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國剩餘勞動力將在2025年消失(組圖)

MF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將在2020-2025年之間變為一個勞動力短缺國家。

在本週發布的一份報告中,IMF經濟學家Mitali Das和Papa N’Diaye指出,中國將在2020-2025年間到達所謂的「劉易斯拐點」(Lewis Turning Point),即勞動力從過剩走向短缺的轉折點。

兩位經濟學家指出,勞動年齡人口的陡然下滑將把中國推向「劉易斯拐點」。他們的預測顯示,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從2020年起出現下降趨勢。

如果達到劉易斯拐點,將意味著工資大幅上漲、工業利潤受到擠壓、投資下降,屆時發展中國家將無法再依賴廉價勞動力。

以下是反映中國勞動力市場動向的一些圖表:

Das和N’Diaye在報告中寫道:「中國處於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前夕,這一變化將對其經濟和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也曾在1月18日指出,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相當長時期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Das和N’Diaye說,市場機制將可能抵消勞動力收縮的部分影響,因為工資會上漲,且企業會更多地過渡到資本密集型生產方式。

他們還說,通過放鬆獨生子女政策來促進生育,或是改革戶籍制度,都將能夠推遲劉易斯拐點的到來。

但他們認為,金融改革將會通過財富效應來減少勞動力,而全要素生產率(TFP)的提高,會相應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並增加用工需求。這二者都將使得勞動力短缺加速到來。

不過Das和N’Diaye強調,在經濟過渡到勞動力短缺的過程中,人口結構變化是主要驅動力量,因此任何市場和政策響應都將只能起到次要影響。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