的小S難免孤獨寂寞,只能靠上網打發時間。突然一天,在QQ上一位小姑娘主動和自己打招唿,並深情的問他,還記不記得高中時候一直都對他十分心儀的那個女孩,小S仔細回想了一下,確實有這麼一位女同學,但她絕對屬於學校的風雲人物,似乎從來都沒正眼看過自己。但是女孩子主動聯繫,這還是頭一回,豈能拒絕。他們在一起共同回憶了高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引起了小S對高中生活的無限回憶和留戀。

從此他們每天都在網上訴說衷腸。女孩告訴他,她現在已經上大學了,是北京大學(北京的民辦大學)。到了現在才發現,原來心裡面最喜歡的還是他,只不過這些年都沒發現自己原來最喜歡的是他。和他比起來,其他人都是Nothing。小S也終於發現了,自己還是有人喜歡的,而且竟然是這樣一個自己想都不敢想的目標。奇妙的愛情之火在虛幻的網路空間爆發了。慢慢的網路也容納不下這偉大的愛情了,在網路愛情進行了半年之後,在女孩的強烈要求之下,小S衝破了家庭的重重阻力,揣著從家裡偷來的3000加元走向了回國之。

女孩子親自去機場接他,在人群中終於靠記憶辨認出了自己的誠實可靠小郎君,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他的思慕之情──他們同居了。女孩子自己在校外租了一個房子,十分方便。為了陪他,女孩子連課都不上了,他們一起遊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品嚐了北京的風味名吃。女孩的父母也從老家飛到了北京,對小S表示出了真誠的敬意,小S就是他們做夢都認可的女婿。全家一起共同展望了將來的幸福生活。女孩子堅決不同意結婚後移民來加拿大,她喜歡小S絕對是出於真心的,絕不是因為小S具有加拿大永久居留權。而且女孩子也捨不得自己的父母。在女方父母的再三勸說下,女孩子才勉強同意婚後來加拿大,因為小S的父母也同樣需要照顧,而且年輕人還是應該以學業為重,小S在加拿大讀高中十分重要,不能放棄。而且將來穩定之後,可以把女方的父母也接來加拿大,解決了女孩子不能離開父母的難題。一切都皆大歡喜,小S度過了神魂顛倒的一個月後,悵然回到了溫哥華。

正當小S考慮如何把這件事告訴父母的時候,女孩子的母親打來了電話。嚴肅的告訴他,由於陪他,女孩子課程落下太多,回到學校已經跟不上了,而且鑒於將來要來加拿大,在國內讀大學全無意義,徒費金錢爾。聽說溫哥華有個什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還可以,完全可以滿足女孩子求學的要求。所以希望小S現在馬上就回國結婚,並開始為女方辦理團聚類移民,使女孩子盡快來加拿大,一是可以照顧大S夫妻,以盡孝道;二是盡早申請學校,完成學業。最後措辭強硬的警告小S,必須要對她女兒負責。

瞞是瞞不住了,告訴了大S之後,大S夫妻差點沒把腦袋氣爆炸了,夫妻堅決反對。小S畢竟高中都沒畢業,縱使申請上大學,畢業還需要多少年時間。女孩子來了,還要唸書,這個家庭能負擔起嗎?然而小S畢竟是有責任感的人,而且初戀太寶貴了。女方父母、女孩子分別一天一個電話,小S實在也是抗不住啊。最後小S以死威脅,不讓結婚就去死。並離家出走到好幾百米遠的地方。最後大S夫婦屈服了,小S如願以償的拿上了家裡全部積蓄回國結婚去了。

一天晚上大S喜氣洋洋的來到酒吧,告訴我,兒子從國內完婚回來了。並且已經向移民局遞交了夫妻團聚申請,兒媳婦來加拿大的日子指日可待。他的親家給他帶了兩瓶茅台來,他頭一回喝茅台,果然名不虛傳,確實好喝。

