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製造中國股市的悲劇(圖)
9月7日,久違的大陽線讓投資者歡欣鼓舞。導致股市上漲的原因十分簡單,發改委連續兩天裡批了一大批項目,總計投資超過1萬億,證券監管部門也發出了維穩的信號,經濟「保增長」與股市「救市」形成了共振效益。
根據以往的投資經驗,股市又可以熱鬧一陣子。隨著交易量的快速增加,股市投資者的信心開始增加,於是,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加入其中,刺激股價走高。當然,股價再次被炒高後,上市公司可以更快地發行股票,「圈錢」的遊戲又要開始了,本來就很低的投資收益率變得更低,於是股價再次下跌。股市進入下一個循環。
每一次救市的結果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遊戲裡來,20多年來,股市就在這下跌---救市---上漲---融資---下跌---救市---這個循環裡打轉轉。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股市的人數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而投資者的牴觸情緒也與日俱增,因為股市的核心問題(投資收益率過低)從來沒有得到解決。
什麼是股市的核心問題?從投資的抱怨裡可知,股市核心問題是投資者(尤其是散戶)在「賠錢」。
從表面現象上看,投資者賠錢的原因是股市不斷下跌。而很多人將股市下跌的原因歸結為股市的供求失衡,簡單來說是股票發行得太多,是上市公司肆意「圈錢」所致。對策當然是控制發行速度,最好是把股市的融資功能凍結起來。
從本質上看,導致投資者賠錢的根本原因是股市定價偏高,有些階段(如2007年)是嚴重偏高。而導致我國股價偏高的因素很多,其中政府經常出臺「救市」是重要因素之一。
每當股價回歸時,政策之手就伸出來,於是,市場形成了「政策底」的預期,從1994年至今,形成了很多「政策底」,如:
政策底1:1994年因宏觀政策不斷從緊,股市連續下跌,當股市暴跌555點至325點時,管理層推出了「三大救市」政策,形成了一個明顯的政策底。
政策底2:1995年5月,當國債期貨越炒越烈、股市大量資金流失、股指跌至500多點時,管理層推出暫停新股上市及暫時停止國債期貨交易的政策,引發了「5.18」股市井噴行情,形成了第二個政策底。
政策底3:1996年初,股市在連續幾年下跌的過程中已經止跌啟穩,此後,以利率不斷下調為特徵的宏觀政策由緊運行轉為松運行,推動股市發展的股市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引起股市持續一年的連續上漲。第三個政策底出現。
政策底4:1996年12月底,股市被政策的力量調至867點,出現一次到位的硬著陸之後,因調節股市的目的達到了,股市的政策突然放鬆,順應了不斷趨松的宏觀政策,引起了股市的又一次大幅上漲。
政策底5:1999年5月份,上海綜合指數跌到1000點附近,監管部門出來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股價上漲,6月20日《人民日報》專門發表針對股市的社論,為股市造勢,史稱「5•19行情」。1000點成為我國股市一個重要的「政策底」。
政策底6:2001年10月21日,當上海綜合股市指數從當年的最高點2200點下跌到1350點時,股指已下跌了近900點,股市一片低迷、投資者嚴重虧損,政府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2002年6月23日,當股市指數再次下滑到1350點附近時,政府再次伸出救市之手,宣布「停止國有股減持」。使上海綜合指數1350點成為第六個政策底。
政策底7:2008年底,在政府出臺「四萬億」刺激政策,股市從1600多點回升,隨後股市迅速上漲超過一倍。
因為政府對股票價格的干預,使投資者對股市風險產生了麻痺心理,股市的風險溢價被扭曲、降低,股市的正常價格形成機制無法發揮作用。
在股市運行過程中,政府不僅調控指數,而且不斷地將優質的國有資產注入到虧損的上市公司中去,給股票投資者形成了特殊的心理預期,認為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可以忽略不計,上市公司虧損了會有政府出面重組。
政府對股票市場的深度干預的結果必將使國家的信用與股市的風險緊緊地栓在了一起(這一點同改革前的國有銀行體系十分相似),使股市的泡沫風險得不到及時釋放。很多垃圾股市值依然很高,其根本原因就是投資者有重組預期,都寄希望政府來重組這些公司,從而導致垃圾股與績優股股價差異不大的奇特現象,這是我國股市所獨有的,這一獨有現象的存在恰好是我國政府過度干預股市的最好證據。
股市的下跌,投資者希望政府出面「救市」,但救市的結果卻是股價形成機制被扭曲,股價嚴重偏高,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套牢」,這就是中國股市的悲劇。
讓悲劇不再重演的辦法就是讓「閑不住手」離開股市即可。
9月7日的大陽告訴我們,悲劇還將繼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