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多動症」大多扣錯了帽子

 2012-05-05 15: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加拿大新聞背景:3月5日出版的《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公布了一項針對兒童多動症的研究: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11年間跟蹤研究超過93萬名6~12歲兒童,結果發現在同齡兒童中,12月出生的孩子被診斷為多動症機率比同年1月出生孩子高出39%,接受藥物治療的機率也高出48%。

談到很多家長和老師總是給喜歡給孩子扣個「多動症」的帽子,上海市兒童醫學發展中心發育行為兒科主任章依文教授很是不解,「日常生活中判斷孩子是不是患多動症,大多是老師和家長,好像不是醫生了。」

北美的學齡兒童中,有3%到7%的人被診斷患有多動症,在中國這個比例為4.31%到5.83%。果真有這麼多的多動症孩子嗎?最新一期《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對兒童多動症的常見診斷提出嚴重質疑。

年齡越小扣多動症帽子的機率越大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93.7943萬名6到12歲兒童進行追蹤調查後發現,年齡最小的孩子被定性為多動症的比例最高。

珍妮·加蘭德(Jane Garland)是負責此項研究的兒童心理學家,她指出,許多孩子的多動症很可能只是發育不夠成熟的表現。僅僅因為他們在課堂上不如那些年長近一歲的孩子守規矩,便認定為多動症並使用藥物,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在同一年級中,晚幾個月出生的孩子表現相對不成熟,但人們卻用對待較大孩子的標準看待他們,這使他們比較容易被誤診為多動症。

多動症為何容易被濫用

許多被家長、老師認定為多動症的兒童,有大半在經過系列科學綜合評價後摘掉了多動症的帽子。

造成這種多動症被濫用的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誇大的宣傳,第二是老師的誤解。班級裡多一個「坐不定」的學生,會給教學帶來很大麻煩,但如果該學生被確診為「多動症」,那他的成績再差老師也不用負責了。「美國有關調查就發現,教師傾向於濫用多動症標籤以推卸教育的責任。」世界衛生組織新生兒保健合作中心主任瀋曉明教授說。

沒有經過明確鑑定,千萬不能亂給孩子扣‘多動症’的帽子。此外,大人的評價如同一個標籤,孩子常常會為了「證實」大人的評價就朝著大人評價的方向發展,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標籤效應」。也就是說,有些孩子類似多動症的表現,是大人的評價「培養」出來的。

喜歡多動未必是多動症

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齡不同而有差異,幼兒園的兒童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鐘左右,一年級小學生也只能集中10~15分鐘,這些年齡段的孩子一節課上有幾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做小動作都是正常的。

「所以,喜歡多動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多動症。」章依文教授說,心情焦慮等其他心理問題也可能表現為多動,比如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在一個平均智力很高的學校裡,他就會因為學習跟不上而出現多動症的表面症狀。

兒童多動症是否存在,醫學界本來就沒有定論。而需要注意的是,被診斷為「多動症」的孩子會遭到老師和家長區別對待,這對他們的自我認知會產生消極影響。

来源:健康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