最後大S問我,還沒有其他什麼掙錢的渠道,能夠在打工之餘再多掙點外快。他現在再找一份工已經不可能了,因為他已經打了三份工,實在沒有時間在打第四份工了。但是他現在更需要錢,兒媳婦說了,自己英語不是很好,英語四級考試發揮失常,才差40分沒通過。在國內學英語,條件不好。她決定來加拿大之後就去UBC的語言班(為國際留學生所設,學費昂貴)學英語,效果一定十分理想。我告訴大S,他可以考慮先賣血,後賣腎,如果還不夠就叫上老婆一起。UBC的語言班確實不錯,我也想去,就是沒捨得,你兒媳婦好眼力啊!

May

May是我在ELSA(加拿大政府為新移民開設的免費英語培訓班)認識的一個中國南方中年婦女。加拿大的華人基本上每人都有一個英文名字。我很理解原因,這裡不存在任何崇洋媚外的成分。很多漢語拼音西人不知道如何發音,有些漢語的音節他們很難發出來。有時候,你聽西人叫你的漢語名字,想死的心都有。他們發不發的出來倒可以不去管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時候,例如去醫院、保險公司等地方,他們叫你的名字,而你不知道是在叫你,會耽誤事。而且,應聘西人的公司,他們看到你的名字,如果不知道怎麼發音,為了避免尷尬,有可能第一輪就把你幹掉了,連個面試的機會都不給你。我不理解的是,華人中年婦女特別願意給自己起May這個名字,難道覺得這個名字很「媚」?十個裡面有七個叫May,剩下三個叫Amy。

第一天去ELSA,我很早來到教室,只有我一個人。不久May就來了,看到我是新面孔,主動用廣東話和我打招唿。西人很難分清楚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就像咱們很難分清楚英格蘭人、愛爾蘭人、義大利人。但是咱們自己卻沒有任何障礙,一眼就可以看出誰是中國人,誰不是。我用普通話回答她。這個班非常奇怪,只有她一個華人(一般情況下ELSA每個班都會有很多華人的),看到我是她的同胞,十分高興,主動坐在了我的旁邊,問了問我的情況,並給我講了講這個班的情況。她的普通話我勉勉強強能聽的懂。她非常自豪的告訴我,由於自己的不懈努力,經過了一年的學習,自己從ELSA一級升到了二級。從此以後,我每星期三次的ELSA課程她都願意和我聊這聊那,而且無所不談(實際上這點我也很奇怪)。雖然我上這個課程的時間很短,只有大概兩個月的時間,但May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幾年後的今天,她在我腦海中的形象仍然十分鮮明。

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ELSA是就是加拿大政府為了使新移民迅速本地化,開辦的免費的英語培訓班,任何移民、難民等都可以申請。先去ELSA機構進行測試,根據你的英語水平把你分到相應的級別。說起ELSA,我還有個有趣的經歷。溫哥華的朋友告訴我,在報名測試的時候,盡量考的差些,就可以分到較低的級別,可以多念一些時間。我聽了他的話,佔便宜的心理又發揮了作用,結果我被分到了二級(基本上認識ABC就是二級,不認識的是一級)。後來我才發現,沒有比這更愚蠢的想法,看來不是什麼便宜都可以佔的。我去參加ELSA班的時候,已經在西人的快餐店打了將近一年的工,聽說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畢竟在國內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二級ELSA班從老師到學生都是移民,老師是個印度人,雖然流利程度絕對沒問題,但口音比我還重,學生就更別提了,除了Yes不認識幾個詞,我在班裡有點獨孤求敗的感覺。去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就認識到了,我開車20分鐘來這,英語沒什麼長進,廣東話倒是學了不少(和May學的),實在是得不償失。老師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就問我想不想轉到3級去。我說可以,她把我領到三級班,上了兩節課。三級的老師又找我談話,說我的水平明顯高於這個級別很多,在這上課也是浪費時間,建議我去四級或者五級。但是這個學校沒有四級或五級班,給了我幾個其他學校的地址,讓我過去試試。我看了看地址,程更遠,唉,算了。至此,我結束了我ELSA的學習生涯。

