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核電和政治不關心,所以才導致今天這樣的事故,真是無顏面對孩子。」這是一位網名為「福島大媽」的網友本月8日在《我也要反省》的博客文章中說的話。
3•11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事故發生已有兩個月。隨著「日本安全和科技領先」的神話被打破,日本人紛紛開始反省日本的社會文化。
◆ 標準不統一,礦泉水瓶蓋達200種
在科技和製造業等方面堪稱世界第一的日本模式竟然如此不堪一擊,這給日本人帶來了巨大衝擊。地震和海嘯發生後,不僅在災區,東京等整個日本都普遍出現了「礦泉水荒」。日本政府原以為,只要擴大未受地震災害影響的大阪和名古屋等關西地區的礦泉水生產,就可以輕鬆解決問題,但卻出現了未曾預想到的困難。日本礦泉水瓶瓶蓋種類多達200種,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為擴大生產增加了障礙。這是忽略標準化的結果。
從外國進口也不容易。由於礦泉水品質檢測標準與外國不同,進口程序耗時太長。
在東京市內某便利店法國產礦泉水貨架前,一名主婦正在把儘可能多的瓶裝水裝入購物筐。
◆「依賴專家」滋長危機
有人指出,日本的「匠人文化」也存在弊端。即,不與老百姓溝通只依靠專家反而滋長了危機。
一位在過去20年裡採訪過日本核電站的媒體人士在新聞網站「47新聞」中寫道:「過去核電站也發生過諸多問題,每當那個時候,核電站負責人和政府部門都表示‘讓專家來解決就行了’,而包括我在內的所有採訪人員也因不具備充分的相關知識,無法深入瞭解,只能贊同托付專家。」
日本國民募捐籌集到的相當於約2.3萬億韓元的善款,也尚未送到給災民手中。由專家團組成的各種委員會就分配方法意見不一,導致大部分善款至今仍未轉交給災民。
◆過於重視個人忽視公共利益
也有觀點認為,日本「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也降低了人們的危機應對能力。日本流通經濟大學教授原田英生說:「在美國如果發生龍捲風等自然災害,政府會實行強制疏散等限制個人權利的措施。而日本文化過於注重個人,缺乏安全和防災第一的意識。」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以「危機中重新出發:建設新日本」為標題刊登的連載報導中指出:「日本只重視個人權利,而不提及公共利益,所以應推行的改革始終滯後。」
◆「加強中央權力,宏觀管理災難」呼聲漸高
也有人呼籲改革政治制度,以克服日本政治體制的侷限性。大阪知事橋下徹說:「以目前的政治體系,無論誰擔任首相,都做不好救災重建工作。」他主張實行類似總統制的、由公民直選首相的「首相公選制」。
「修憲」的說法也被提出。《讀賣新聞》主張說,需要修改憲法,以使首相在災害發生時可以全權行使權力。但目前的日本政壇仍舊執著於黨爭,而不是救災重建。不僅是在野黨、一部分執政黨議員甚至表示,只有菅直人辭職,才配合救災重建工作。這種局面下有人稱乾脆回歸官僚主義。
東京大學教授Kang Sang-jung說:「民主黨政府欲樹立自己的政治主導地位,而官僚們卻表現出消極姿態。核電站事故如不盡快得到解決,日本有可能重新變回過去的官僚主義國家。」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震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