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糧食連續九年增產值得懷疑

作者:羅天昊  2013-06-07 04: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糧庫大火,震驚全國。

在中央巡視組進駐之際,位於黑龍江的中儲糧倉庫火燒連營,幾乎全部存糧付之一炬,同時,大火也引起了廣泛的質疑:中儲糧的倉庫裡,到底有多少糧食

在城鎮化呼聲日高,農業被普遍模式的時候,問候糧食問題,足以驚出出國人一身冷汗。

事實上,不僅是中儲糧的存量值得懷疑,就全國而言,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存糧?

一方面,有關部門宣稱,中國糧食連續九年增產,另一方面,作為傳統農業大國,中國竟然成為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以及全球第二大大米和小麥進口國。尤其是大米作為中國人的主食,一旦大米產量不足,其後果是災難性的。

偌大的中國,已經遍地荒蕪。連續九年增產,值得懷疑。

2011年國慶回鄉,我從北京至重慶,從重慶至湖北,然後從湖北回北京,一路火車,窗外所見,大為震驚。大半個中國,農田基本荒蕪,至老家,長住一週,親至田間地頭考察,更是觸目驚心,農村已無青壯勞力務農,大片土地拋荒。

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中國缺糧之日不遠,未來深藏憂患。

在農村的現實是,種地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生存。在老家的一個大哥家算了一筆賬,一個五口之家,大約可分三木田,一畝水稻,化肥農藥等花銷,大約需500元,如果按照畝產700公斤(袁隆平最近研究成功,畝產最多也就900公斤),一畝地也掙不到1500元,三畝地,收入不過4500,再加每個人農業補貼大約100元,一家收入,不過5000而已,若有人讀書,根本無法應付開支,如此,家裡的青壯勞力,不得不出外打工。而這筆賬,在農村家庭頗有代表。

全球曾經的產糧大國逐步淪落為糧食進口國的歷史,值得中國警醒。

由於優越的氣候及地理條件以及始於上世紀60年代的「綠色革命」,印度在過去很長時間裏一直是全國農業出口大國,但是後來隨著經濟起飛,開始逐步漠視農業,在過去幾年裡,印度經濟連續維持了8%以上的年增長速度,但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每年只維持在3%左右的增長,甚至很多農民因生活貧困而被迫自殺。印度也由以前的糧食「出口國」衰落為「進口國」。

在30年前,菲律賓是世界有名的糧食出口國,而到了2002年菲國的工業製成品所佔比例達到了90.8%。與此同時,該國也由糧食出口國變為世界第一大米進口國。

追究其原因,在後發國家「大躍進」式的發展模式,普遍以犧牲農業換取工業發展,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無疑具有典型意義。在中國,農業與工業之間存在著數十年的剪刀差。在鄧小平以後的時代,由於人身控制的逐步開放,國家對於農業的漠視沒有得到改變,農業仍然是沒有前途的產業,同時工業化與現代化方興未艾,迫使農民用腳投票,青壯勞力大量湧入城市,農業已經成為老弱病殘的留守之地。同時,在國家產業政策上,農業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成為犧牲品。無論種糧還是畜牧業或養豬戶,都是所獲無幾,嚴重打擊了農民的積極性,造成了農業的毀滅性挫傷。

對於很多後發國家來說,曾經的落後和被殖民的經歷,使其內心深處存在「以農為恥」的思想,同時,作為後發國家,致力於快速崛起的急迫心理,必然造成對農業等「見效慢」的產業的犧牲。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漠視農業,忽視農民的利益,其結果,就是農業的萎縮。

目前,中國農民平均收入遠遠低於歐美,在此情況下,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可想而知。當下大量良田拋荒,無人願意務農,可謂未來時代隱憂,禍患即在未來10年左右爆發。作為一個超過10億人口的大國,缺糧將造成顛覆性的社會動盪。

農田日益荒蕪,農民日漸流失,哪裡來的九年糧食連續增產?

無論在哪個國家,農業都屬於一種弱勢產業,其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自然比不上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但是,正因為如此,這個國家是否具有遠見,正可以從其對待農業的態度上看出來。

全球第一大農業國是哪個國家?相信很多人會舉目四顧,心下茫然。答案出人意料,不是中國,印度等傳統的農業大國,不是發展中國家,而恰恰是當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美國。美國糧食年出口量所佔全球份額常年穩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麥更高達60%,而排第二位的澳大利亞,也是發達國家。

美國每年的農業補貼,超過150億美元,而美國的農業人口只有2%,亦600萬,不到中國農業人口的1%,比照兩國國民收入比,農業總產值等,中國是農業補貼絕對偏少。此外,眾多農田水利,年久失修,亦是隱患,未來也需要大規模投入。

做有遠見的國家,需要堅持,更需要犧牲。能否完成中國農業的現代化改革,將是對中國的巨大考驗。

来源: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