言歸正傳。May來自於廣東農村,不到20歲就結婚了,並生了一個女兒。由於農村的生活實在太艱苦了,而且受當地的風氣影響,May通過蛇頭偷渡來了加拿大,在溫哥華的一家豆腐廠打黑工,償還偷渡的費用以及申請難民的中介費用。現在中國大陸的偷渡客已經不是人們想像中坐船在海上飄一兩個月的傳統方式了,就我瞭解,一部分人是通過這樣一種途徑偷渡來的。首先是聯繫蛇頭,蛇頭負責偽造護照、簽證,並負責送上飛機。到達偷渡目的地之後,馬上銷毀偽造的護照及簽證。蛇頭在當地的代理人把他們送到敢於接收黑勞工的工廠,一般是華人豆腐廠,海鮮加工廠等。並同時聯繫移民中介給這些人申請難民身份。就這點上講,蛇頭還是很講道義的,當然也是為了確保生意能進行下去。這些工廠只付給這些人比法律規定最低工資還低很多的薪水,而且條件極差,每週、每天只休息很少時間。即使這樣,他們也不可能拿到全部,大部分的錢要償還蛇頭的偷渡費用及移民中介的費用。至於申請難民的理由是計畫生育還是宗教迫害,那要根據情況而定。而且審批下來的時間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期限。就目前美、加的情況來看,由於來自中國的難民申請人數每年以級數級增長,所以申請的難度越來越大,期限越來越長。如果難民的身份批准下來,偷渡費及中介費都還清了,那他們就成為自由之身了,開始為自己活著,有家屬的開始辦理親屬團聚。因為有了工卡,打工是合法的了,他們每個人都能找三到四個工作(和打黑工的經歷比起來,這也算不得什麼),拚命掙錢。開始買房子、買車,就算過上了「幸福」的生活。May基本就是這個情況。May雖然打了將近10年的黑工,但畢竟還算幸運的,拿到了身份,有些人永遠拿不到合法身份,就只能一直黑下去。

May每次必和我談的一個話題就是痛說加拿大如何如何不好,比之國內相差何止千萬。最後我實在忍不住了,反問她,既然加拿大這麼差,你怎麼不回國。May告訴我,她之所以留下來完全是為了孩子?我又不識趣的進一步問她,既然你認為加拿大不好,你怎麼就認為你女兒會覺得加拿大好?何必讓你女兒在這受罪?May翻著眼睛愣愣的看了過半天。最後嗤了一鼻子說:你開什麼玩笑?我始終沒搞清楚她這話的含義。我確實沒開玩笑。

May難民身份批准了下來之後,馬上就開始給老公和女兒辦理親屬團聚,她來加拿大後已經有7-8年沒見到自己的女兒了。一切都十分順利,老公女兒都來到了加拿大,她老公也找了一家餐館打工。可是沒多久不幸的就降臨到她的頭上。在她老公打工的餐館有個同樣是廣東偷渡來的小姑娘,不久就和她老公勾搭到了一起。估計她老公這些年在國內也沒閑著。這個小姑娘死活就要嫁給她老公,至於是因為偉大的愛情還是為了取得一個合法身份,就只有天知道了。嚇的她老公連工作也辭了,躲在家裡不敢出去。即使這樣也沒跑的了,小姑娘不知道從哪知道了他們家的地址,白天到家裡去鬧,晚上用彈弓打他們家玻璃。最後,她老公去和小姑娘談判,結果一去不回,過了一段時間她老公回來了,告訴May對不起她,還是離婚算了。覆水難收,May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字,她捨不得孩子,她老公樂得把孩子給了她。費盡心力把老公申請過來,結果成全了別人,好在剩下了個孩子足以安慰她受傷的心靈。

