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以前在大陸教科書中的形象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但事實並非如此,蔣介石是一位度量寬宏的政治家,對政敵非常寬容,那些反對過他的如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等一直身居高位皆得善終。他親自下令處決的政敵大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退守臺灣前通共證據確鑿的浙江省主席陳儀,另一位就是國民黨元勛鄧演達。
當蔣介石決意懲處確有反意的國軍元勛鄧演達時,一批與鄧演達有著數年袍澤情誼的黃埔將領紛紛站出來為他說話。如陳誠在獲悉鄧演達被捕後,立即致電蔣介石,予以力保;隨後在獲悉鄧演達被害後,再次致電蔣介石,提請辭職,聲言:「上無以對總司令,下無以對恩友。」
而當毛澤東決意整治並無反意的彭德懷時,一大批與彭德懷有著數十年戰火情誼的紅軍將領紛紛圍上來朝他吐唾沫、潑髒水,東拉西扯、無限上綱,還翻出一大堆陳芝麻爛穀子,氣勢洶洶且婆婆媽媽,一如街婦聚罵之行狀。無一人站出來說句公道話,他們還一致舉手贊成將彭德懷打成反黨集團首領,給他安上兩個大逆不道的罪名:一個是類似於「漢奸」罪名的所謂「裡通外國」罪名,一個是類似於「結黨謀反」罪名的所謂「組織軍事俱樂部」罪名。
當蔣介石將張學良監禁後,仍有許多國民黨大員去看望他。其中張治中將軍三次專程探視囹圄人,一次在南京宋慶齡子文府(1936年),一次在湘西沅陵鳳凰山(1938年),一次在臺灣新竹井上溫泉(1947年)。他次次都與這被監禁者長時間促膝談心,還次次都不避嫌疑地替這被監禁者給蔣介石捎信或捎話。
而當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將彭德懷打成反黨集團首領後,則見許多中共大員紛紛變臉,對落難者唯恐避之不及。在由廬山返回北京時,除張愛萍將軍外,大家「都不願和彭老總同機」,以至於「那架飛機只稀稀落落地坐了幾個人。」
一些前國民黨人士在涉身毛澤東整人運動時,也似乎顯得比許多這些高層共產黨人更講義氣、更富有人情味。比如,當許多中共高層紛紛指責彭德懷偽裝艱苦樸素故而是「偽君子」時,前國軍上將張治中站出來說話:若說一個人在短時間裏搞偽裝,還能夠說得過去;但若說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搞偽裝,就很難說得通了,一個人「怎能偽裝一生呢?!」
張治中任職國民黨高官時曾數度諫言蔣介石,離開國民黨後則從不批評蔣介石,正如中國古語所言: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本文略有刪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