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腳桌椅超神奇 竟能培養創意兒
很多朋友到我家,都說可以看見這個家的成長故事,也看見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初到我家的朋友常覺得奇怪,為什麼桌子、椅子都鋸短了腳,比一般桌椅來得矮?
當應就然生下不久,我就注意到,如果要讓孩子靠近我,跟我親密接觸,就需要做些改變。當孩子在嬰幼兒階段,光是床的高低落差,就製造了距離。後來,我常坐在地板上、躺在地上和孩子聊天,讓她們可以輕易的從我身上跨過去;或者,把孩子抬得比我高,讓她們居高臨下的看著我,或坐在我的肩膀上,隨我散步;只要是我躺著、孩子站著,她們就可以比爸爸高。
只要大人盡量把傢俱放低,孩子就會立刻感受到大人想親近他的訊息。這時,再跟孩子溝通、講道理,他們也會較容易進入狀況。透過不斷的觀察孩子、從她們的神情、感覺快樂的程度及情緒變化,我歸納出一個道理:必須整體調整我們的生活空間。
除了盡量將東西放得低一些,我家也不喜歡擺放有特定功能的傢俱。在這個凡事講求實用的時代,許多事物不知不覺就走向規格化;置身其中,人們也就適應了規格的拘束。小孩子特別敏感、想像創造力豐富,當他感受到環境已經規格化、無法再改變了,就會很無助。
如果讓孩子進入開放空間,裡頭的東西可以隨意改變位置、用途,孩子就會發揮創意,在地上、桌上畫畫,翻跟斗、睡覺、跳舞,坐在樓梯上聽音樂,或當它是滑梯。當實用的框架破除了,小孩那種自然、原始的情感,就會源源不絕的湧現。大人得留心:別讓孩子的生命被有形無形的規格限制了。
我也透過小擺設,機動的改變居家空間。譬如:擺一棵頂到天花板的耶誕樹,孩子放學回來,從她們的神情就會知道氣氛不同了。
同樣的,一個社會如果有多元的考慮、想望,對孩子來說都是貼心的、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這相對是較好的社會。如果社會價值的取捨,全是往成人聚攏,少了孩子氣,那麼就會變得暮氣沉沉!
我覺得我家比較像遊樂場,而不是典型的住家,永遠容許意外的趣味發生。我想讓孩子嘗到屋中有屋的感覺,於是趁房子翻修時,請木工在二樓釘了一個空中樓閣般的小房子;這不是從玩具店買來、大量製造、只能放在地上的木頭房子,而是懸在半空中的大玩具。它的出現,不僅使孩子興奮極了,她們的同學、鄰居、我的學生,都喜愛它,也因此有了更多樂趣。
我家的房子小裝修不下七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很多奇妙的事,每個角落都有故事,都充滿了感情;不管再怎麼改建,所有跟重要記憶相關的角落、傢俱,我都會設法留下。
啾啾兩歲時,為了教她學會用馬桶,我們不再幫她包尿布。一天,她來不及趕到廁所,情急之下就打開臥室的櫃子,留下了造形美麗的便便。等到媽媽要換衣服時,才發現了這坨「傑作」;後來,不管家裡裝修多少次,這櫃子我絕不會拆掉。
現在,孩子都長大了,鋸了腿的桌椅,卻不會「長大」,但是她們都說,就是要這樣的家!要一個永遠看起來像有孩子住在裡頭的家!
空間對於我來說,除了給人啟發、帶來童趣、玩興,也留下感情與回憶;透過空間安排,家人能親密的接觸,同時也會覺得受到尊重。
這就是我從「椅子鋸短腳」的角度所展開的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