May找到了一個給賓館打掃衛生的工作,對於Labor工來講屬於相當不錯的了,薪水不錯,不怎麼累,也不怎麼髒。賓館的老闆是個猶太老單身漢,子女都大了不在身邊。不久發現May雖然徐娘半老,但還有幾分姿色,就主動發起了進攻。可能由於太寂寞了,May很爽利的就答應了,帶著女兒搬進了猶太佬北溫的豪宅。不知道是因為愛是盲目的,還是因為沒有愛。本來以為能過上幸福生活的May不久就領教到了猶太人的厲害。猶太佬沒給過May一分錢,而且生活費用她必須負擔一部分,包括電費和取暖費,幸好取暖的費用不高,猶太佬為了節省費用,把溫度調到和室外差不了多少。溫哥華冬天不是很冷,才沒出人命。猶太佬的兩輛豪華車May是絕對不能碰的,May女兒的各種費用完全由May自己負責,他一點不過問。May到了猶太佬家裡之後,原來那個鐘點工佣人就辭掉了,完全由May負責全部家務。也就是說May原來全部的工作都繼續做著,還要照料全家的飲食起居。猶太佬對May全部的恩惠就是帶她和她女兒出去吃了幾回飯,去了一趟西雅圖。這樣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在May還在琢磨如何改善和猶太佬關係的時候,猶太佬突然對May說:你和你女兒收拾一下,另外找個地方住吧,我馬上就結婚了。就好像告訴May明天要下雨一樣自然。May又哭又鬧,但猶太佬不愧是老江湖,冷靜的告訴May:你不要這樣,一點用都沒有,你再鬧我就叫警察。May一聽傻了眼,乖乖的收拾東西,租了一個房子,搬了出去,又開始過上了獨身生活。

我不知道怎麼看待May這種不幸。你可以說她傻、說她識人不明,但就我瞭解的情況來看,這種中國人和西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情況,鮮有幸福的例子。生活習慣不同還在其次,吃米飯也能改成吃麵包,刀叉用起來比筷子也沒難多少。最大的問題是文化背景差異太大,這個永遠也改變不了。就拿May的例子來說,你不能說猶太佬有任何不對的地方,很多西人都是這樣,喜歡對方就生活在一起,不喜歡就分開,誰在經濟上也不負擔對方,誰對誰也沒有虧欠。沒讓May交房租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以May農村鄉土的腦袋恐怕是很難理解到這點的。分開後猶太佬仍然讓May在他的賓館裡打工,也沒有因為其它原因辭退她。

離開猶太佬之後,為了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May每個星期都去一個運動場打羽毛球,一方面可以鍛練身體(其實不用,還有比三四份Labor工更鍛練身體的了嗎?),另一方面可以物色合適的對象,一舉多得。我認識May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這個時候。

隨著我ELSA生涯的結束,我再也沒見過她May,也不知道她現在生活怎麼樣了。對於May我很難下個定義,你很難說她是不幸的,或者說是幸運的,不幸的話,不幸是因為什麼造成的,幸運又幸運在哪裡。你也很難說她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她對人生對社會都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考慮的問題基本上沒有超過三個月以後的事,但她卻經常有一些天才的想法。對於她,我只能說:我曾經認識一個人,她是我的同胞,她的名字叫May。

加拿大皇家騎警

加拿大的警察叫做皇家騎警,這個稱謂顯示了自己英聯邦國家的身份,是聯邦制國家中獨有的集聯邦警察、省警、市警於一體的警察服務機構,也是加拿大的象徵之一。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總是很不情願和警察打交道,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國內更是如此。來到加拿大之後,由於我和我妻都是奉公守法的好青年,警察也從來沒有找上我們。對警察的印象就是他們全副武裝的樣子很酷,騎自行車巡邏的時候有些滑稽,態度一般來講都很友好,僅此而已。但時間長了,通過一些事情,對加拿大警察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目前溫哥華的警察局長叫朱小蓀,是個華人,或者說是個完全西化的華人,他很小就隨父母移民加拿大,他的妻子是西人,他本人似乎也無意認可自己的華人身份。但通過他可以看出加拿大的用人機制,無論你的族裔,無論你的出身,只要你真正有能力,就有機會得到重用。前一階段溫哥華市黑幫大火拚,很多幫會分子喋血街頭。每一次大型案件,朱局長都要出來答記者問,雖然他一句漢語不會說,但是每次在電視上看到他,總會給我們這些移民帶來些許希望。

