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國CPI同比上漲2.5%

通脹12月份出現加速,原因是低溫來襲導致蔬菜價格升高。

消費品價格漲幅達到七個月來最高,12月份同比上升2.5%,高於11月份的2.0%。通脹的主要原因是食品漲價。國家統計局表示,環比增幅的近三分之二來自於食品價格上漲

中國大部地區經歷了30年來的最冷冬天,從而導致能源價格和農產品生產經銷成本上升。

如果價格壓力加劇,可能將限制政府刺激增長的空間,令今年後續時期的中國經濟前景撲朔迷離。

但敲響警鐘還為時過早。國家統計局分析師余秋梅相信食品價格壓力不久將出現下降。

在一份隨數據發布的官方聲明中,余秋梅稱:「受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影響,加之春節臨近,部分鮮活食品價格可能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春節過後,隨著天氣逐漸轉暖,鮮活食品價格上漲壓力估計會有所減弱。」

不過,數據表明中國經濟自去年9月以來總體呈復甦態勢,這可能會繼續推動物價上漲。在連續七個季度放緩後,中國經濟預計在2012年第四季度出現溫和反彈,使得全年增速進一步向8%靠攏。

未來資產證券(Mirae Asset Securities)經濟學家楊婕(Joy Yang)稱:「我們預計2013年全年通脹水平將呈漸增趨勢。」她預計,通脹率下半年可能將攀升至3.5%之多。

但2013年前兩個月的中國通脹情況將難以判斷,原因是去年春節假期在1月,而今年春節假期在2月。受此影響,在年同比的比較中,物價1月份將出現人為降低,而2月份將出現人為升高。

不過,摩根大通(JPMorgan)經濟學家朱海濱認為,將這種扭曲現象拋開不看,物價應將出現穩步上升,這種趨勢也已經影響到政策。

他說:「觀察近期的貨幣政策可知,央行近期已傾向於更加中性的立場,今後在出臺進一步寬鬆政策時將更加謹慎。」

本文留言

作者歐陽德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