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私人財富暴增引發「公共貧困」

作者:高連奎  2013-04-01 12: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交通擁堵、小孩難入幼兒園等社會問題,這幾年在中國有集中爆發的趨勢,而這些問題其實就從來沒有逃脫經濟學的研究範疇,在制度經濟學中,這屬於私人財富暴增導致的「公共貧困」問題,新制度經濟學早就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雖然輿論界一直諱談民眾收入的提高,但收入提高,生活質量提高確是一個基本的事實,

然而在歷史的大多數時間內,人們一直都在與「冰冷、飢餓和疾病」做鬥爭,人類幾乎在所有歷史時期都顯得非常貧困。

而所謂的富裕生活,僅僅在近百年才慢慢顯露於我們這個世界,何況貧困遠也沒有徹底離開所有人。這些微的富裕,與人類生存的整個時期來比較,似乎顯得是那麼無足輕重。

因此長期以來,人們總是習慣從貧困的角度來安排和思考我們的生活。而現在必須從富裕的角度進行思考了。

當已經進入了一個產品過剩的時期,如果思維還停留在過去,充分的進行私人財富的瘋狂生產,而忽略公共產品的創造那就會產生巨大的問題。

汽車在增加,但公路的增加卻是緩慢的,垃圾越來越多,清潔工卻增加緩慢,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保障防範社會風險的機制卻不健全。

新制度經濟學將這種矛盾總結為:「私人富足和公共污穢」。這正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當人們注重私人富裕的同時,卻忽視了公共富裕,GDP告訴增長、私人財富劇烈膨脹的年代,教育、環境、交通等公共福利被關注的程度卻越來越少。

現代人類遠沒有從公共服務的應用中獲得愉快,甚至所提供的服務遠沒有使我們免於煩惱。「我們擁有昂貴的電視機,但學校卻破敗不堪;我們擁有清潔的私人住房,但街道卻骯髒混論。」

精力集中於汽車,卻忽略了學校和公園,對私人貨物毫不吝嗇,而對公共貨物的生產卻極度克制,這不是通情達理的做法。

豐裕社會私人物品的富裕與公共物品的貧乏不僅形成了驚人的對照,而且私人貨物的富裕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公共貧乏的來源。

最鮮明的就是私人汽車的增加,就必然要求道路投資的增加,而後者的增加是緩慢的,所以變得越來越擁擠,結果是每年都有驚人的車禍或交通堵塞。

在食品領域也是這樣,人們獲得的食物越來越多,那麼他們拋棄的食品包裝盒就越來越多,但沒有相應的公共衛生投資,結果就是不斷加深的污穢,財富越大,污垢越厚,這就是我們的時代趨勢。

城市化了,出生城市小孩越來越多,公共幼兒園卻跟不上。更多的私人財物生產出來或擁有的時候,欺詐的機會也越大,財產更需要保護,如果法律體系跟不上的話,財富的增加就會導致犯罪的增加。

除了這些物質的缺乏外,機制的缺乏也是嚴重的,如競爭的加劇,就需要社會安全機制的健全,因為在競爭社會中,是沒有安全的,個別勞動者或經營者的好運都可以在任何時候遭到突然的衰落,這表面是因為懶惰或無能的使他失去顧客和職位,但是最能幹的人,也會遇到消費者嗜好的突然改變,這與他們自身是否無能沒有關係,而且這種變化是不可預見也是不可避免的。失業成為現代人命運的一部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職業可以讓你幹一輩子。

私人生產導致公共服務需求自動的增加,如果後者跟不上就將成為社會紊亂的一大來源。由於沒有很好的擴充公共生產,我們失去了本該享有的機會,我們必須在貧乏的世界和豐裕的世界之間建立一座橋樑。

必須通過有效的政府手段使人們盡量避免個人的過度奢侈消費,而在外部公共環境上增加合理開支,讓社會財富的產生從私人生產向公共生產轉移,這樣人民的生活就會更有意義。並且這是長一段時期內的主導任務。

而這就涉及到觀念的轉變,必須在民眾中樹立「公共產品」的概念。並且願意將自己的一部分財富擁有公共產品生產,因為除了郵政等少數幾個例外,大部分公共服務是不適合收費的,他們是公共產品,必須給一切人使用,這些必須用稅收支付,雖然增稅一直是一個禁忌的話題,但卻是不得不做出的一個決定。社會越發展,需要的公共服務就越多,這是無法逃避的選擇。

另外政府也要轉變觀念,政府既然選擇了讓民眾生存在一個競爭的環境中,那就必須建立競爭風險的防範機制,首先是為所有公民提供一個相同的競爭起點,比如讓大家都免費接受相同的公共教育,其實是建立完善的社保體系,比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另外為那些在競爭中落敗的公民提高新的機會,比如廉價或是免費再就業培訓等。這些都是政府的任務。

以上是學界研究的成果,而除此之外的做法或是與之相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来源:BWCHINESE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