我在快餐店打工時老闆的女兒就是個警察,經常來她媽這裡來蹭飯。每次點餐的時候,都非常客氣,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老闆的女兒而盛氣凌人。老闆還是頗以這個女兒為傲的。在美、加警察和消防隊員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醫生和律師是受人羨慕的職業,但未必多麼受人尊敬。一個組織、社區或是教堂搞一個募捐活動,總會邀請一些警察或消防隊員來參加,這已經成為了一個慣例。老闆定下一個規矩,凡是執勤期間的警察來我們這裡喝咖啡全部免費。但幾乎所有的警察都會堅持付帳,或者是把相等的金額投到募捐箱中。每個警察在點餐的時候,都會安靜的排在隊伍中,沒見過哪個警察像國內那般飛揚跋扈。

一天晚上,我在停車場揀到了一把鈔票,也許是哪個客人在掏鑰匙的時候從口袋裡掉出來的。周圍沒有人看到,我完全可以把錢放進我自己的腰包,但我畢竟是一個誠實的人,從小養成的習慣,讓我很難心安理得的把揀到東西據為己有。我找到老闆,問她該如何解決。她叫上了兩個服務員,我們一起去停車場搜索,看看能不能找到錢包、信用卡之類的線索,也是看看有沒有人回來認領。一無所獲,我們只好返回快餐店。老闆把錢整理整齊,清點了金額,竟然有750加元。她把錢放到一個信封裡,撥打911叫了警察。911回覆說,在我們附近有一組警察正在執行任務,在半個小時後,他們會趕來這裡。

兩個警察如約而至。由於我的英語水平一般,老闆向他們詳細說明瞭情況,他們做了記錄,並索要了我的身份信息,把信封放到了一個文件袋中。最後,他們中的一個鄭重的對我說:你是個誠實的人,我代表失主對你表示感謝。如果有人來認領的話,我們會打電話通知你。但如果30天無人認領,根據加拿大的法律,這筆錢將歸你所有。無論什麼情況,我們都會和你聯繫。

一個月以後,我都幾乎忘了這件事。一天上午我接到了警察局的電話,告知我:我揀倒的現金由於無人認領,這筆錢將由我獲得。John(就是兩個警察中的一個)正在巡邏,過我家,可以把錢給我送來,讓我在家裡等待。過了一會兒,John高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開門見山,John把裝著現金信封交給我,讓我當場點收,並在一個文件上簽字。臨走的時候他給了我一張名片,笑容可掬的對我說:如果有需要的話,我樂於做你的推薦人(在西方社會找工作、申請大學經常需要推薦人,而由警察做推薦人將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我在快餐店打工期間,每天晚上都是11點下班。由於工作的地方離我家不遠,下班後我就步行回家。一天晚上,我正在回家的上,一輛警車駛來停在我旁邊。下來一個警察,問我為什麼這麼晚獨自一人在街上步行?並索要我的證件。我當時十分緊張,並且也沒帶證件,英語本來就不怎麼流利,現在更加磕磕巴巴。他很耐心的聽我解釋,並仔細的觀察我,估計是看我是不是喝多了。當瞭解了情況之後,他笑著對我說,我打工的那家快餐店他常去,味道十分不錯。最近本區發生了幾起案件,我需要格外注意安全。如果需要的話,他可以開車把我送回家。由於離我家不是很遠,而且坐警車的感覺恐怕不是很好,我表示衷心的感謝之後,拒絕了他。他沒再說什麼,上了車唿嘯離去了。

