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減速可能成為常態

中國斷斷續續地努力進行經濟轉型之際,一小批但不斷增多的中國經濟學家開始預測未來幾年年增速會大幅降至6%-7%。不過,修正的演算法顯示,增速可能還要低,或許只有他們預測的一半。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基於政府主導的投資的大幅增加。結果就造成,必須有巨額貿易順差,以便消化大規模投資造成的製造業產能過剩。

這種局面不能再繼續了。投資浪費現象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房地產上的投資。在歐洲陷入危機、日本和美國奮力應對債務之際,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將陷入停滯。

中國經濟是否能夠實現轉型,將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從投資轉向內需?能,不過面臨的困難很大。中國家庭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只有約35%,僅僅比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高一點,遠遠低於其他任何國家。這樣一種巨大的國內失衡是史無前例的。

北京一些官員明白中國的發展一直以來有多不平衡。所以,決策者說,未來10年他們將努力提高內需,使其佔GDP的比重達到50%。即便如此,比重也偏低;以這樣的水平,中國將在低消費的東亞國家中排在末位。

不過,實現這一目標卻困難重重,因為它要求家庭消費增長要比GDP增長快4個百分點。過去10年中,中國家庭消費年增速為7%-8%,而GDP增速卻高達令人吃驚的10%-11%。如果預計中國GDP增長6%-7%,中國家庭消費將必須增長10%-11%才行。

由於強大的結構性因素的阻礙,這樣的消費增速不太可能實現。中國增長模式將家庭收入轉移到企業,憑藉的主要形式是人為的低利率。這就大幅降低了國有企業的借貸成本,這些企業將這些輕鬆獲得的資金投入大型投資項目。這種容易獲得的融資還提高了銀行的利潤率,使他們可以輕鬆地解決掉不良貸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