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從「天宮一號」的高度解讀「中國模式」(圖)

 2011-10-02 12: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9
    小字


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這些年,圍繞「中國模式」的爭論不絕於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2週年之際,我談一下對「中國模式」的感受與理解,希望有助年輕讀者認清「中國模式」與國家、政黨、世界,以及你、我、他的關係。

什麼是「中國模式」?

由於國內對「中國模式」的爭論一開始是就帶上了左右派性的色彩,使得是否存在「中國模式」之爭變成了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態度問題。那些聲稱「中國模式」的人士還沒有把這個模式界定清楚到底是個什麼玩藝,就把它吹到比「天宮一號」還高的位置,大有馬上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勢頭。持不同意見的人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討論什麼是「中國模式」及其優劣,一開口就否定有這麼一個模式存在。

其實大可不必,別說中國,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肯定都有區別於其它國家的發展模式,只要你不先入為主,先用好壞來界定這個模式,「中國模式」肯定是存在的,哪怕這個模式還在形成中,還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摸著石頭過河」也是一種模式嘛。

下面就我置身海外時的一些觀察與對比,盡量客觀公正地描述「中國模式」現象。我給「中國模式」的定義是:中國共產黨一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以公有制為主、私有制為輔,政治上實行「民主專制」(或民主集中制),經濟上實行共產黨領導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同世界各資本主義國家做生意搞接軌的一種模式。

以前不少對「中國模式」的爭論,都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我給出的定義還可以再簡單一點:「中國模式」就是結合了前蘇聯東歐的政治體制模式和西方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的混合模式。

前蘇聯的政治體制與美國經濟發展模式都不是新鮮玩藝,但把這兩種水火不容的玩藝捏在一個模子裡,就是新生事務了。這個模式的組成部分都是山寨版的,但把好多「山寨」弄到一起,就成了一個相當有特色的新山寨模式。

這就是「中國模式」,中國模式最大的特點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集中力量辦大事!

這一特點在國內表現在基礎建設、城市擴建與不停增高變大的政府大樓,還有高速公路、世界第一規模的北京奧運會與上海世博會、三峽大壩、神舟X號、天宮一號、高鐵等等。其中「高鐵」屬於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有幾段高鐵路段是通車的時候,我和我的朋友們才知道了這回事。這種事別說在西方,就是在山寨了西方體制的香港也無法想像。香港為了建設一小段高鐵,竟然折騰得立法局與港府好多個月不得安生,還成就了一大批香港青年運動領袖。

美國總統歐巴馬對中國能夠在短期內搞出高鐵的品牌羨慕不已,心想如果自己也能夠搞成類似的大工程,一定會名流千古,所以他號召要向中國學習,可最後也只能愛羨慕嫉妒恨。

「中國模式」使得中國政府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但在國內辦的大事除了高鐵與其它一些基礎設施之外,大多是乏善可陳的,尤其是奧運會與世博之類的,頗有些勞民傷財。好在他們辦這些大事本來只是為了國民信心與在世界上的面子。在民生方面,「中國模式」就失去了動力,沒有那麼積極,尤其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大事,基本上看不到「中國模式」「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聽到最多的反而是領導人出來訴苦「我們還很窮,人均GDP排名在一百位左右」之類的。你既然知道還很窮,為啥要搞那麼多形象工程,讓中國人自己都覺得富得流油?

「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國外發揮了更大的優勢。最明顯的就是購買美國國債,大家知道,美國是一個靠借債過日子的國家,它當初鬧獨立同英國人打仗開始,就是靠借法國人的錢度過難關的。到現在為止,已經像吸毒一樣借錢上癮。有一個統計顯示,如果把美國借的外債平攤到美國人身上,那麼每一個美國人平均負債將近30萬美金(200多萬人民幣啊),可是,你看看美國人,過得有哪一點像欠了30萬美金的樣子?他們照樣歌舞昇平,該買什麼就買什麼,該享受什麼絕不會猶豫。

與此同時,你再看看借錢給他們的債主們——尤其是人均GDP排名一百多位的中國人,按照美國人的生活標準,大概還有三個多億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貧困線以下,超過美國的總人口數。