通過這些和警察打交道的情況,比之國內的一些經歷,我必須由衷的說: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淺談如何學好英語

首先,必須澄清如下幾點:我並非英語教學專家,也沒有在英語國家取得很高的學歷,甚至還不能做到聽說自如。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海外華人,在我英語水平很差的情況下來到加拿大,在不斷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並且我現在仍然在不斷的學習中。這篇文章只是和一些朋友分享一下英語學習的經驗,探討一下英語學習的方法,不具有權威性、指導性,就是「拋磚引玉」的那塊磚。如果你認為還有點參考意義,我將十分欣慰。更希望你指出我的不足,留下你的寶貴意見,你我共同斟酌、改正,能使更多的人受益,也是一項善舉。但如果你只是想通過毫無建設意義的抨擊,以證明你多麼高明,那我勸你還是別費這份力氣,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英語學習者,貶低我,並不能抬高你的身價。

在討論學習方法之前,我必須悲觀的說,學英語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期待著一夜之間就開了殼,第二天聽、說、讀、寫、譯樣樣精通,這是不現實的,沒有一種方法是可以做到不下一番功夫就能達到很高水平的。我不否認有語言天才的存在,梁啟超在東渡日本的船上一夜之間精通日語,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果你自認為就是這樣的語言天才,那我這篇文章絕不適合你,請別浪費時間。

學習一門語言更是學習一種文化,你如果想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學習的就不僅僅是語言本身了。其實很多在海外生活多年,並且一直保持和西人頻繁接觸,一直致力於不斷提高自己英語水平的朋友(我必須加上一些累贅的定語,因為一些海外華人是不學習當地語言的,我認識很多移民,在加拿大生活了幾十年,仍然只會說廣東話),也不無悲觀的對我說:母語不是英語的華人,永遠也不可能像本地人那樣說英語。不可能有些絕對,但確實很難,這裡麵包含的因素太多了。你如果看過一些英語原版電影,特別是一些正劇,你就會明白,有多少東西是你所不理解的了,縱使你全部的單詞都認識,你能體會到每句話背後隱藏的潛台詞嗎?你知道後面附帶的典故嗎?你能體會到每句話所包含的情感變化嗎?你能體會到措辭的細微差別嗎?當然你完全可以說,就是當地土生土長的人也未必能理解到這種程度。你說的完全正確,美、加也有文盲,如果你比較的對象是這些人的話,那我得說:恭喜你,你比他們強,起碼你還認字。語言學家告訴我們,英國一些古老村落裡的農民,一生掌握的英語單詞不超過1000個,他們仍然可以表達他們所要表達的全部意思和情感,但我想這決不是你學習英語所期望達到的水平。

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就是,你需要問問自己學英語的目的是什麼,想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程度?我必須強調一點,這篇文章也不針對哪一項考試,考試有考試的技巧,針對某一項考試進行強化訓練,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和大家探討的是如何提高英語的整體水平,以英語為媒介進行交流的能力,可以細分為聽、說、讀、寫、譯(翻譯這方面一般來講不是普通學習者追求的方向,這篇文章裡我不做專門的討論)五個方面。當然英語整體水平提高了,任何考試都不在話下。一個在英語國家取得博士學位的人(前提:學位不是買來的),考託福還是考雅思對他來講又有多大區別那?

英語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而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功夫到了,並且還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英語也不是什麼龐然大物、不可逾越的高峰。所謂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我個人認為全部英語學習的方法可以濃縮成兩個字:積累。而一些具體的做法,只是加速這個積累的過程。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當你覺得聽不懂、看不懂、讀不懂、寫不出來的時候,那就是積累不夠。落實到具體的學習方法,我的觀點可以用一句話表達:以詞彙量為基礎,以句子為核心,以語感為終極目標。

