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6月26日訊】兩個星期前,我差點把自己的英國股票全部賣掉,下手不夠狠,只是賣掉一部分。受中國股市影響,這兩個禮拜輸掉一輛汽車的價錢。
還好,如果在中國,可能就要輸掉3輛汽車的錢了。同時,英國股票上升的概率還是有的,輸的東西,遲早還可以加倍的賺回來。
中國股民就不同了,我見到許多人輸了80%以上,他們一聽到股票,心理就害怕。所以,我好久沒有跟國內的朋友談論股票了,生怕刺傷他們的神經。
那麼,中國股市為什麼會這樣慘敗不堪呢?
中國股市,從1990年開市以來,就是有一雙不乾淨的手老在那裡攪來攪去。這雙髒手,就是政府的手。
政府干預市場,本來是為了避免市場出現不理性的行為,出現市場泡沫。所以,政府正確的干預,是有利於市場健康發展的。
然而,在中國,政府是市場的調控者,也是市場的參與者。調控的功能就是為了防止不理性,參與者的功能卻是唯利是圖。
當政府是市場參與者時,它就是唯利是圖的。說政府唯利是圖,許多人,包括我,都不會相信。而事實勝於雄辯,政府不僅是唯利是圖,而且是市場的操盤者。當市場出現疲軟的時候,許多人都天真的認為政府應該救市。
大家哪裡知道,上市的公司大多數是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政府有目的的想把這些企業推向市場,想利用市場來解決原來政府無法解決的國有企業低效率與軟約束問題。
所以,每當國有企業大批上市的時候,政府就打開綠燈,甚至幫助企業做好會計的文章,讓本來效率非常低下,毫無能力分紅的企業,顯得非常有利可圖,吸引無辜的散民來買股票。
就算是盈利的國有企業,它們也沒有把股民利益最大化當成上市的目標。該發工資的時候,上市高管的工資是普通人的上百上千倍,而股民卻為了這樣的企業不斷的送錢,不斷的虧錢。
政府和上市國企的利益不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國企的高管卻是政府的官員。官員之間,利益共贏,利益互補,所以企業想幹啥,官員就讓他們幹啥。政府原來對市場的調控功能蕩然無存,只剩下市場參與者的功能,巴不得從市場撈到好處。
可是,市場的好處是有限的。當股民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當受騙後,對市場失去了基本的信心,對政府調控市場的作用,失去了信心。
2007年股市泡沫到達6147點以後,一路暴跌到1614點。任何一個有點理性的市場,都會回歸理性。可是,6年過去了,現在還是回到了2000點以下。
美國和英國的股市在2009年經濟危機跌入谷底以後,都在今年實現歷史性的突破。這兩天,看到中國股市一落千丈,西方股市也猛受打擊。
為什麼外國股市受中國股市的影響?
因為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中國人感冒了,外國人不得不打噴嚏。
新一屆政府看到中國經濟存在的種種風險,主要是金融風險,所以李克強按兵不動,堅決頂住銀行放水的巨大壓力,強迫經濟結構轉型。
這是一付猛藥,對老百姓是負責的。不過,猛藥有猛藥的副作用。以前,經濟出現放慢,政府一定讓銀行放水,甚至採取刺激的手段,導致長期的金融潛在風險。
現在,留給李克強的空間不大。他如果走老路,這個時候,肯定也是放水,而放水的結果,會在3到5年內出現更加嚴重的危機。
頂住,再頂住,就是目前國務院的方略。我非常能夠理解李克強的苦衷,不過,這也許也是一招險棋。
為什麼是險棋?
因為,轉型需要時間,發展思想的改變需要時間。許多地方領導都習慣於打雞血,推高地方經濟的GDP。所謂雞血,就是投資,無限制的投資。
現在情況變了,新總理利用經濟學理論指導新經濟形勢下的發展,採取的方針符合書本的要求,卻不一定符合地方官員習慣性的管理思維。
短期目標和長期策略的矛盾,可能導致今後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長繼續滑坡。銀行開始出現‘錢荒’,有的企業會出現困難,再形成連鎖反應,導致鏈條式的經濟退化。同時,結構調整的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內發揮作用,加上資產泡沫破裂,就業壓力增加,全年將以犧牲1到2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作為代價。
這樣的一種預期,首先在原材料市場上表現出來,鋼材價格已經下跌了20%,股票價格的狂跌,也在所難免。
回到本博文的主題:為什麼中國股市無藥可救?
首先,市場的信任度下跌到了冰點。
其次,上市公司從來沒有照顧到股民的跟本利益,買股票的積極性一再受到打擊。
再次,政府對股市的調節,從來都是負的作用。
最後,短期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蕭條,讓股民看不到希望了。新一屆政府,必須對過去的錯誤,來一個矯枉過正,加劇市場的疲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