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按摩可去百病(圖)

按摩肚子可以減肥或治療便秘,已成為當今很多人知道的方法了,但是有的人聽說順時針方向按摩是補,常用於止瀉,有的人卻認為順時針方向按摩是順著腸子的走向按摩,應該是瀉法,可以治療便秘。究竟哪種說法才是正確?

(網路圖片) 

順時針是瀉逆時針是補

中醫按摩穴位的原則是,實證時應該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了瀉,虛證時應該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了補。由於腹部右側是升結腸,左邊是降結腸,因此順時針方向按摩是依照排泄的流向,幫助腸蠕動。

實證和虛證在中醫來說,是兩類非常大的證型。一般來說,看舌苔能做出一個初步判斷。實證時,患者表現為舌苔發黃、舌苔較厚、口臭、便秘等,此時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能刺激腸蠕動,使糞便到達直腸部,產生便意;而虛證患者則舌苔淡、舌苔較薄、容易腹瀉,逆時針方向按摩是逆著結腸方向,這樣是為了補,阻止腹瀉。

其實這樣的區分只是在治療便秘、腹瀉、肥胖、月經不調等症時適用,如果是日常保健,則順時針或逆時針都可以,最好兩個方向都做一遍。按摩腹部能調整人體陰陽氣血、改善臟腑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過分飢餓或飽餐的情況下進行,體弱者可採用平直仰臥位進行按摩。

一般養生用平補平瀉法

醫學專家建議,一般養生所採用的摩腹法最好是平補和平瀉的手法。平補法就是「一逆一順」各繞臍摩腹100圈;平瀉法則是「一順一逆」,按摩方向應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長方向,輕緩地、有韻律地耐心進行。

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鐘左右,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佳,所以最好在洗澡後按摩。摩腹時,可用全掌施力,也可只用大魚際接觸腹部,若雙手重疊按揉,則推拿力量大,效果更佳。摩腹前注意排空小便,腫瘤或急腹症患者禁止摩腹。

按摩肚子能治什麼病?

按摩,是中醫治病的傳統手法,能強身祛疾、延緩衰老,其中腹部按摩更能保健養生。早在中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一書中就有記載:「腹部按揉,養生一訣」。我國唐代名醫、百歲老人孫思邈也曾經寫道:「腹宜常摩,可去百病。」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只有升清降濁,方能氣化正常,健康長壽快樂。

現代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防止和消除便秘,對老年人尤其必要。

經常巧妙地按摩腹部,還可以使胃腸道黏膜產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過多,並能預防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揉腹還可以促進脂肪的吸收和運走,防止人體大腹便便,收到滿意的減肥效果。

經常按摩腹部,還有利於人體保持精神愉悅。睡覺前按摩腹部,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對於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摩腹部能平息肝火,心平氣和,血脈流通,可起到輔助治療的良好作用。

腹部按摩的具體操作方法:

一般選擇在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清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10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10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恆,一定會收到明顯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膚化膿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腸炎、痢疾、闌尾炎等)時,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擴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擴散或出血。揉腹時,出現腹內溫熱感飢餓感,或產生腸鳴音、排氣等,屬於正常反應,不必擔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