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創業板慘跌的罪魁禍首(圖)

業績高成長原來是謊言

究其根本,創業板的此輪下跌,高估值並非是導火索。創業板自誕生起,就因為其高成長性而得到了高估值,市盈率高居不下。投資者相信,通過未來幾年的成倍增長,目前的市盈率會幾何級數地回落。

事實果真如此嗎?

2010年年報公布後,創業板成長性已經開始受到質疑。年報顯示,209家創業板公司中有32家業績下滑,佔比超過15%。其中,寶德股份業績滑坡最厲害,淨利降幅達51.53%;朗科科技、恆信移動等5家公司降幅超過40%。

質疑歸質疑,創業板2010年的業績總體還是增長的。不過,隨後發布的2011年一季報證實了投資者的質疑。創業板的許多公司被撕下了偽裝的面具,有些公司面目全非。

新寧物流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下滑最厲害,從去年一季度的盈利234.7萬元,陡變成今年一季度的虧損181.1萬元。寧波GQY去年一季度還淨賺851.5萬元,今年一季度業績同比下滑幅度超過90%。雷曼光電,2010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幅為81 .94%,但一季度同比驟降38 .23%。安居寶,去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3.2%,一季度淨利潤則同比降77.2%。龍源技術一季度淨利潤也同比下滑了85.3%。

中小板公司理工監測,2009年底上市時備受青睞,上市不久股價就攀升至115元,隨後跌跌不休。去年一季度理工監測賺了37.63萬元,今年一季度變成虧損了508.5萬元。股價也呈現斷崖式下跌,5月26日收盤價僅為45元。

可見,一季報業績突然變臉、大幅下滑或大大低於預期成了近期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被大幅殺跌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今年一季報,創業板公司業績惡化加劇,淨利潤同比負增長的有48家,佔比達23%,其中有10家公司一季度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50%,下滑幅度超過30%的累計有18家。真正實現淨利潤增長30%以上的創業板公司只有99家,不足半數。今年上市的56家創業板公司中,就有12家一季度淨利潤下滑。中小板公司也出現了133家一季度業績負增長,佔比近25%。

沒有了高成長的故事,創業板的高股價、高估值也就沒有了基礎。對此,投資者不禁要問:「招股書上敘說的增長能持續5年、10年,可剛上市的企業業績怎麼說變就變了?」投資者還要問,為何創業板的謊言被一一擊穿,而發行市場卻還在繼續「三高」?

可以說,上市公司和券商等為了獲取暴利,不擇手段進行「包裝」也是造成創業板今日慘狀的重要原因。

據統計,多數創業板公司上市前的業績均有爆發性增長。如2007年年報顯示,天龍光電淨利潤同比增長14974.86%,梅泰諾淨利潤同比增長4082.60%,東方財富淨利潤同比增長3063.07%,合康變頻為955.09%,寶德股份為904.93%。上述幾家均屬早期登陸創業板的公司,上市時間在2009年或2010年初。

除此之外,籠罩在創業板公司頭頂眾多個「第一」和「龍頭」的光環,是上市包裝的另一結果。國內有機硅室溫膠行業龍頭、國內農機連鎖銷售龍頭、空氣質量連續監測系統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中國最大世界第五的鋰亞電池供應商、國內車模行業龍頭、國內軌道交通電源系統龍頭、國內最大節水型器械表和智能水表生產商、國內耐高溫輸送帶市場領導者……創業板公司招股書中這樣的字眼很常見。

創業板公司多是中小企業,因此,投行傾向於強調它們在細分市場的壟斷地位。但這些排名引用第三方數據的出處不一樣,因此,數據打架的事時有發生。一位投行人士稱,「第三方來源不值得信任,有些都是企業自己花錢雇來做的統計,目的就是為了確立細分行業的龍頭地位」。

創業板已然成了「抽血機」,說得再嚴重一點,就是詐騙者的樂園。據報導,有相當的准上市中小企業,上不了市就要面臨關門的命運。難道股市的投資者只能做不求回報的「獻血者」?

我們不禁要問,只有融資功能而無投資功能的股市是正常的資本市場嗎?創業板的種種劣跡,難道都要投資者買單?那些拿了超募資金的上市公司,拿了巨額承銷費的券商,拿了天價薪酬的保薦人,拿了不菲律師費的律師,以及大肆拋股套現的原始股東就可以揚長而去嗎?

面對如此畸型的創業板,只顧埋頭審批新股、搞大躍進的監管層是否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究竟是市場的守護者,還是掠奪者的幫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