★關於詞彙

詞彙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掌握的越多越好,怎麼重視都不過分,這絕對不應該有任何異議。有的英語學家說掌握3500單詞,是閱讀的基礎,我沒做過這方面的統計,但我感覺這數字有點一廂情願,在看一篇文章時大段大段的文字你都不認識,你有勇氣繼續讀下去嗎?我個人的感覺熟練掌握10000單詞是基本功,有了這個詞彙基礎,你才有可能全面提升英語水平。否則,聽也聽不懂,看也看不懂,何談提高。明確了這樣的認識,那問題的關鍵就集中在「如何熟練掌握10000單詞」上面了。我想沒有別的辦法──記憶爾。一個單詞你不認識,你能用邏輯思考出它的意思嗎(別用構詞法來反駁我)?但是如何記憶那?

每個學習英語的人都知道,背單詞是一個苦差事,枯燥、乏味,而且記憶率還不高,記住的沒有忘的多,尤其到了我這個年齡就更面臨這個問題。我主張是絕不要用背詞典,背單詞表的方法,既浪費時間、效率還不高、效果也不理想,我的方法是充分利用現代媒體資源,選擇自己喜歡的英語電影、電視連續劇、甚至可以是動畫片(最好是中英雙字的)。我建議不要選擇動作片、恐怖片,像《越獄》、《秘密部隊》等看起來十分過癮,但確實不適合拿來學英語。裡面詞彙量不大,而且也不利於理解西方日常生活。我極力推薦《六人行》,情節輕鬆、幽默,語言簡練、生活化,而且有10季之多,每季都有20餘集,時間長短適中(每集只有大概20分鐘),信息量足夠大。絕對是學習英語,瞭解美國文化的絕好選擇。但有些部分會涉及到性的話題,要考慮到學習者的接受程度。《慾望都市》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由於女主角是時尚雜誌的專欄作家,她的好朋友也都是高級白領,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所以措辭造句有一定深度。

具體的方法:我拿《六人行》為例。每天能學習幾集,每個人根據時間自己定。先不用劇本看一遍,別看字幕,瞭解劇情,檢驗自己的聽力。然後對照劇本查出每一個自己不認識的生詞,弄懂每一句自己沒聽清楚的話。有一些俚語、典故最好也能把他弄懂(可以在網上查詢,沒有什麼是查不到的)。然後就是邊用劇本對照看劇集,邊背下生詞,這個過程要進行幾遍,直到你認為你已經全部掌握了這些生詞。記不住也不要緊,以後你還有大量機會見到他,一個單詞遇到10回,你還記不住?然後不用劇本對照看一遍,看看是否可以全部看懂,聽清每一句話,每一個單詞。最後要做的就是對照劇本和劇集,跟讀一到兩遍,盡量模仿劇中人物的發音、語調。最後這個過程很重要,這就是在培養語感,也是在增強口語的流利程度。都完成了之後你就可以進行下一集了。

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方法?這是因為,利用這用方式,在記單詞的同時,融合了語音和圖像,更容易記得住,而且可以很深刻的理解這個單詞的用法。我經常有這樣的經驗,在遇到某個單詞時,我甚至可以聯想到當時的劇情,演員說這個詞的腔調。更為重要的是,這樣背單詞可以保護甚至激發學英語的興趣,興趣最為重要了,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把興趣磨掉了,絕不可能取得很大進步。單詞貧乏的朋友,試試這個方法,當你學完《六人行》全部10季內容之後,你再看看你的詞彙量。

★關於語法

我個人認為語法不重要,最起碼沒有你想像的重要。比語法重要的多是語感。母語是英語的人不懂語法的也很多,但仍然不影響他們熟練的運用語言交流,就像咱們沒學習語法之前,可以熟練的說漢語一樣,這就是語感。死記硬背語法,我認為是無比愚蠢的方法。如果對這個觀點有異議的朋友不妨問問自己,對漢語的語法你又知道多少。

★關於句子

這是英語學習的核心,句子就是一切。在英語交流中,句子才是意思表達的元素,而不是單詞。我認為很多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學了很多年英語之後,仍然張不開嘴的一個原因就是句子掌握的不夠,或者不夠熟練,要表達什麼意思,成型的句子不能張口就來。