這樣一對比,你就看出了美國模式的「缺陷」,以及「中國模式」的「優越」吧?不錯,這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最突出表現:中國政府能夠集中全民的錢,而美國政府絕對沒有這個能力。美國政府借債舒緩壓力、讓國家擺脫經濟危機,美國借這些錢不是用在政府身上,更不是白宮用來修建高鐵與辦公樓,而是通過各種渠道流到美國人手裡——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奇特的現象:西方經濟危機了,政府都出來減稅,要緩解民眾的壓力;而西方經濟危機了,我們卻在加稅,要集中力量去救外國的困。

在西方感受經濟危機的衝擊

過去十幾年美國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的時候,我幾乎都在美國,據我的切身體會,經濟危機給人的感覺是國家的危機,對民眾的影響並不像媒體渲染的那樣。這一印象又被我後來到義大利考察,以及剛剛去過的希臘所證實。大家都知道希臘的經濟危機很嚴重,國家都要倒閉了,經常上我們各大報紙的頭版,可是當我們到那裡後才發現,希臘民眾的生活在危機前後竟然並沒有多大改變,社會看上去一派和諧。

希臘危機的本質說白了就是國家沒錢發福利,但民眾不買賬,不允許政府減少福利,於是三天兩頭抗議,政府稍微減少一些福利或者要裁員,希臘人就不高興了,就到憲法廣場散步,連警察與公務員都輪番去。不過去過之後,第二天照樣喝酒上班、旅遊休假。這場危機發展到現在,生活真正受到影響的希臘人並不是很多,也根本沒有那麼嚴重。其實我早就應該想到希臘的情況,澳洲難道不也如此?記得前兩年突然聽說政府要給孩子多一些補助買電腦之類的,一問才知道,「危機」來了,政府要安撫民心,要解困。

讓人不解的是,這些國家遇到了危機,都把目光轉向了中國,聽說義大利總理希望中國人出手購買義大利國債,幫他們度過危機。我鬱悶的是,西方整天吵著說自己經濟危機了,可如果真客觀的評估一下他們的民眾在危機前和危機中生活水平與質量的差異、失業率等,你會發現,中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過去62年裡,一直生活在比他們危機十倍的「經濟危機」之中。可從國家層面呢,你幾乎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們有經濟危機吧,一直是和諧一片、形式大好。

這也是「中國模式」派生出來的一個奇蹟:西方的經濟危機是國家代替民眾來承受,中國的經濟危機是民眾替政府擋住了。美國人真的沒有錢?你去看看人家的生活,依然比你的消費平均高出十幾倍,可美國政府敢縮減民眾的開支,增加稅收嗎?不敢,有的國家敢,而且,還積攢了大把的美金。

「中國模式」的頂樑柱:公有制、央企、國企

說起中國是以公有制為主,很多人不以為然,從大的方面說,你我住的房子和腳下的每一塊土地,甚至包括你我本人,都是屬於「公家」的,屬於黨和政府的,這不是公有制,什麼是公有制?從小的方面說,央企和國企一直是中國的大頭。這個大頭不是養活了多少人,不是讓多少人就業,更不是給國家提供了多少稅收,而是他們能夠做到世界上其它國家都無法做到的事,是「中國模式」在海外的馬前卒。

按說央企與國企屬於全體國民,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全國國民的錢與巨大的市場都屬於這些國營企業,而他們賺的錢也從來不會分給國民。很多人對此不滿,要求改革國企,殊不知,這正是「中國模式」的殺手鐧,一旦改革,把國企變成老百姓的企業,「中國模式」將會失去最大的特色與優勢,在國際上失去競爭力,甚至不堪一擊。

中國國企集國人的萬般寵愛於一身,但它本身卻是國家的寵物。相比而言,中國中小企業一直以來都是「黨不疼、國不愛」的私生子,就拿貸款來說,養活了那麼多國人的中小企業卻根本貸不到款。中國的很多中小企業主都是靠「要飯」與獻出血汗才發展起來的,為了同國企競爭,不得不盤剝工人,他們付出的體力與良心的雙重磨難,令人心酸。那些最終熬出頭的「民企」,很多是找到了靠山,或者找到了路子,最終挂靠在國企,分享壟斷的央企與國企們剩下的殘羹剩飯。

在國內是老大,央企與國企在海外也是很威風的。給你講一個「中國模式」在海外贏得聲譽的故事。在美國佔領伊拉克後,中國與英國的石油公司反而在伊拉克石油開發中佔了重要位置,美國的公司反而沒有擠進來。什麼原因?這次剛好接觸到一位知道「內幕」的外國油老闆,我問他有什麼內幕,他坦蕩地說,這是公平競爭,中國人贏了,就這麼簡單。

我繼續問他,怎麼贏的?果然發現並不那麼簡單。他告訴我,中國石油公司都是國營的,身後有十三億人支持,不但資金充足絕對不會枯竭,而且,競投中可以不計成本,勢在必得,誰能搞過你們?

