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官方的基尼係數?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了自2003年以來逐年的全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數據顯示,這些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一直在0.47以上,2008年以前逐年上升,最高點達到0.491,近幾年有輕微回落,2012年為0.474。

近日不斷有記者詢問筆者對上述基尼係數有何評價。應該說,到目前為止,國家統計局擁有全國最大、覆蓋面最全的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調查樣本,這兩個樣本的抽樣工作是根據隨機抽樣調查方法進行的,可以相信是符合統計規範的,在反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方面是基本可信的。基於該樣本計算的基尼係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且,由於樣本穩定可比,在反映歷年變動趨勢方面也有意義。

但是迄今為止,國家統計局的城鄉住戶調查數據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即高收入居民的收入被大大低估了,因此沒有能夠如實反映中國目前的收入分布狀況。例如根據該城鎮住戶調查數據,2008年城鎮10%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僅為4.3萬元,而筆者的推算為13.9萬元,相差3倍以上。2011年,根據該樣本的城鎮10%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還不到5.9萬元。最高收入居民這樣低的年收入水平,根本無法解釋房價居高不下、汽車市場火爆、銀行的個人存款高達35萬億元(2012年已超過41萬億元)、中國居民的大量海外存款和在海外奢侈品市場上的巨額採購等等一系列現象。

國家統計局長馬建堂前不久也明確表示:「我們經過認真研究評估,感覺到靠我們現在的城鎮住戶調查計算出來的城鎮居民收入基尼係數偏低,原因主要是難以獲取高收入階層居民的真實收入信息」。這一態度是客觀的。

數據偏差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其一,很多高收入居民都不願意接受調查,而更替的樣本不能保證處於同樣的收入水平,因此在樣本的抽樣過程中會導致高收入樣本的遺失,使樣本的覆蓋面發生偏差。其二,納入樣本的高收入居民有很多人不願意提供他們真實的家庭收入情況,報告的數據嚴重偏低,尤其是當他們擁有大量灰色收入時更是如此。這種情況在高收入居民中相當普遍。

很自然,由於存在上述問題,根據該樣本計算的基尼係數也必然是顯著偏低的。儘管如此,目前0.474的基尼係數也還是反映了相當大的收入差距。根據世界銀行2011年公布的全世界162個國家和地區的收入或消費基尼係數(不同年份),基尼係數超過0.47的國家和地區只有34個。收入數據不真實的情況在中國很嚴重,但可能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於很多國家。如果我們假設世界各國都和中國一樣存在低估收入差距的問題,而且程度相同,仍然可以判斷中國目前處於世界上20%的收入差距最大國家的行列,說明中國的收入分配問題相當嚴重。

面對統計數據存在偏差的情況,自然會引出這樣一個問題:統計部門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解決數據偏差問題是一個困難的挑戰,但仍然可以採取一些補救措施。例如,既然在調查中存在遺漏高收入樣本的問題,就有可能對遺漏的程度進行推算,據此在精心設計的基礎上增補高收入樣本。

對一個隨機抽樣形成的調查樣本來說,要糾正收入數據不真實的問題更加困難,但也可以考慮補充額外信息進行檢驗和校正的方法。例如,統計部門可以與其他政府部門協作,利用私人住房登記、家用汽車註冊、實名銀行存款等信息對某些高收入樣本的收入數據進行推算和交叉檢驗,在此基礎上對調查數據的偏差進行校正。也可以考慮採取不同的調查方法或根據某些可信程度較高的宏觀層面數據進行推算,以取得更真實的居民收入數據,據此對原有樣本的數據進行校正。

當然,靠統計方法、調查方法的改進,不可能改變一個更基本的事實,即目前腐敗現象嚴重,某些高收入居民擁有大量來自隱秘途徑的灰色收入。這是導致目前數據偏差的主要原因。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源是體制方面的缺陷,例如公共資金大量流失、土地市場、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和壟斷行業收益的不當分配等等。解決這些根本性的問題不是統計部門的責任,而只能靠推進體制改革、完善制度,提高政府、要素市場和壟斷部門的透明度,把權力關進籠子,靠公眾監督來消除制度隱患。

本文留言

作者王小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