很多人這樣認為:只要掌握足夠多的單詞,並且很瞭解語法,那英語表達就沒有問題。我得說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在用英語交流的時候,你是來不及現組織句子的,你想像一下,你選擇適當的單詞然後再按正確的語法組成句子需要多長時間,你每句話都這樣,還能夠正常交流嗎?況且,縱使你的句子在用詞和語法上是正確的,也可能是中式英語,完全不地道。西人表達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子。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坐飛機去靠近阿拉斯加的一個小鎮,我問乘務員:How long do We need to get there?乘務員當時楞了一會,然後告訴我:About two hours。當時我就很迷惑,我自認為發音還可以,而這句話也沒有什麼錯誤,哪個地方不對了呢?幸好,不遠的一個老兄迅速解答了我這個問題,他也問同樣的問題,但他說的是:What’s the flying time?乘務員迅速的回答:About two hours。原來如此。

所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於一些比較常用的句子,大家要牢記於心,無論是在說還是在寫作的時候,想表達什麼意思,張口就來,而且十分地道,你的英語水平就體現在這了。如果你還想更牛一些,那就背一些著名作家的經典語句。如果你能經常說出一些這樣的句子,請相信我,就是西人也會對你肅然起敬、刮目相看的。一些表現法庭辯護,政治風波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的編劇,語言功底都相當深厚,措辭相當嚴謹且有內涵,提高英語境界的不錯選擇。《慾望都市》的語言就比《六人行》有深度。

★關於學習資料的選擇

這個也是一個被高估的問題,在我個人看來這實際上都不成為一個問題。比較出名的英語學習教材都可以成為學習資料,《新概念英語》、《許國璋英語》等都很不錯,而且網上相應的視頻、名師講解、筆記等都很多,並且更吸引人的是還都免費。不用探討哪個更好,其實都差不多,沒有多大區別。

最重要的是選擇一套教材,就要從頭學到尾。每套教材的編者都是下足了功夫的,都有一種預期:就是你學完這套教材能達到什麼水平。最忌諱的就是半途而廢。經常看到這樣的學習者,學了幾天《新編循序漸進美國英語》,聽別人說《走遍美國》不錯,又去學《走遍美國》,過幾天又去學《劍橋國際英語》,每套教材都學了幾章。這是最要不得的。抓住一套教材認認真真的從頭學到尾,相信你會有巨大收穫的。

下面我再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具體談談學習方法。

★關於聽力

記得我初到溫哥華的時候,去參加ESL(免費的成人英語培訓班)學習,老師問起我英語教育背景,我告訴了她,並且諮詢她,我學習英語這麼多年,除閱讀尚可,聽也聽不懂,說也說不出來,是什麼原因,問她有沒有什麼建議。她當時對我說,我聽不懂的原因就是我還沒有練就一雙北美的耳朵,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個母語是英語的人做老婆,當然這是開玩笑。她建議我聽收音機,每天最少要聽兩個小時,要聽新聞,不要選擇娛樂節目。這很方便,我從此就天天開始聽新聞,CBC News From Vancouver。剛開始基本上是一點聽不懂,還在想那個詞是什麼意思時候,基本上這條新聞已經播完了,心情無比沮喪。但是我知道這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聽不懂我也堅持聽,而且加大了聽的力度,我每天都聽3個小時,同時大力的提高自己的詞彙量。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可以Catch很多詞了,有時候基本上能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了。就這樣堅持了很長時間,大概一年左右吧,突然有一天,我驚喜的發現,我基本上能聽懂每一個句子,聽清每一個單詞(當然有些單詞還是不知道什麼意思),這種感覺很奇妙。我現在仍然堅持每天聽收音機,而且已經不是單純練習英語聽力了,我開始享受聽新聞的樂趣了,就像在國內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来源:天涯鹿湖居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