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在乎降級?

這種反差堪稱驚人。3週前,當標準普爾(S&P)竟敢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的信用可靠性不如以前時,投資者大為恐慌。週三,穆迪(Moody’s)對日本作出了類似的觀察結論,但市場看不出有什麼反應。日經指數收盤僅下跌1%(香港股市當日收盤下跌2%),而日本國債幾乎未受任何影響。

市場反應不同有三大原因。首先,討論日本公共財政狀況的惡化絕非市場禁忌。自2000年起,三大評級機構對日本信用評級作出的調整多數是下調,此次穆迪將日本評級下調一級至Aa3,只是這一系列下調中的最新一次。其次,儘管日本政府深陷長期的債務問題,但日本私人部門不存在這個問題:一般政府層面的負淨值,可被公營和私營公司、家庭和非營利機構的正淨值輕鬆抵消。正如穆迪所指出的那樣,這些投資者「對本土市場的偏向沒有減弱」,同時一如既往地青睞債券,這使得日本政府能夠以全球最低的名義利率融資,以填補赤字。上週,基準的10年期日本國債的收益率降至1%以下,這已是過去12個月以來的第三次。

最後,日本政界人士沒有美國同行的那種心結,即認為必須採取一些行動來對付赤字。在有望接替菅直人(Naoto Kan)出任首相的4名民主黨候選人中,有3人尚未宣布遏制國家債務的計畫。真正大膽的構想(比如日本拋售所持美國國債,以資助東北地區的災後重建),仍只是來自政壇的邊緣地帶。美國至少有一種危機感。儘管資金來源穩定,但日本需要感受到同等程度的緊迫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