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鹽專賣制葬送帝國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中,唐朝一直被視為巔峰。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龐大王朝的掘墓人,竟然起自鹽販子。這個埋葬唐王朝的鹽販子,就是黃巢。
早年的黃巢,是一個讀書人,而且是一個頗有抱負的讀書人,此君一生偏愛菊花,他曾在一次應試之前,題詠菊詩一首,詩云: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其豪情霸氣,躍然紙上。既為青帝,即可號令群芳了,頗類後世革命領袖毛澤東的歌詠蛙詩,春來我不先開頭,哪個蟲兒敢作聲?
可惜,這個志向遠大的青年,卻總是無緣科場,最後一次應試不第之後,黃巢又題詩一首,不過這首詩除了早年那種雄圖霸氣之外,更透露出衝天殺氣,詩云: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屢次落第,已經讓黃巢絕望中生出深沉的恨意,滿長安都是黃金甲,好傢伙,反心已決了。
不過,因為科舉不第之狠,只是使黃巢在無意識之間,流露出其對於政府的怨恨,以及未來造反的「意識流」,真正使他最終走上造反之路的,卻是因為販鹽的事情。
自封建時代已降,鹽業就是由官方專賣。鹽業成為官府與民爭利,獲取利稅的重要產業。唐安史之亂後,朝廷為了籌錢斂財,把每斗鹽的價格由10錢陡然提高到110錢。國家財政十之八九都要仰仗鹽利,而平民百姓因此只好淡食。在此情況下,販賣私鹽,成為暴利行業。於是私鹽販子隊伍急劇擴大。
唐王朝嚴禁私人販鹽,私販官鹽,一旦被抓到,很難逃一死。但是,險境之下,必有勇夫,鋌而走險者仍然大批湧現。官軍的圍剿、追捕,使私鹽販子的反抗力度也不斷提高,所以,販鹽者多有組織,而且有武裝。
而這種有組織,有武裝,在某種偶然事情的激化下,就變為朝廷的反對勢力。黃巢最終的起事,就是如此。
黃巢出生於 「私鹽世家」,祖上好幾代人,都是靠這種非法的生意維持著富裕的生活。雖說富足,但是名望不好,這也是黃巢早期選擇科舉的原因。屢次不第之後,黃巢就徹底死心了,回到故鄉,準備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私鹽販子。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之後,在一次販賣私鹽的行動當中,黃巢意外落馬,所販私鹽全部被沒收。黃巢也差點被朝廷砍頭,幸虧親友及時打點,黃巢才倖免一死,自此,黃巢不斷科舉路斷,連生路也斷了。黃巢對唐王朝的仇恨,又加一層。
絕處逢生。
當時,天下災荒連年,特別是黃巢家鄉所在的黃河下游,連年乾旱,很多地方顆粒無收,大批農民餓死,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各地農民起義大規模醞釀自懷中,正在這年(公元875年)五月,同為鹽販子的王仙芝在長垣起義,消息傳到曹州,已至絕境的黃巢散盡家財,募眾數千人在冤句響應起義。後來,王仙芝戰死,黃巢成為義軍領袖。
881年初,黃巢攻破長安,實現了年輕時代「衝天香陣滿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預言。同時,不第的黃巢,自己在長安開科取士,亦實現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的誓言。
其後,因為戰略失誤,黃巢逐步衰落,最後兵敗被殺。不過,在黃巢雖死,卻讓唐王朝給自己殉葬。黃巢率眾幾十萬,轉戰十幾省,持續十幾年,沈重地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使唐王朝在短暫的「宣宗中興」之後,迅速威權落地,參與鎮壓起義的各自藩鎮紛紛坐大,出身黃巢系,最後投靠朝廷的朱溫,後來則直接取代唐朝,開始了五代十國時代。
唐雖間接亡於黃巢,但是,深究其因,卻與禁止私鹽關係重大。而在歷朝反對勢力中,我們也不難看到鹽販子的身影。除黃巢外,唐末格局東南的錢鎦,早年也曾是私鹽販子,後來發跡,在唐末混戰中逐步統一東南,成為後來吳越王。
而在明末農民起義中,其實一支重要勢力張士誠,亦起自鹽販。而其起義過程,與黃巢非常相似,元朝末年,朝政腐敗,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統治者不得不提高鹽價以彌補虧空,同時,沿海遭遇颱風侵襲,海水倒灌,農民顆粒無收,在此情況下,張士誠聯絡了另外十七名膽大的鹽民,發動了「十八條扁擔的起義」,最後,在元末大亂中,坐鎮東南,號稱「誠王」建國「大周」,雖最後被朱元璋剿滅,亦不失為一代梟雄。
帝國總是在內部被人攻破,在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由於專賣制度的存在,使朝廷與民爭利,而帝國鼎盛時代,官民矛盾還不是很尖銳,一旦帝國衰落,為了提高財政收入,必然提高壟斷行業收入,加劇對於民眾的剝奪,一旦發生天災人禍,走投無路的民眾,唯有造反一路可走,於是,壟斷專營制度,最終葬送了帝國。
一切奉行專賣,以及存在壟斷勢力的政府,都有自我崩潰的危險,暫時的安定,也不過是粉飾太平,一旦時勢有變,即刻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