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2011年中國官媒在美國攻城略地(2)(圖)

 2011-12-28 19: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新華社僱用的美國記者報導2011年聖誕樹到達國會  圖片來源: 美國之音

2011年,中國國家媒體繼續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擴張。中國政府和參加大外宣計畫的官媒面臨什麼樣的挑戰?美國的觀眾會不會買帳呢?

2011年,中國政府繼續揮灑金雨,扶植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在內的中國官方外宣媒體大舉進軍美國。

美國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研究中國媒體的學者約翰·吉里克(John Jirik)曾經在1990年代末到2000年初期兩度為中央電視臺工作。吉里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官媒在美國落地,和其它的國際媒體一樣,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吸引受眾。他說:「我完全理解中國政府非常渴望擴展媒體服務的心情,他們希望能夠讓美國民眾更多地傾聽他們的聲音,但是他們在吸引受眾方面需要努力一段較長的時間。這不是光中國媒體的問題,這是進入美國的所有國際媒體都面臨的問題。」

評估成敗需要至少15年時間

吉里克表示,美國媒體在一個自由的媒體市場框架下運作,中國媒體一開始很難競爭過它們;另外,美國的觀眾聽眾讀者有數不勝數的媒體選擇,要讓他們接受帶有官方宣傳色彩的中國媒體,談何容易?吉里克說:「中國政府願意投入巨資到這樣一個沒有成功保證的項目上,這完全有可能會失敗的。當然,要評估這個項目的成敗,至少需要15到20年的時間,短期內肯定是沒有成功可言的。」

觀察人士注意到,加入「大外宣計畫」的中國官媒正在悄悄地採取「外宣媒體本土化」的策略,也就是,在美國當地聘用工作人員,將外宣產品包裝成更容易讓當地受眾接受的普通媒體產品。

外宣本土化具有欺騙性

香港《動向》雜誌主編張偉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外宣媒體本土化」的策略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外宣的實質內容。他說:「這也是它的一種行銷戰略,算是一個進步吧,入鄉隨俗,比他們自己派記者更有欺騙性,也許更能夠打入市場,從基礎運作上來看會有一定效果。但是這些人不會改變他們公司的運作、媒體的方向、選材、報導的風格,從最終產品你可以看到,哪怕有本土人士加入,它的產品基本上還是這種格調,大的框架沒什麼變化。」

張偉國指出,中國的形象不是靠大外宣來改變的。他說:「因為大外宣說得天花亂墜,跟中國現實的反差非常之巨大,比如陳光誠事件、艾未未事件、烏坎事件這樣一些國際社會關注的、真正反映中國底層社會脈動的、真正有新聞元素的事件,在中國媒體,包括這些到海外的媒體裡面,都得不到正常反映。所以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中國這種東西宣傳的色彩,宣傳的意味很濃,雖然有些事情他們可以在短時間裏達到目的,這種鶯歌燕舞、正面歌頌、增加喜慶氣氛的也許會有一點作用,但是真正到了一個重大社會和國際事件出現的時候,它的那種輿論導向、它的那種政治立場的本質就會暴露出來。」

美國觀眾能接受嗎?

香港資深媒體人周兵11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指出,中國媒體說的東西和實際情況有差距,導致自己的公信力受影響,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有時你說的東西明明是對的,或者是真的,別人卻不相信。周兵認為中國政府在加大外宣的時候應該做兩件事。他說:「第一要先做得好,第二才是說得好,現在要想說得好的話,做得方面要有一些改進。」

不過,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位新聞媒體教授卻持不同看法。這位不希望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日益提高,在全世界和在美國,人們對中國的興趣在與日俱增。她說:「但是他們缺乏渠道去瞭解中國,所以很可能他們會利用一切他們可能得到的渠道去瞭解中國。但是美國觀眾也會有比較根深蒂固的意識,認為中國媒體都是政府控制的,所以這全部是政府的宣傳。不過美國觀眾具有批判性思維,他們會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他們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分析和接受這些信息。

香港《動向》雜誌主編張偉國表示,如果說中共外宣有什麼成功模式的話,具有中國軍方背景的鳳凰衛視可以算一個。張偉國認為,鳳凰衛視先行一步,為大外宣闖出了一條路子,可以說是中共大外宣的一塊重要基石。不過,張偉國表示,中國政府希望通過控制信息來源來控制人們思想,這種做法在中國國內已經行不通了,更不要說在開放的國際社會了。

来源:美國之音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