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國:中國經濟的扭曲己經日甚一日

一項對15個城市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中低層收入的調查顯示,中低層群體實際工資負增長5%,他們成為通脹的最大犧牲品。

據數據顯示,2011年8月,中國CPI同比增長6.2%,而美國CPI同比增長3.8%,中國比美國高出63%。

但在現實生活中,居民通常是對具體某類商品的漲價幅度感受更為深刻。當前的中國,除資產價格外,居民對食品價格的上漲最為敏感。如果比較中美食品價格漲幅,2011年8月,中國食品價格同比增長13.4%,美國食品價格同比增長4.4%,中國比美國高出205%。

在中國的CPI籃子裡,食品價格的權重高達30.5%,根據匯豐銀行的估算,能源價格在中國CPI籃子中的權重僅為5%。相比之下,食品與能源在美國CPI籃子中的權重分別為13.7%與9.1%。這意味著,如果用中國CPI籃子的權重來計算美國的CPI,那麼2011年8月美國的CPI同比增幅會顯著低於3.8%。中美之間的真實通貨膨脹率差距因此要明顯高於CPI同比增速的差距。

對於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顯著高於美國的現象,有兩個解釋。

第一,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常與一個經濟體的產出缺口有關。所謂產出缺口是指經濟體的實際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之間的差距,如果實際增長率超過潛在增長率,即存在經濟過熱,這往往伴隨著較高的通貨膨脹率。

2011年第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高達9.5%,高於中國的潛在產出率;同期美國GDP同比增速僅為1.6%,低於美國的潛在產出增長率。中國經濟在次貸危機後已經重新回到高增長的軌道上,而美國經濟依然備受金融危機的困擾,這是導致中美通貨膨脹率差距的重要原因。

第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中美央行都實施了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2009年的人民幣信貸規模高達9.6萬億元,是2008年的2倍。兩國央行同樣都在印貨幣,但中國央行通常只能控制狹義貨幣(M1)。

狹義貨幣是一個宏觀經濟學概念,在經濟學中以M1表示,其計算方法是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商業銀行的所有活期存款。廣義貨幣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在經濟學中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中國央行只能控制M1,而無法控制數字龐大的M2,如溫州高利貸危機就是由M2過大而引發的,對通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中國月度M1同比增速最高達到39%,M2同比增速最高達到29.7%。相比之下,美國月度M1同比增速最高達到17.2%,M2同比增速最高僅為9.4%。這說明,除美國的狹義與廣義貨幣增速均低於中國外,更重要的區別是,美國的M2增速太低,並未與M1同步上升。

由於中美在經濟增長率、貨幣政策與國內金融市場狀況方面的差異,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預計將持續高於美國。

中國財政收入以30%的速度高歌猛進,而中低層收入群體卻在艱難度日,中國經濟的扭曲己經日甚一日。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