他說的沒錯,不可能讓資本主義那些貪得無厭一心想發財的石油大亨們明白中東的重要性,任何石油大亨都不會去為了美國或者任何一個國家的利益而不計成本的競投某個石油項目——而這恰恰是中國央企的優勢,也是「中國模式」的優勢!

這裡的「優勢」是不用打引號的,因為如果從國家的利益來考慮,這個時候在中東競投石油業務,還真不應該考慮是否能夠賺錢的「私利」。可西方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手裡掌握著一個可以不計成本的石油公司(除非在戰爭年代,需要他們為國獻身),去搶佔他們拿槍炮和生命換來的土地裡石油的開採權。

從「天宮一號」的高度看「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最先是由西方人提出的,不是沒有原因。中國人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你現在去告訴一位普通的中國人什麼是「中國模式」,不管你使用什麼語言,不管你把政治與經濟的優勢說得如何天花亂墜,我保證你會碰一鼻子灰。就拿我定義的「中國模式」,對中國人也並不新鮮。且不說蘇聯東歐早就實行過社會主義,我們的機構設置基本上還是毛澤東當時一手從蘇聯照搬過來的,就連這民主集中制與一黨領導,中國難道不是搞了三千多年了?再說目前相對自由的市場經濟,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模式,這本身就是符合人性的,而且早在中國宋代,就比現在還自由、還市場,只不過那時還沒有一個國家叫美國,沒有美國國債與國際貿易而已。

你如果問急了,什麼是當今只有中國有而外國沒有的?那些普通的不懂事(沒有被徹底洗腦的)的小民很可能會亂說一通:拆遷啊,地溝油啊、維穩辦啊、戶口啊、貪污腐敗包二奶啊等等,你還別說,這些玩藝至少現在還真是中國特有的,自然也就無法從「中國模式」中剝離出來。所以我可以理解,讓中國人在國內理解「中國模式」是有一定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外國人率先提出了「中國模式」,而我也是每次到了海外才更清楚地感受到「中國模式」。

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讓我們超越站在海外的角度,跳到太空的高度來認識「中國模式」。我說的是「天宮一號」。毫無疑問,我們自主研發的「天宮一號」雖然只相當於俄國、美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技術,但卻是我們邁向太空的重要一步。——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邁向太空?或者我們換一個問法:世界上可比我們先進的國家何止三四十個,為啥他們都不從事類似的太空計畫?甚至美國與俄國也都因為這種研究沒有現實意義,對民生與國家利益沒有直接影響,也因為資金緊張而縮減計畫與擱置計畫?

這就是「中國模式」的最大特點,現階段這類計畫最多隻有在國際上爭面子在國內凝聚民心的效果,而且花費巨大,可我們國家就有能力按部就班,在連地面上火車追尾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開始建設太空站,而且,用了多少納稅人的錢,沒幾個人知道,更別說需要人大審議、納稅人讚同了。

可另外一方面,由於誰也不知道太空開發的潛力有大多,也許某一天,現在看上去只是花費老百姓錢的形象與面子工程,真會開花結果,弄出了震驚俄、美的新發現。到那時,「中國模式」就可以耀武揚威了。希望有這樣的「意外」發生,若不然,我建議大家去研究一下前蘇聯,當時它是第一個把人類送進外太空的強大的國家。後來這個國家由於不顧民生而解體了。

這就是這種類似的決策模式的優勢與劣勢:一個石油公司可以不計成本的競投,一個耗費巨大的太空計畫可以風雨無阻,但對於那些納了稅的國民來說,那些瞄準國家未來的計畫也可能直接造成了他們現在的貧困與困境,可能讓更多的孩子失去讀書的機會,讓生病的農民拉回去等死等等。

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模式」的兩難處境:對於國家,很可能是好處,可對於人民,就未必是好處。所以,讓「中國模式」立於不敗之地的捷徑就是讓人民瘋狂愛國,愛到不分你我,愛到把自己當成國家,把國家當成自己。

待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