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三首望岳詩透露杜甫心靈秘密

 2012-08-24 12: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杜甫一生,總共寫過三首題為《望岳》的詩。這三首《望岳》詩,望的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和南嶽衡山;寫作時間大約分別為:開元二十四年(736)、乾元元年(758)和大歷四年(769),正好分處杜甫青年、中年和暮年三個時期。這三首詩,基本上都是借景抒情之作,形象地展現了杜甫一生的三種心境。按照時間順序進行閱讀,細加體會,我認為,這其中隱藏著杜甫一生的心靈秘密。

杜甫當然不可能早在青年時代就規劃好了,一生要寫數首《望岳》詩。但是,既然他到過的五嶽中的三岳,先後用同樣的題目各寫了一首詩,這表明杜甫從寫作第二首《望岳》開始,便有意「湊」成詩歌體「望岳三部曲」。換言之,三首《望岳》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當有著某種一以貫之的主旨。

這個主旨究竟是什麼呢?

先請看三首《望岳》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東嶽泰山)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西嶽華山)

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汩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蓋獨不朝,爭長嶪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讚我皇。牲璧忽衰俗,神其思降祥。

(南嶽衡山)

三首《望岳》詩,儘管技術上是後出轉精,但流傳最廣的,卻是早年所寫的第一首。文學史專家,紛紛讚嘆其「齊魯青未了」筆力強大。例如,宋人範溫稱讚其「高妙而有力」,「言東嶽之大」「無過於此」(《潛溪詩眼》);劉辰翁稱讚曰:「只五字,雄蓋一世」(《集千家注杜詩》卷一);清人施補華言:「‘齊魯青未了’五字,囊括千里,可謂雄闊」(《峴佣說詩》)。語文教科書編輯者,前仆後繼,把這詩尤其是最後兩句,當作勵志的千古名句,讓千千萬萬的青少年朗讀,背誦。無論是寫景雄闊有力,還是詩中有勵志名句,整首詩的內容是積極向上的,的確很適合青少年閱讀。

關於三首望岳詩的內容,明人黃生(1622-1697,原名管,又名起溟,字扶孟,號白山,歙縣潭渡人,明諸生)的說法,較為通達,容易為人們所接受:「衡、華、岱皆有《望岳》詩,岱以小天下立意,華以問真源立意,衡以修祀典立意,指趣各別。」(轉引自楊倫《杜詩鏡銓》卷十九)青年杜甫,雖然第一次進士考試失敗了,但是,因為才二十多歲,杜甫的挫折感並不明顯,他依然無比自信,對實現遠大的政治理想,滿懷希望,充滿信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他這一時期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杜甫寫望西嶽詩,是在因為疏救房琯得罪肅宗被貶為華州掾時。當時華州姓郭的長官,似乎並非斯文人士,對名滿天下的詩人杜甫,只以尋常下屬對待,絲毫沒有憐惜敬重的表示。年高位卑,這時杜甫的政治理想瀕臨破滅,已經萌生了退隱學道的念頭。「諸峰羅立如兒孫」,「拄到玉女洗頭盆」,語言白俗,是杜甫憤懣怨恨內心的一種折射。至於在衡山時,經過十餘年的漂泊,杜甫已經57歲,政治理想幻滅導致的憤懣怨恨,已漸趨平靜,消失殆盡;經過安史之亂,李唐皇朝已經元氣大傷,亟需撥亂反正,重新建立穩定的秩序。因此,在南嶽衡山,杜甫最關心的事情,已經由自身的政治抱負,變為李唐王朝的制度重建。修祀典,為的是皇朝永固。當然,也可以說,是杜甫早年立下的政治理想中的「再使風俗淳」的一個具體表現。

關於《望岳》詩,《杜詩言志》的作者(佚名)有與眾不同的理解,它把《望岳》解讀為寄託之作,每一句都有隱含的意思:「齊魯青未了」是「言其所學之正,源遠而流長也」,「造化」句是「言其稟賦之獨優」,「陰陽」句是「言其宰制之甚巨」,「蕩胸」句是「言其量之無所不包」,「決眥」句是「言其明之無所不照」,最後兩句,是「謂將得君行道,高出於群倫之表,而向之蔽賢嫉能者,均無所施其伎倆也」。顯然,《杜詩言志》將杜甫這一首《望岳》詩,完全當作杜甫的志向隱喻詩去解讀了。在西嶽華山那首詩下,這樣說:「……望岱宗,專言體統之高大,以自喻其生平之學問」。

乍看之下,有解讀過度之嫌。但是,結合杜甫「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之類的自白(見《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以及杜甫終身不渝的忠君愛國、憂國憂民之情,這樣的解讀,於情於理,都無挂礙。根據杜甫《又上後園山腳》詩「昔我遊山東,憶戲東嶽陽。窮秋立日觀,矯首望八荒」等詩句可知,杜甫是登上過泰山絕頂的。不難想像,華山、衡山,杜甫也應該是登臨過的。他都以「望」字命題作詩,跟他一生都沒能實現政治理想的事實,是一致的。三作望岳詩,可以理解為,孟子所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對杜甫有著深刻的影響;也可以理解為,杜甫終其一生都沒有放棄他追慕契稷的仁者之心。孔子說:「仁者樂山。」表現詩人的仁者之心,大概就是杜甫三首《望岳》詩的主旨所在。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