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緊縮為何傷民企(圖)

貨幣政策收緊,意在應對通貨膨脹。但是,在這個明確的目標之下,我們也看到「不少中小企業正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浙江、江蘇、廣東等地此類型的企業已出現半停工、停工狀態」。

工信部的數據支持了媒體的報導。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面達15.8%,同期增長0.3%,虧損額度增長率高達22.3%;規模以下的小企業,虧損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貨幣收緊,為何傷及民企?

中國的信貸主要流向了各級政府主導的龐大的投資項目和國有企業,民企得到的信貸支持很少,一旦貨幣政策收緊,最先斷掉的往往是民營企業的信貸,從而,使民企成為緊縮政策的最直接受傷者。

這一幕與2008年上半年的情況何其相像。直到當年6月份,央行還在嚴厲緊縮信貸,結果是6萬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倒閉。民營經濟吸納的就業已佔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80%以上,民營企業提供了大約70%的技術創新、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這一大塊受損,對經濟全局的影響是不難想像的。因此,2008年下半年,當有關部門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貨幣政策立即發生了180度大轉變。

單就緊縮政策自身而言,是否達到了抑制通脹的預期目標了呢?

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一個原理是: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超發,信貸大量投放,必然導致通貨膨脹。在中國,政府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主導者而存在,各級政府直接負責的龐大的投資項目,乃信貸膨脹的重要根源。一旦資金跟不上,就會導致爛尾工程集中出現等不良後果。

於是,在中國出現了悖逆的現象:通貨膨脹的根源在這頭,而貨幣政策調控的主體卻在另一頭。緊縮對超發貨幣的回收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抑制政府的投資衝動,就阻止不了貨幣源源不斷地湧入。但是,緊縮政策卻能直接讓原本資源有限的民營企業在信貸方面徹底「斷奶」。

貨幣政策的雙刃劍特點,如此鮮明地體現出來。

當緊縮政策傷及民企時,我們應該從根源上探究這一癥結,找到醫治之方。由於貨幣政策很大程度上圍繞經濟政策展開,中國最當緊的還是改變政府職能錯位的弊端:只有當政府不再作為大項目、大工程的主導者而存在,只有當政府盲目投資的衝動真正受到抑制,通貨膨脹才能從源頭上被化解,而民企也不會再被信貸邊緣化,它們將更快地成長起來,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更健康發展的最具活力的力量。

在這種前提下的貨幣政策,才能夠真正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時寒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