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小滿之後無大滿 (圖)


臺灣廟宇中有以芒種為門神(網路圖片)

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之一,也是夏季的第3個節氣,常落在端午節的前後。今年的芒種是在2011年6月6日,剛好和端午節同一天。

芒種的前一個節氣是「小滿」。如果按照24節氣的命名方式,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都是大小成對相連出現的,為什麼「小滿」之後偏偏沒有「大滿」呢?偏偏用字面毫無關聯的「芒種」來代替「大滿」呢?

有人說「小滿」是指麥子剛剛灌滿漿,離完全成熟還有一些日子,所以叫小滿;如果麥子完全成熟了,可以當做種子,就叫「芒種」。芒是谷實上的細毛,芒種指的是稻麥,在麥可收成、稻可插秧的時候,就叫「芒種」。

也有些人硬把「芒種」說是「忙種」,忙於播種,這是把名詞(芒)當副詞(忙)用,也違背了以自然景物給24節氣命名的通則。筆者認為,古代農技不發達的地區多,看天收成的機會很高,穀物雖可如期栽種,可以有小滿的機會,卻未必能年年盼到穀物成熟的時刻,所以就棄「大滿」不用,而改用比較保守的「芒種」來代替。

雖然,24節氣是以黃河流域的北方為背景,所以沒有把和「梅雨」有關的名詞來取代「芒種」,但是芒種過後,就要開始夏天炎熱悶濕的氣候了。在《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芒種節後,陽氣始有慝將萌,暖氣始盛,蟲蠹並興,乃弛角弓弩,解其徽弦,張竹木弓弩,弛其弦,以灰藏旃裘毛毳之物及箭羽,以竿挂油衣,勿辟藏。」大意是提醒民眾︰要把繃緊的弓解開,讓弦鬆弛,以免弓弩備霉濕之氣所蝕;怕受潮的皮貨毛衣,要埋入乾燥的灰堆裡防潮;油紙雨衣也要晾晒到竹竿上,以免發霉生蟲遭蛀。

至於芒種後隔多久會開始下黃梅雨,在《清嘉錄》也有記載,不過現代人只能依賴電視播報的氣象預告,已經大大失去了遵循天時、講求天地人和諧共礎的永續概念了。

本文留言

作者萬樂水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