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經濟處在岔路口之際 中共三中全會前出現異常信號(圖)

 2024-06-27 20: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中共三中全會前出現異常信號
中共三中全會前出現異常信號。(圖片來源: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6月27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擬提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的文件。三中全會前夕出現異常信號,分別是中央經濟決策層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未統一思想。

習近平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三中全會文件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開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

報導稱,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情況報告,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會議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異常信號 思想未統一

按照中共慣例,每5年一屆的黨代會期間通常會召開7次中全會,其中除了二中全會是在「兩會」換屆前召開之外,其它全會都在每年9月至11月召開,三中全會被認為是定調中國經濟發展路線的重要會議。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從去年底一路延宕至今,推遲的理由眾說紛紜。

三中全會召開前,發生一起不尋常事件:

中國總理李強6月25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針對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Klaus Schwab)關於中國如何面對消費不振、人口老齡化等經濟挑戰的問題,藉著中醫的固本培元理念回應稱:「經過疫情幾年的衝擊,經濟就像一個人大病初癒,按照中醫理論,這個時候是不能‘下猛藥’的,應該精準調理、慢慢調理,使它的基礎逐步得到恢復。」

然而,在中國官媒新華社的報導中,李強的回應只留下:「我們注重固本培元,增強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能力,長短結合、標本兼治打好政策‘組合拳’」。

關於「不能下猛藥」的相關談話,消失在新華社的通稿中。

另外,在自由亞洲電臺「亞洲很想聊」節目中,時事評論人士陳破空分析認為,三中全會在此前一直被定義為談改革、談經濟的會議。習近平的想法一般都是偏左的,中央與地方未統一思想。「習近平偏左、地方偏右,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博弈會進行」,陳破空進一步指出,「可以看出三中全會召開氣氛很緊張,有可能習近平的各種意志,強摘的瓜不甜,搞得大家很不開心,仍然是矛盾重重問題。」

輿論關注中共三中全會將重點解決的經濟問題

6月27日,法國《費加羅報》連同法新社報導說,這次重要會議(三中全會)將於7月15日至18日舉行,分析人士預計,原定於去年秋季召開的這次重要會議結束時,將出臺支持經濟活動的措施。

《費加羅報》指出,房地產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支柱,長期以來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四分之一。另外,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也阻礙了經濟增長,抑制了家庭支出,而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也拖累了購買力。今年5月,習近平呼籲將解決青年失業問題作為「絕對優先事項」。

中國的失業率去年創下了歷史新高,在此之前,中國官方曾暫停公布失業率數據,以重新審視其計算方法。中國的出口也令人擔憂。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歐盟與其的緊張局勢,也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了壓力。

出口歷來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表現直接影響到成千上萬家公司的就業。6月25日,李強呼籲「反對經濟脫鉤」,因為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歐盟準備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脫鉤」是指一個國家斷絕與另一個國家的所有經濟聯繫,或至少限制對另一個國家的依賴。

《費加羅報》最後提到,上週,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承認中國經濟正面臨「挑戰」,但排除了許多經濟學家主張的大規模刺激計畫的想法。為了鞏固公共財政,北京政府抵制了這一想法,並且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對中國來說,它與近幾十年來推動中國躍居世界經濟之首的增長相比,仍然相去甚遠。

BBC中文6月27日報導指出,當前的中國經濟面臨內外壓力,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否會像46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迎來一場突破性的改革之會?

「我們在各地調研時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中國現在需要一次類似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會議,要有振聾發聵的重大改革來打破僵局,給全社會帶來信心。」位於北京的安邦智庫在發給BBC中文的分析報告中表示,疫情帶來的財政和經濟創傷2022年顯現,2023年企業信心、老百姓信心都嚴重不足,中國經濟恢復遠不如預期,這種背景下,社會各界對於中國下一步如何改革的預期在上升。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表示,三中全會的召開正值關鍵時刻,公共部門(政府投資、國企等)的行動有助於穩定增長;但私企和家庭的情緒依然低迷,現在看到情緒有觸底跡象,還有全球保護主義情緒高漲,因此明確而有力地傳達支持性政策方向有助於鞏固近期的積極勢頭,幫助經濟走上更可持續的復甦之路。

宋林所指的「情緒低迷」反映在中國的經濟數據上,持續數月的物價走低、消費降級,以及股市和樓市的不斷探底;「積極勢頭」則是,2023年疫後首年,中國經歷經濟反彈乏力,但2024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超過預期,此前多個機構對一季度增長的預測都在5%或以下。

中共三中全會或將確定稅收新政策

據路透社6月20日報導,政策顧問表示,中國推行稅制改革將側重於允許地方政府保留更多財政收入,市場普遍認為這是消除金融風險的重要一步。

他們表示,將中央政府的收入重新分配給地方政府的措施,以抑制中國房地產危機暴露出的土地財政成癮現象,這將成為7月份的中共三中全會的首要議題。

四位政策顧問向路透社表示:「土地財政階段結束後,推動改革以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壓力很大。」由於事態敏感,其中三人要求匿名。

此次三中全會將討論中國30年來財稅體制的最大改革,決策者希望緩解人們對地方政府債務不斷增加的擔憂,這些債務給金融機構和經濟增長帶來風險。

中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地方政府自身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總額的54%,但其支出卻佔86%。

這種不平衡源於1994年的財稅制度,當時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支出激增和通貨膨脹之後,旨在限制地方獨立籌集資金的能力。

但地方政府通過創建預算外融資平臺、城投公司(北京當局正在嚴厲打擊)和拍賣住宅開發用地來規避這些限制,從而助長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

2021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陷入嚴重低迷,而在此之前的十年中,土地出讓對地方政府財政預算的貢獻從五分之一上升至近三分之一。土地出讓不再是可靠的搖錢樹:此類收入從2021年8.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峰值縮減至2023年的5.8萬億元。

中共領導人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財政改革計畫,但沒有提供具體細節。

政策顧問表示,主要的變化可能是圍繞地方政府保留多少收入。目前,地方政府獲得一半的增值稅收入和40%的個人所得稅,而中央政府獲得大部分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

顧問們並未透露未來中央和地方政府稅收收入劃分的具體數字。

但他們表示,地方政府可能被允許保留大部分消費稅(佔中國總稅收的近十分之一)和更多的增值稅(佔三分之一以上)。

並且,隨著人口老齡化,北京方面將承擔越來越多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資金,三中全會的議案還包括這些議題。

顧問們表示,其目標是通過平衡收入和支出來阻止政府債務的積累。

「地方政府的支出應該基於其財政能力,」第二位顧問表示。「一個成熟的社會不再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

分析師表示,財政改革可能無法解決其他結構性失衡問題,例如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以及家庭消費疲軟。但投資收益卻在不斷減少,過去15年來,中國的債務增長遠遠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就是明證。因此,稅收收入也很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計算出中國的稅收佔GDP的比例為14%,而七國集團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為23%。

如果不提高資本或企業稅,社會支出就難以得到資助。對家庭徵收更多的稅是一個困難的提議,因為中國的個人所得稅上限是世界上最高之一,達到45%。

但扭轉這一局面違背了北京當局的全球工業和技術領導地位的戰略目標,該戰略目標將資源引導至工廠和科學實驗室,而不是消費者。

「稅制改革應該支持工業發展,」中國新供給側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賈康表示,中國仍然想要「把蛋糕做大」。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