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視當前全球股市震盪風險

從7月份開始,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嚴重的震盪性下行,比如香港股市恆生指數在近3個月的時間下跌約30%。特別是9月22日,全球股市更出現災難性的下跌。為何全球股市如此熊?難道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又爆發?

其實,最近全球金融市場發生嚴重的震盪,很大程度上與市場對美國的貨幣政策有不同理解有關。美國的貨幣政策既是本國貨幣政策,也是全球金融市場的貨幣政策,它決定著國際資金的流向。而這些資金的不同的流向決定全球各種資產價格的漲跌。

6月底在美國第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退出市場之後,整個市場都在推測美聯儲會不會推出QE3。由於上兩次的量化寬鬆政策對復甦美國經濟所起到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再推出QE3,實際的效果可能會較前兩次更差,再加上美國國會議員政治上的壓力,推出QE3阻力很大。但如果美國政府不推出刺激經濟的政策,過高的失業率及過低的住房銷售,可能讓美國經濟再次衰退,美國經濟所面臨的風險則越來越高。所以,9月21日美聯儲公布了國債「扭轉操作」政策並警告美國經濟面臨嚴重下滑風險後,市場對美國能夠推出QE3的希望完全破滅。而市場對這種希望破滅的第一反應就是全球股市立即暴跌,由此帶動全球匯市、債市、大宗商品等價格巨大震盪,看上去好似新一輪金融危機爆發。

不過,從當前美國的金融市場形勢及實體經濟情況來看,這次股市的暴跌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有本質上的差別。2008年危機爆發主要是以「美國影子銀行體系」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因流動性斷裂突然崩塌。如果當時美國政府不救市,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實體經濟,無論是美國自身還是全球經濟都面臨快速崩塌風險。

當前美國的情況與2008年不一樣。儘管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面臨下行的風險,但是不僅美國金融體系運行良好,而且實體經濟也正在走向復甦之路。只不過由於兩黨政治爭鬥,無法就美國當前經濟問題找到同心協力的解決方案,可能會使激勵增長的方案走向反面,或胎死腹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全球市場悲觀失望,股市暴跌及金融市場震盪難以避免。

雪上加霜的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也由於政治上的原因,經過近兩年的協商討論,仍無法找到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若希臘等「歐豬」幾國不在歐元體系內,出現如此嚴重的主權債務危機的概率不高,即使出現了也可以通過貨幣貶值的方式一次性地解決。當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歐元信用貨幣的統一性及這種信用貨幣統一性後面擔保貨幣信用政治權力分散化。而由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的歐洲銀行流動性不足、資產估值全面下降,由此可能引發歐洲及全球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還有,中國PMI連跌3月,不少人擔心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出現逆轉?假如中國這架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發動機失去動力,那整個世界經濟一定會出現超過2008年的經濟衰退。估計這就是市場所擔心的問題。

其實,對於中國經濟,應該不用太擔心。當前中國經濟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擠出房地產泡沫,讓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軟著陸,而目前從中央到地方,擠泡沫的行動已經開始,而且似有顯效的跡象。

最後,在當下這種經濟背景下,對沖基金等金融工具可能更易找到上下其手的機會。那些開放度較高的一些市場,如香港,可能容易成為目標。以對沖基金為主導的機構與工具,可能會藉助現代技術及金融工具對各個市場上下其手,從而導致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更震盪。

總之,當前全球金融風高水急,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投資者一定要小心為上。

本文留言

作者易憲容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